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历史军事 > 三国奇公子简介 > 三国奇公子最新目录

第八百九十八章

    经过一连串的调整,这充轰烈烈的变革终于进行下来,官爵的变化,带来的是整个庙堂上下肃然一整的气氛,如今整个庙堂,尚书台、御史台与九卿,算是分庭抗礼,九寺虽然权力被褫夺了一大半,可如今还紧紧握着大义和财政权、司法权,治政之权和执法权交给了尚书台,可架不住御史台重设了绣衣御史之职,谁也不知道,底下有多少绣衣御史。

    这看似清贵的御史台,却成了悬在诸多公卿头顶的利剑,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而就在这个时候,朝廷之中,又多出了一个不显眼的机构,都察院,长官是为从三品的都察令,由大司马中军师郭嘉郭奉孝担任!而隐藏在众人背后的是,这督查院只干两件事,司勋、考功,白了,就是审核文武功勋、政绩,赌是大权在握,可刘奇不开口,朝中公卿也没谁敢问,毕竟,在考虑官员功勋的时候,庙堂之上刘奇那几个心腹没有谁过这个问题,其余人也没人敢深究!

    而这一连串的任命,每道交付给朝廷文武百官的委任令上都附上了升迁的理由,朝堂官员有理由相信,在如今明面上的班底之外,那位大司马暗中还有一股神秘的不为人知的势力,如今他们配合朝堂倒也罢了,能保住地位的同时,还能保住名声!

    可是他们要打算翻盘,那位养精蓄锐续保名声的大司马,不得会直接掀桌子,毕竟,以那位如今的权势,就是掀桌子换桌子也没什么大问题,不过是人才的问题而已,而庙堂之上那几位聪明人,已经很明白的领悟了过来,这不仅仅是制度的改革,而是那位大司马,在更多的为朝堂培养人才,随时准备接他们的班,这是一种大义,也是一种警醒!

    再想想死在吕布手上的那位议郎赵彦,朝堂上的人就反应了过来,所谓匹夫一怒,血溅三尺,子一怒,伏尸百万!如果吕布的愤怒,是因为宵的愤怒,用人命来展示自己的不满,是匹夫之怒!那刘奇的怒火,就如同下棋人捻动棋子下棋,大袖一挥,棋盘就要抖上三抖,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怒火,远远比伏尸百万的威慑力还要大!

    而此刻,刘奇正在府中,和今贵为从二品御史大夫的戏志才品着茶,刘奇抿了一口茶水道,“志才,这是建州送来的新茶碧血丹心,你尝尝如何?”

    戏志才带着几分忧虑道,“王爷,虽御史台有闻风奏事之权,可如今庙堂上的诸多才俊,都是在王爷的授意下进入庙堂的,纵然有人行为不端,可名声太盛,下边的人就是想要上奏,也要掂量三分,华歆声名本来就不大好,心中虽有想法,却也不大愿意出风头!

    郗虑那家伙本来这着一些一起被提拔起来的,再加上与孔融有几分私怨,如今还没看清楚形势,不愿出头!田丰就更不用了,那家伙本来就刚直,也不愿意觉得自己以大欺,这御史台的名声听起来挺好,可下边的人一个个都打着算盘,再加上下官的名声不盛,下官意欲辞官,请朝廷任命田元皓为御史大夫,统领御史台!”

    听到戏志才的诉苦,刘奇也明白过来,这御史台不同于过去的御史台,权力大增,闻风的权利到底该如何行使,就连戏志才这样的人一时间也琢磨不透!

    表面上是戏志才请辞,实际上戏志才是在变相的向刘奇请教,该如何树立这御史台的权威,要是不作为,是自己不称职,可要是作为了,那就要有度!

    刘奇笑眯眯的道,“风闻奏事者!往大了,是督查官员是否贪赃枉法横行鱼肉,往了,是督查官员品性生活,市井传言虽然多为不实,可无风不起浪!而御史台要做的,就是不停的敲打他们,时时刻刻提醒他们,有人盯着他们,有备无患而已!

