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历史军事 > 三国奇公子简介 > 三国奇公子最新目录

第七百零三章 长枪峥嵘始露锋

    身为右军将军的太史慈,看到出任军中参军的辛毗之时,还是颇为诧异,自己与刘奇帐下一些人还是认识的,这家伙自称左先生,却籍籍无名,此番跟随刘奇左右行事,现在更是到自己军中做参军,足见此人本事。

    听到让自己大军前往好畤秦梁山宫故址之后,太史慈也没有犹豫,可听到辛毗提出的行军路线,太史慈立即出言反对。

    静室之中,辛毗毫不犹豫的拿出了刘奇手令,看到刘奇命令自己偷袭安定,夺下萧关的命令之后,太史慈并不意外,只是怔怔的盯着辛毗,等着辛毗给自己一个解释。

    辛毗不动声色的看了太史慈一眼,“鹑觚、阴盘、临泾、彭阳四县,俱有马腾帐下精兵把守,如今大军路程西移二十里,有阴密故县,乃是当年密国之地,由簇虚晃一枪,我等大军可直指乌氏,率先拿下回中道北部,到时候就可以和停驻在汧县、关山的队伍交相呼应!我等再拿下朝那,到时候以六盘山为关隘,有铁瓦亭可守,区区四城之地,何足道哉?”

    辛毗继续开口道,“兵贵神速!更何况羽林军俱是骑兵,并不擅长攻城,长途奔袭,出其不意才是正道!”

    太史慈点零头道,“就依左先生之言而定,只是……要辛苦左先生遂本将长途奔袭了!”

    “嘿嘿……”辛毗森然一笑道,“辛毗既然在军中,又何惧随军奔袭!”

    六月二十日,就在朝廷大军拿下西城的当,朝廷北军五校之中的羽林骑,长途奔袭,拿下瓦亭山,山中一千敌军,不战而溃,直直退往瓦亭军城,太史慈则和辛毗兵分两路,分别拿下乌氏和朝那二城,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一时间,整个安定郡内外,风雨飘摇,人心惶惶!

    拿下乌氏之后的辛毗,毫不犹豫的率军袭击了薄落谷的守军,薄落谷如今设置的哨卡,都是为了防御驻扎在回中道南赌朝廷大军,可谁会想到,朝廷大军会从自己背后捅上一刀,薄落谷虽然有数千守军,可在辛毗的指挥下,大军毫不犹豫的将这数千守军击溃。

    占据了薄落谷,就等同于扼住了经由关中通往塞上的咽喉,分出一千人马驻守薄落谷,派兵前去向汧县传信之后,辛毗沟通了占领朝那的太史慈,乌氏、朝那,薄落谷各驻守一千人马,瓦亭山屯兵两千,五千人马互为照应,就朝着瓦亭关奔去。

    瓦亭关地势险要,乃是络盘山抗阻关外第一险关,亦是萧关诸关最为紧要之所,太史慈等人自然不敢大意,若是拿下瓦亭关,那大军进入汉阳、陇西之地就是一马平川,可若是拿不下瓦亭关,那就要绕不少路了。

    可辛毗也没什么好担心的,瓦亭关向来是从内向外抗击西北关外之所,自己等人犹如从背后插刀,自然是轻而易举,等到拿下瓦亭,倚靠络盘山险要,泾水湍急,再加上长城烽燧遍布,西北对于朝廷而言,也就没有那么多边患了!

    得到辛毗传来的消息,皇甫嵩一时间心情激荡,难以自持,萧关,朝那,对旁人而言没有多大触感,可对于皇甫嵩而言,那是心头的记忆,也是一块心病!

    皇甫嵩家族乃是朝那大族,自幼在边塞成长,可自从先帝继位之后,黄巾作乱,北宫伯玉西北作乱,这么多年,安定、右扶风甚至大半个关中,都在西羌肆虐之下。

    关中四关,东有函谷、南有峣、武,西有散关,北有萧关,函谷关、武关乃是长安防备中原叛乱之所,散官则是关中通往巴蜀要道。

    可若是对于关中最为重要的关塞是何处?那毫无疑问,是萧关无疑!对于中原王朝而言,最重要的威胁则是来自陇上、河西、河湟地区的游牧民族和半游牧民族,例如当年横行塞外的东胡,被孝武皇帝追逐西迁的匈奴,如今横行塞北的鲜卑,袭扰西北的西羌!

    萧关最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将这些异族抵挡在陇上,若是丢失萧关,则塞外异族随时会杀到关中,进犯中原,偌大个中原,在这些异族胡虏手中,恐怕会如同被剥光衣裳的娘子,蹂躏的体无完肤,还无力反抗!

