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丰收
秋收结束了。
又是一个安静祥和的收获季节。
兴汉盟周边的几个国家好像改性了一样,不再挑事,不再想着侵略掠夺。
大半年的安逸,让驻扎在边境的野战军都有些松懈。
在六月下旬的时候,刘信启对军队进行了一次轮换。
第五、第六旅从蓬莱北上替换邻七第八旅,第七第八旅返回海仓镇休整。
第九旅从海仓镇西进替换了大名府的第十旅,第十旅返回海仓镇休整。
刘信均的第二旅和孙立的第三旅继续留在沂州,两个旅自行安排,原地休整。
若是现在有多余的两到三个旅,刘信启会选择在秋收后继续西进,收复目前还被伪齐残余势力占领的州府,将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纳入兴汉盟治下。
不过现实不允许,边境的五个旅已经长时间没有休整,再不休整估计会出乱子,刘信启不得不按下继续动兵的心思,让各野战旅轮换着休整。
兴汉媚野战军不同于这个时代其他国家的任何一支军队,野战军的建设成本非常的大,一名普通的火枪兵从招募到训练出来,配齐所有的武器装备后,所需成本超过五十两白银。后续的维持费用也不低,没月最少都得五两上下。
若是出兵打仗、更换新装备,花费会翻着倍的涨。
这还仅仅是士兵的花费,火炮、弹药、补给、后勤部队等,哪样不花钱?
真的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兴汉盟目前的经济已经不足以支撑再次扩兵了。
刘信启只能等现有的野战军休整完毕,才能够继续发动军事攻略。
…….
九月十五日,刘信启在盟部办公室批阅文件。
罗成、章英伍亮和姜学过来汇报工作。
“都坐吧。”
接过姜学递上来的报告,刘信启让众人都坐下来话。
翻开报告第一页,上面概述了今年兴汉盟秋收的粮食总量,还有秋税的收缴规模,都是预估数值,不过按照往年的经验,这个预估数值与最终结果相差不会超过一成。
“兴汉盟目前实际管辖原属赵国的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河北东路、大名府路四路,原属金国的中都路、北京路和东京路三路,总共七路土地。”刘信启一边翻看报告,姜学一边口头介绍。
“经过这两年对京东东路、京东西路的开垦,今年对新五路的整顿恢复,今年秋收时的耕地面积初步统计已经达到了七千万亩,其中六千五百万亩属于需缴税耕地。”
也就是,有五百万亩是新开垦的,处于免税期。
“今年的亩产量,京东路高于中都路、北京路和东京路三路,金国三路高于河北东路和大名府路。全盟平均亩产二百一十斤。”
秋粮比夏粮的产量低很多,这个亩产是旱地、水浇地全统计出来的亩产平均值。
“按照六千五百万亩之中,三千四百万亩为公田计算,预估可收缴粮税能够达到两千七百九十一万石。”
刘信启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来,京东两路的耕地数量有三千万亩,占了七路耕地数量的一半,这三千万亩的产量也最高,平均达到了三百二十斤,明其他五路属于严重拖后腿。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其他五路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
“购粮呢?”刘信启问道。
“购粮方面,京东两路的购粮规模预估能够达到两千万石,其他五路预估会很少。”姜学回道。
刘信启明白,那里的百姓刚结束战乱,又经历了蝗灾,不给家里攒点粮食,心里肯定不会踏实,所以并不会将多余的粮食卖给兴汉盟。
京东两路的百姓则不同,最多给家里留一两年的口粮,其他的粮食都会卖给粮储部。这几年兴汉盟官营粮店稳定的粮食价格,在这两路百姓心里建立起了强大的信心。
他们相信:“就算遇灾了,盟里也不会让他们饿肚子。”
这种自信在后世都很少见,可兴汉盟现在就已经局部范围做到了。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有了这四千万石粮食,明年夏收之前,就再也不用发愁粮食不够吃了。”刘信启心里的一块负担终于落地。
蝗灾之后,兴汉盟以工代赈,盟里的粮食储备量刷刷刷的往下掉,这两个月,伍亮几乎每隔三五就来找一次自己,汇报一下剩余的粮食储备。
原本寄予厚望的南购,因为台风季的影响,一个月最多就来回一次,运回来几十万石粮食,杯水车薪。
眼看粮食储备就要见底,好在老有眼,最终侥幸接上了秋粮。
秋粮都是粗粮,菽(豆类)占大多数,不过有总比没有强。用菽类搭配着从南方买回来的米,煮出来的粥,虽然不合北方饶胃口,可是一样的饱腹,营养也充足。
“盟主得对,我这两个月可都快愁死了,今后什么也得存够满足全盟人吃两年的粮食,这个目标达不到,就不停止购粮。我算是怕了。”伍亮接话道,心有余悸。
按照历史上记载的套路,国家没粮食了,皇帝一般都会将管理粮储的官员砍头向下人谢罪,让官吏粮储的官员背黑锅。
伍亮最近有时候做梦都会梦见粮食不够吃了,盟里将他砍了头,他把粮食偷偷卖了,经常半夜惊醒。
“你放心,今秋的良种已经在京东东路全面铺开,若是风调雨顺,明年夏收肯定是一个大丰收,到时候你估计得愁粮仓不够用了。”章有打趣道。
“哈哈哈哈…”众人都被逗笑。
粮食危机彻底解决,大家都算是松了一口气。
“对了,今年的四千万石粮食,粮储部的粮仓够不够用?”刘信启问道。
“您放心,以盟里目前的水泥产量,我们能够在半个月之内建立起来存储四千万石粮食的粮仓,存储能力肯定没问题。”
这几年粮仓一直在建设,官营粮店开到哪里,粮仓就建到哪里。
这几个月以工代赈,各县、乡都建立了官属储备粮仓,规模很大,一步到位,按照全县人吃三年的粮食储备量建的粮仓,这些粮仓现在大部分都是空的。
“你们今一起过来是有什么事吗?”继续闲聊了几句,刘信启看完了手中的报告,对四人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