    而且,御史绝不因言获罪,哪怕错了,也不会获罪!而最重要的,就是敢!至于让田原皓担任御史中丞,主要是让田原皓盯着御史内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何以令人?御史求的就是一个正大光明,若是自己都行为不端,又怎么有脸去旁人?

    只有内部堂皇了,才能理直气壮地去闻风奏事,祢衡倒是好人选,凡是看不惯,不认同的事情都敢,可当今这世上,如同祢衡一般洒脱的人物不多了!有祢衡洒脱的却没有祢衡的胆量,有祢衡的胆量的却不一定洒脱!这也是为什么本王让你提调御史一定要从寒门之中选的原因!首先,没有背后家族的牵绊,他们的行事就少了许多顾虑!其次,有田丰这样的刚烈之人盯着,无人庇佑他们,他们也不然不敢越轨!”

    戏志才稍稍一顿,登时就明白了刘奇的心思,当下叹了口气道,“王爷的是,看来,如今尚书台的御史之中,还是缺少祢衡这样胆子大的人物!”

    刘奇开口道,“这是其一,再次,作为御史台的长官,你提点他们的同时,也要告诉他们,公私分明!私交是私交,可面对朝堂,庙堂上下,没有谁是御史台的朋友,而作为御史台的长官,你一定要强势一点,给足他们信心!”

    戏志才平静的道,“王爷,如今最为难以处置的,就是光禄寺的诸多议郎了,多有人肆意妄为,招摇过市,有损朝廷威严,臣觉得光禄勋贾诩贾文和,似有失职之嫌!”

    刘奇一口将茶抿尽,这才笑道,“是时候敲打敲打这老狐狸了!”

    不过顿了顿,刘奇话锋一转,开口道,“志才,本王欲复交州,不知你觉得如今可到了时机?”

    戏志才稍稍思虑片刻,摇了摇头道,“刘玄德此人,招摇撞骗之徒也!先前在中原以皇叔自称,被朝廷下诏斥责,近些年到了交州,死性不改,又以皇室血脉自居!若是此人还妄想着图谋中原,那基本上是痴人梦,可此人能否看清形势投向朝廷,也不好!依下官之见,不妨先礼后兵,派人出使交州,看一看刘备的态度,尔后再做决定!”

    刘奇点零头,开口问道,“志才,那依你之见,何人可以为使者?”

    戏志才稍稍思虑,开口道,“朝廷不妨以宗正寺少卿刘艾为使,尚书左丞陆逊与大司马府曹掾周不疑副之!”

    刘奇轻轻颔首,叹了口气道,“若北方真的逐年转寒,那朝廷尽快拿下交州是势在必行,以南方粮草供给北方,方能保我大汉无忧!”

    戏志才开口道,“王爷,此为其一!再次,如今朝廷迁都,已经势在必行,不过是早晚而已,还望王爷早早考虑一二!”

    刘奇叹了一口气道,“我大汉故土未复,外患尚未安定,人心已经思动,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如今全力抵御外患才是正理!”

    戏志才见到刘奇如此模样,并未再多劝,戏志才也清楚,如今下,西域未定,幽州还有曹操盘踞,交州在刘备手中,随着气候变化,虽然有商榷作为约束,可胡虏也是蠢蠢欲动,随时都有可能席卷中原,虽如今大汉看上去强盛无比,却是外强内虚!

    数年时间,改革对大汉造成的创伤,远远不是这几年时间能够恢复过来的,如今大汉看似欣欣向荣,可全靠襄阳黑白学宫等诸多学宫与国子监的双层学习机构支撑,再加上军中退伍将士维持地方基层!一些世家豪族被除去,可他们的影响力远远不是如今朝廷一些举措能改变的,朝廷只要稍稍不慎,恐怕就会引起巨大的波澜!

    这数年时间,每年都会发生数十起乡野狂徒的造反之举,不过都被朝廷第一时间镇压,没有引起什么轰动,才让下稍稍安稳,如今,朝廷能不大动干戈,就不动干戈,若是大汉真的内部稳定,刘奇早就挥师攻取幽州了,也不会任由曹操盘踞幽州,横行不轨了!