    光武皇帝复国,建都洛阳,谁不清楚,自从顶多洛阳之后,西羌战事就已经成了拉锯战,经年不休,当年檀石槐纵横塞外,大汉也是无力阻止!西羌年年叩关,进犯中原,也是无奈之举,孝武皇帝当年开疆拓土,驱逐胡虏,开设西域都护,设河西四郡,设陇上诸郡,都是大汉赫赫功勋。

    可随着大汉国力的衰弱,就连镇压西羌,也是绵延数百载,到现在还有西羌判服,更不要身为大汉十三州之首的凉州,基本已经失控,北地、安定这陇上二郡,几乎年年内迁,最凄惨的时候,北地郡郡治已经迁徙到池阳寄治。

    什么叫寄治呢?就是,整个北地郡已经全部沦陷,然后官员与豪族大户跑到关内找落脚的地,从北地跑到了冯翊,就等着朝廷做主,可好歹是朝廷名冠,要是撤了职吧!谁面子都过不去,然后朝廷也就给一个空头支票,这还不算为了抗击异族胡虏,北地郡治下的富平、灵州、泥阳等地已经内迁了数次。

    白了,就是百姓跟着官员,打不过就跑呗,向南逃亡几十上百里之后,扒拉一块地而搭几块木头围起来当城墙重建,名字还是沿用旧名,这就是内迁,跟搬家一样搬走整座城池。

    看其简单,实际上却表现出了朝廷的虚弱无力,就这样一直跑,还是没躲过去,一郡之地全被占领了,富平、灵州等地乃是当年秦将蒙恬奉命北逐匈奴,将陇上之地平定,定名为新秦郑若是还有不知道字孝武皇帝以后,大汉衰弱了多少的情况,那就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年的富平,在今的宁夏平原,一直内迁未曾停止,等到汉末魏晋之时,已经迁居到栎阳附近,也就是今的陕西富平地界。

    于此同样的,还有内迁的安定,在汉安帝西羌作乱之时,安定郡寄治右扶风美阳,想到当年安定治下二十余县,到顺帝年间大败羌族后安定郡回迁,将郡治定在了临泾,只剩下区区八县之地,可近些年来贼子屡次作乱,这陇上二郡更是沦为贼子之手。

    就连刘奇当年收复关中之后,也只是命人逐步清理关中,徐荣坐镇长安,蒯越坐镇冯翊,心腹悍将黄忠坐镇陈仓,无力北上攻取萧关要地。

    之前皇甫嵩还曾和刘奇进言,想要平定西凉,势必先取陇上要地,夺萧关,方才能保一方安稳,刘奇生硬的打断了自己,一意孤行,率军由关山出大震关进攻西凉。

    可此番得到辛毗传来的情报,皇甫嵩才骤然醒悟,刘奇下得好大一盘棋,这番操作,简直是神来之笔,眼看着大军纷纷涌进汧县,想要通过关山出关,平定西凉,剑指韩遂,可谁会料到,有一路人马悄无声息的就夺下了萧关要地呢?

    对刘奇的佩服放在一旁不谈,皇甫嵩当即毫不犹豫的命令如今尚且驻扎在汧县的中军大将黄忠、协同自家长子皇甫鸿、侄儿皇甫郦,率军迅速沿着回中道北上。

    明白此行紧要,黄忠命令部下押送粮草,自己则和部下张绣,偕同皇甫氏二位后辈,率着三千精锐骑兵,毫不犹豫的沿着已经残破不堪的回中道向北疾驰而去!

    也幸得秦、汉两朝为了针对西北异族胡虏,对萧关十分重视,都曾修建过驰道,这回中道虽然道路曲折蜿蜒,却足够开阔,能够让队伍纵马奔驰,如若不然,恐怕黄忠等人就得轻装疾行了。

    四日之后,三千人马已经过了薄落谷,入了乌氏城,大军在瓦亭山下驻扎,太史慈丝毫不敢大意,亲率四千人马坐镇瓦亭关,关内事务,全部交由辛毗处置。

    等到黄忠到来,有黄忠这老将坐镇,面对萧关周边那大大的数十座关隘,自然没什么大问题,辛毗这才松了一口气,自从拿下萧关之后,日日提防,此番援军前来,辛毗才松了一口气。

    黄忠自然是认识跟在刘奇左右的辛毗的,二人浅谈一番,不等辛毗松口气,就听到巡逻士卒来报,“朝那西南三十里处原上,出现了一股叛军人马,约有五千之数!”

    黄忠当即放声笑道,“且看老夫破敌!”

    辛毗含笑道,“左某当为黄将军压阵!”

    黄忠、辛毗二人相视一笑,众人翻身上马,黄忠率着帐下三千儿郎,辛毗则招呼了一千人马,紧紧跟随在自己左右。

    黄忠毫不犹豫的将帅旗移到了辛毗军中,给足了辛毗面子,辛毗军中,大纛直立,一杆“皇甫”大旗伴随着雪白的大纛猎猎作响。

    黄忠军中只立了两面红旗,一杆“折冲校尉”,一杆上书一个“黄”字,看起来似乎不怎么出众,可若是放在荆州,看到这杆大旗,恐怕诸将都会惊惧不已!

    正是午后时分,二军相遇,看到这队人马,对方队伍中一人纵马飞奔而出,高喝道,“尔等何人?焉敢犯我大汉要地?某乃马征西帐下校尉关……”

    不等那人完,一支长箭飞出,隔着两百多步,直直贯穿了那将的咽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