第七百零九章 英伦
题记:也许是这么多年记者生涯就是真假分明,也许性格就是严谨正义,访问学者李锋芒到了英国的学院,第一次跟对方“科研组组长”交流,便不客气的指出对方的错误。这多少有些爱国的情绪,但这更是学术上的必须,关于世界上最早报纸的起源,李锋芒读博士第一篇论文就研究过,且他硕士读的就是历史,所以他有发言权。
————————————
回到家,发现父亲在弄饺子馅,李锋芒笑着说“上车饺子下车面”,下午我妹妹打电话说明天晚上她也包饺子,也不知道伦敦那边有没有饺子卖?
哈哈笑,孙继全说现在全球真像个球了,转来转去都没了区别。科技无极限,天涯咫尺,你在龙脊能吃上牛扒,到伦敦就能吃上饺子。
李喇叭在旁边剥蒜,很是不舍:哪儿的饺子也不如咱家的好吃,一会多吃点留着念想,这再回来就是明年这时候了。
上前抱了抱姥爷,心里也是诸多复杂的情绪,老人家年过九十,就像他自己老叨叨的“今晚脱下鞋明天不一定再是自己穿”……李锋芒不觉有些想掉泪,强忍着,装出很随意的样子:姥爷,我爸跟我岳父现在比我孝顺,所以我走一年放心。您等着啊,我从英国给您带饺子回来,让您尝尝啥味。
呵呵笑,李喇叭说你去你的,我可不拖你后腿,听你爸说这个访问学者很难弄到,你好好访问就是。
“嗯嗯,好好访问”,放下从办公室拿的书,李锋芒起身说爸,我去趟学校一会就回来。路上我买点凉菜熟肉,晚饭喝一杯吧。
孙继全说好,我马上去接瑞瑞,你岳父母今晚也过来,你早点回来。
去学校是有几个证明材料要拿,门逊教授也说让抽时间去趟他家,这个硕导对他是越来越好,几乎当自己亲儿子看待了,逢人就讲:李锋芒是我最优秀的学生,尽管只读了我的硕士,不是读我的历史类博士,那也是最优秀的。
赶到学校去学院拿了材料,跟博导告别,再去门逊教授家,刚坐下,门逊就去书房然后提着个包出来:学校刚奖励我一台笔记本电脑,我没用,送你带着出去用吧。
“这太贵重了”,李锋芒赶紧拒绝,门教授摆手拉下脸:什么叫贵重?有用的东西才叫贵重,你拿着一箱子酒,我要滴酒不沾那就没意思了。
知道门逊马上要退休,每天会少喝点,也幸好车上有一箱子酒……
只好接着,随后门逊给他讲了讲出去该注意的事项,尤其是跟国外那些教授如何打交道,这个李锋芒很受用,门教授在欧洲讲学多次,经验丰富。
临别门逊教授又递给他一本书:这是我最新的关于汉唐的研究,你说你吧,继续弄历史肯定比我成就高,非要去搞传媒……
等再返回报社,天已经黑下来,看着晚报楼上每个窗户都透着亮光,记者在抓紧写,编辑在修改,校对在看……李锋芒停下车坐了会儿才回家。
也就刚进家把提着的熟肉递给妻子,手机就响了,以为有啥事情赶紧拿起来,却是李江。
“你是不是给甄青梅说啥了,拖了这么久,刚才通知我去办了手续”,李江的话让他愣了下,这几天满脑子不是出国就是晚报,“啥手续,你这没头没脑的”,李锋芒拿着手机进洗手间,把手机夹在耳朵边开始洗手,饺子已经下锅,全家人都等着他吃饭。
李江说你这真是贵人多忘事,就是我在盖子文公司那点股份,不是一直拖着吗,我刚从售楼处出来,手续办了,给了几套房子,两清。
想起这个事情,过年的时候李锋芒说过我不管但你可以打我的旗号,下午开编委会甄青梅没提这个啊,随即说办了就好,就这吧,我明天出国一段时间,你没事帮我回村里看看,只给拿些肉啊菜啊,不要给钱。
答应着说这没问题,姥爷不是跟你在省城了吗?李江说去看你妈?