    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刘奇明白,只有现在剪除掉大汉的一些弊端,尽量缔造一个公平的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才能够更长久的存在下去!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四维也!面对管仲的认知,刘奇还是很认同的,各个行业之间没有明显的高低贵贱,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让上位者有危机感,庶民有上进之道,优胜劣汰,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才能更强大!

    刘奇心中明白,不管是秦汉魏晋,还是后来声名赫赫的隋唐,贵族政治,都不能长久,数十近百年,兼并到了一定程度,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战争重组社会等级,缓解阶级矛盾,而刘奇也明白,真正的贵族政治是难以长久的!

    想要塑造一个千年王朝,最重要的就是,人人如龙,教化与政令齐头并进,阶级矛盾永远处于一个可持续的范围之内,而如今刘奇强力推行的税制,就是约束这个社会阶级矛盾不凸显的最大保障,等到税制安稳下来,只要不碰到灾人祸,那等到下一代,大汉国祚就稳如泰山,不是一些宵之徒能轻易撼动的!

    而改革,不管是让百姓认可,还是抚平改革对这个国家造成的创伤,都需要时间来进行,刘奇不想等下去,也不想拖下去,虽拖下去对大汉有好处,可如今,再不济,试探试探曹操、刘备等人也是一件好事!

    建安十二年三月,御史大夫戏志才上书弹劾光禄寺正卿贾诩贾文和尸餐素位,纵容属下肆意妄为,败坏朝纲!

    朝廷的郎官不少,戏志才虽然没指名道姓,可作为从二品的御史大夫,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同级的光禄寺正卿,而且二人都是那位大司马的心腹,这二人是左膀右臂都不为过,不管是戏志才白衣入蜀,还是贾文和坐镇大军扫平中原击溃曹操,都奠定了二饶威名!

    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戏志才骤然对贾诩发难,在不少人眼中,正所谓文人相轻,如今除却一个陈宫,就剩下这两个文渊阁大学士,以前没有利益之争,现在有了利益之争,总要分出个高下来,不知道多少热着这个机会,看着那位大司马的心腹斗起来!

    就连子都眼睛一亮,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作为刘奇在庙堂上最忠实的两条走狗戏志才和贾诩斗了起来,自己是不是就有机会将其中一人拉拢过来,为自己所用,不管是有颍川派系作为后盾的戏志才,还是有军伍作为后盾的贾诩,似乎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可如今改制之后,就是这样的事情,也要尚书台先决断,最终将结果交付到子手中,白了,如今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就是想要话都插不上嘴,强行插嘴,怕是也只能自取其辱!

    朝中一众公卿也都看了出来,这个平日里淡泊温和的御史大夫,此时已经展现出了自己的獠牙,向朝野上下,展示出了自己强势的一面,提醒着庙堂上下公卿,御史台的存在!

    不待尚书台而结果出来,那些混吃等死的郎官就被光禄寺少卿法孝直与刘子扬二人沟通司隶校尉府与执金吾,率领着两千缇骑,将光禄勋下辖的近千名郎官请到了城外军营,挨个排查,再加上司隶校尉府的消息,除却近百人因为犯事被缉拿以外,其余人都回去安安心心的混吃等死!

    这近百人,也因为所犯事的轻重不等,大多数都是被罚俸而已,剩下七八人因为犯事严重,被扭送到了廷尉寺,当中有二人,因为带头闹事,被赶来的光禄寺正卿贾诩下令杖杀!

    而后未及等到朝廷下令,贾诩就上了一道奏折,将处理结果报给了尚书台,一方面是整顿内部,一方面是杀人立威,对于贾诩的处置,朝廷也没多什么!

    而那些公卿一个个心中都明白了过来,这次,是那位御史大夫戏志才杀鸡儆猴,戏志才用行动告诉他们,你们要是管不好各自手底下的人,那御史台的人动起来,绝不手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