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制榜进行时
今天已是百富榜制作的第三天了,这几天一直在下雨,沪海整座城市都笼罩在蒙蒙细雨中。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
校园里的树荫遮天蔽日,行走在林荫道上,行走在校园里,让彭渤处处感觉到青春的气息,没来由他想到了这篇小说的开头。
“时令己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
陆雨森笑着接了上去,那个年代,路遥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平凡的世界》影响了整整几代人。
“雨森,你记得孙少安被公社凑成冒尖户参加夸富大会吗?”
“记得,把家里全部的家当都凑到一起还凑不齐呢。”陆雨森应道,他对这本书也不陌生。
那时,改革开放带动了人们对财富观念的转变,也带动了对富人观感的转变,彭渤相信,这种时代的氛围打破了中国人素不习惯“显山露水”的孔孟谦逊氛围,就象“夸富会”一样,“百富榜”从一出现就会因新奇而成为舆论的宠儿!
“彭渤,我们这个榜就叫百富榜吗?”陆雨森紧赶几步,他感觉有些跟不上彭渤的步伐。
“不,”彭渤狡黠一笑,“叫作彭渤百富榜。”
这种张扬的冠名方式,将自己制作的富豪榜前加上自己的名字,向来被营销专家认为是精明之处,通过榜单的影响能大大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只要“百富榜”长盛不衰,创榜人彭渤也会声名大噪。
彭渤百富榜!
我就是要让沪海乃至整个中国知道我是谁!
阿拉是彭渤!
……
图书馆里,大家依旧在忙碌,彭渤笑着把一摞电话卡递给那个沪海女生,让她给大家发下去,资料查得差不多的时候,就需要打电话给这些富豪的公司进行确认。
他走到颜宁身边,拿起一份半成品的名单,许多熟悉的名字,一一映入眼帘。
刘永星、吴炳信、黄宏盛、牟起中,李经纬……
“加上张朝洋,他拿到一笔投资创办爱特信公司,这个喜欢冒险旅游的西安酗子可能成为雅虎第二……”
“加上杨淮定,央视为了宣传改革开放而制作的大型纪录片“改革开放二十年二十人“,他是其中之一。”
“杨淮定?”陆雨森推了推自己的眼镜。
“对,人称“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他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其实,杨淮定的故事远比几个头衔要精彩得多,他是原沪
海铁合金厂职工,1988年从事国库券买卖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成为了沪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炽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这个人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折射!
彭渤有条不紊地讲讲述着杨淮定的发家史,“1988年,杨淮定辛辛苦苦第一次到安徽买入国库券再回到沪海卖掉,来回两天时间就挣了一千多块,这在沪海工人人均收入200--300元的年头,可不是个小数字!……
许多学生的眼里透出复杂的光芒,图书馆里很安静,掉针可闻,只有彭渤的话在回响。
“好了,不说杨淮定了,6月份克林顿总统到中国来都接见了谁?这些人物肯定是要加上的。”彭渤看看正注视着自己的颜宁。
“一共选定了12位企业家与克林顿共进午餐,”颜宁道,说话时她的头却一直看着手中的资料,这个女孩思考时的样子有种特别的魅力,“沪海埃通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吴灵灵,中路集团的陈永……”
“陈永,沪海滩第一辆劳斯莱斯的拥有者,”彭渤在座位上坐下来,十几人都围拢过来,一些在这里学习的学生也围拢来,他明显就是这里的焦点,“说到豪车了,还有,李晓桦,华达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中国第一个买法拉利跑车的人……”
“注意啊,我说起豪车,并不是提倡拜金,我要说的是,像李晓桦、陈永等人,均是草根起步,甚至很多人曾经也是打工者、无助者,对财富仰望,似乎彼此距离很遥远。那他们凭什么赢得财富,成为千亿、亿万甚至是首富?”
图书馆里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彭渤的解答。
“我认为,做一个好产品,找到一个好项目是前提。可有的人即便碰到好的产品、项目,也与财富“擦肩而去”,关键就是没有找到快速致富的好模式、好办法。”
“另外,经营财富即是经营人生,商业世界碰到的种种问题、困局,很多是人的问题。比如,心态浮躁,无法摆正对财富真正价值的认识,”就像一代“沪海首富”,拿女人当股票,玩的是没有明天的豪赌……“好的商业模式,是赚钱看不到尽头,而让你一眼看见尽头的,最终是做不长久,也很难持续赚到钱的。”
“对了,说起李晓桦,你们知道他的第一桶金怎么来的吗?”