“是啊”,不想多说,母亲现在变得更加不认识,但盖子文开始着手打造附近几个村的“景色”,土地都承包种了黄芩,给每家的钱也够买粮食吃。接下来农家乐开了,那个同母异父的妹妹来经营,就算都安顿住了。
李江说你别急啊,这房子里有你一套啊,当时说好的,甄青梅电话里也说了,指定了一套不错的结构……
打断他的话,李锋芒说我不要,这个免谈,就这样啊,我明天出发一堆东西要收拾呢。
出来看全家人都看着他,赶紧笑着说吃吧,李江的电话,我让他回村里看看。
李喇叭欣慰,孙继全点头,说到天边李锋芒也是李楔生的,有这份心就对了——随即一家人高高兴兴吃了顿饭。
忙忙碌碌十天,终于踏上访学之路,第二天下午赶到北京,孙雅南跟丁一文接上他直接就去了饭店。
路上,李锋芒说不是在家包饺子吗,丁一文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杜教授非要在饭店请你,明天早上咱们吃饺子,然后送你去机场。
很是感动,他看着窗外车水马龙:你们说这个哥何德何能啊,出国学习前硕导送笔记本电脑,博导帮着忙前忙后,我只是杜教授的编外学生,恩师还要给我践行。
孙雅南笑了笑说哥,你身上的正气与努力大家都喜欢,我帮你给杜教授买了份礼物,吃完饭你送他。\0
“我准备了”,李锋芒说原想时间紧迫你们代我送去呢。
下了车,李锋芒抬头看马上就“呀”了一声:北京饭店,杜老师这得多破费啊,不行,今晚得我埋单。
孙雅南上前挎住他的胳膊:哥,你说啥呢,就是我掏钱也不能让你埋单啊。走吧,杜教授是真喜欢你啊,你给丁一文父母拿的这两瓶闪亮河酒咱先喝了,算你的份子钱,稍后我回去再往过拿。
当晚吃的谭家菜,杜教授很是高兴,破例多喝了几杯,在这里请李锋芒吃饭他说是有深意的:你可能不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北京饭店”最早却是法国人开的,直到抗战胜利才交回咱国人手中。你这出去,说大了就是代表咱们中国,跟他们打交道要不卑不亢,你的才学比他们不差,不可妄自菲薄。
门逊教授嘱咐过同样意思的话,李锋芒赶紧站起来毕恭毕敬的回答说,老师放心。
一瓶酒没喝完,饭后回到妹妹妹夫家,因为开车晚上没动酒杯的丁一文弄了俩菜,陪着李锋芒又喝了几杯,三句闲话后俩人聊的最多还是业务,孙雅南笑着说累不累啊,你俩不能说点其它的?
说啥,李锋芒笑着说别说我,妹妹,你俩赶紧生个孩子吧,这个是爸临行让我传达的“圣旨”……
第二天下午三点多,飞机腾空而起,看着窗外北京逐渐变小变远,李锋芒掏出门逊老师的新书,逐渐平静下来,十多个小时后,他将降落在异国的土地上,开始一段与往日完全不同的生活。
伦敦的九月温度很适中,属于夏末。
下了飞机叫了辆出租车,他已经开始练习口语,路上跟出租车司机聊了会儿——口语不行,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往外蹦,司机很耐心地也放慢了语速。
在伦敦这一年的住所是河右大学帮忙联系的,就在威斯敏斯特新闻学院附近,环境不错的一个老式房屋,李锋芒一眼就喜欢上屋前的大大院子,几棵大树枝繁叶茂更是喜人。
房东是一对老夫妻,因为紧邻大学,所以这个房子经常出租给学生或者访问学者,老查理看到李锋芒很开心,说自己最喜欢中国人,从不拖欠房租而且都是很有教养的。
住了一段时间李锋芒才了解,在英国租房的是“爷爷”,出租房子的是“孙子”,如果拖欠房费,在中国肯定是扫地出门,但在英国不行,得说好话商量着来。
因为英国是福利人权社会,把没钱的租客一夜间扫地出门,有让他们流落街头的风险,而这是违反人权道德的。同时英国还是个保护弱者的国家,而且尽可能让相对强势的一方(如房东)承担责任(如财务上的损失),以避免让纳税者为之付账。
更不可思议的是,不仅租客权利大,英国法律还保护squatter,就是擅自进入他人房产并居住的人的人权,租户的屋子都不能随便进。
所以老查理喜欢中国学生或者学者,都是提前将房租交足,还帮着洒扫庭除,对他们老两口又礼貌。比如,李锋芒,还不远万里从中国给他们带了礼物——一套纪念邮票。
爱不释手,老查理随即说我教你英语口语,知道你们都是博学多才的,但口语我说了七十多年,且教过很多中国人,有经验。
这是最珍贵的回礼,李锋芒赶紧道谢,他的底子本来就扎实,老查理幽默风趣也确实“教学经验丰富”,到他离开的时候,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还是标准“伦敦腔”——老查理说我们这个民族是高傲的高贵的,所以你们学的美式英语都太平淡,你跟我学的时候要提着气,想象着自己是贵族,目空一切……
倒时差,去学校报到,学院办公室一位女士直接带着他见了理查兹教授,接下来这一年,李锋芒将跟着这个高个子中年人,将在他的工作室一起做研究。
理查兹是新闻学院历史类研究首席研究员,是该大学管理的独立研究基金的持有者,也是资助项目的首席研究员,放在国内通俗讲就是“研究组组长”。
很严谨的一个人,但接过李锋芒送他的礼物,当面就打开了,见是一个瓷器杯子马上赞不绝口。随后简单说了几句话,理查兹就递给李锋芒一本打用的册子,这是他准备出版的一部书的提纲,其中有提到中国的报纸发展。
理查兹介绍说,正因为李锋芒是中国古代史的硕士研究生,且正在读传播学的博士,发表了很有分量的论文,所以邀请他过来,参与这本书的研究。
打开看了几行,李锋芒停住,想了想,门教授、杜教授的话语出现在耳边,他随即指着其中一行字用英语结结巴巴说:这是错的或者是有争议的,这里不能用确定的语气。
这行字的意思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