“不知道。”大家纷纷摇头,沪海女生笑着注视着彭渤,他真象是一个大学教授,可是,就是在学校教授的课堂上,大家也不会听得这么认真。
“漳光101啊!这就是我说的好项目,好产品!”101催生了中国两个“首富”:一个是京城首富李晓华,另一个是沪海首富周正义。这在中国商业史上,绝无仅有,还被哈佛大学作为商业创新模式的经典教学案例。”
看着大家的小眼神,彭渤感觉自己的演讲欲爆棚,“沪海的第一辆保时捷就是周的杰作!……1988年,东瀛前首相竹下登访问中国,我们的领导看到竹下登有局部脱发,我们作为国礼送给他的就是10瓶“101”。”
“现在,你们看到很多中国人都在买索尼的电视机、录像机、冰箱,但是你们没有看过80年代中期,东瀛人昼夜排队抢购101,导致收款机全被烧坏了。那个时候,101真的为中华民族争了气,挣了大把的日元。”
确实,在中国商业史上,几乎没有一种产品能像101一样,在西方发达国家东瀛等地形成抢购狂潮,并造就了如李晓桦、周正义、赵漳光等中国一批亿万富豪。
“当时,很多在东瀛的留学生,纷纷加入倒卖101;一瓶“101”出口价是2000日元,出手却以几倍几十倍的价格上翻,最高卖到了4万日元。不少人说,卖两三瓶101,等于留学生在东瀛的半年生活费。”
“那年头,京城出现了从东瀛来的“生发旅行团”、“毛发再生观光团”等,京城当时流行一句话:“登长城、吃烤鸭、治秃子”。”
事实上,101造就的富豪,除京城首富李晓华、沪海首富周正义、毛玉屏夫妇外,更有地产大亨刘长鸣,创办凤凰卫视的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等,他们都是在东瀛发家……”
他拿起榜单,噢,果然,漳光101的赵漳光也出现在富豪榜上。
图书馆内仍然很安静,陆雨森看看另一个男生,两人的眼中似乎都有相同的疑问,“学长,你不是中文系毕业吗?你学过经济学?”陆雨森终于忍不住了。
“看过几本书。”彭渤笑道。
“撒谎。”那个沪海女生忍住没有将这两个字说出来。
对这些富豪是如此熟悉,对商业史和经济史是如此熟悉,如果只看过几本书,这才真见鬼了,那还要这些学经济学、商业课的学生、教授有什么用?
她可不信有天才可以无师自通,看两本书就能把商业社会分析得如此透彻,就算是天才,那也是需要学习的,需要积累的,这个学长也是刚刚走进那家闻名全国的报纸。
彭渤又拿起陆雨森整理的名单,陆雨森竟感觉有些紧张,彭渤就象是一座山,似乎他永远也逾越不了的大山。
其他人虽然在忙碌着,但眼光也在彭渤身上留恋,彭渤没有注意到,角落里,一双眼睛也在打量着他。
这个人坐在角落里打量着倚在桌前的彭渤,从外表看,彭渤也就二十四五岁年纪,但是一米八的个头鹤立鸡群一般存在。
气质这东西,也实在说不清道不明,但是这个酗子的身上有一种东西,镇得住场面,拿得住人心,坐在角落里的中年人坚持认为,许多草根创业的老总和董事长身上都有这种气质,不说话就是全场的中心,一说话绝对是全场的焦点。
他对全国的企业家好象也很熟,这些人都在他脑中一般,嗯,“经营财富即是经营人生,……好的商业模式,是赚钱看不到尽头,而让你一眼看见尽头的,最终是做不长久,也很难持续赚到钱的……”这些话是许多大学教授也讲不出来的。
“这是谁?”他悄悄问身旁一个年轻人。
“我也不知道,苏校长,我过去问一下。”
“嗯,还是别打扰他们。”中年人制止住年轻人,目光依然在停留在彭渤身上。
“阿姨,给您添麻烦了。”这边,打扫卫生的阿姨扫起地上的废纸,彭渤礼貌地道歉。
嗯,很有礼貌,中年人印象又是一变,打扫卫生的阿姨虽然是领薪水做工作,但是这是对别人劳动的尊重,他不由对这个酗子上心起来。
“打听一下他。”他嘱咐年轻人道。
年轻人很纳闷,刚才还说不需要,怎么一分钟后就变卦了,他不敢顶撞中年人,马上答应下来。
彭渤可没有注意到这个中年人,他认真地看着手里的名单,嗯,进度比他预计得要快得多,这就是他手中的好项目,可是,在这个项目中,有一件事是这些学生无法代替的,现在,他认为似乎到了应该引进外援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