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历史军事 > 明公简介 > 明公最新目录

第九百四十六章 商论

    “哪一院都去,可也哪一院都不去。”

    徐鸿儒打了个哑迷,微笑:

    “在下只是想看一下,柳太师创建的寒门学府,与国子监有何不同之处。”

    柳安点头:“阁下尽管自便,寒门学府的大门对任何人都敞开。”

    徐鸿儒端起茶杯小嘬一口,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在下听说,陛下意欲起兵征讨蒙古?”

    柳安诧异的瞥了他一眼,没想到他消息如此灵通。

    要知道刚才在席宴上,朱由校才决定的出兵。

    这才多久的功夫?

    徐鸿儒就已经知道了。

    “阁下从何处得知的这个消息?”

    “柳先生不必猜疑。”

    徐鸿儒含笑摇头:

    “现在京师都在谣传此事。”

    “毕竟如今朝廷刚逢大胜,气势鼎足,就算是乘胜追击,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

    柳安眼睛微眯:“但是什么?徐先生单说无妨。”

    徐鸿儒沾了点茶水,在红木桌上轻轻写下一个“稳”字,然后收手入袖,含笑不语。

    稳。

    瞬间,柳安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斟酌熟虑半晌后,柳安才开口道:

    “徐先生是以为,此战打不得?”

    “非打不得,而是万万不能打!”

    徐鸿儒抬头望向门外,洪峰在门外看守,保证房中的谈话没人可以窃听。

    确定这一点之后,徐鸿儒才继续说道:

    “朝廷现在刚得大胜,可谓众望所归,气象不凡。”

    “就连蒙古林丹汗那厮,都要畏惧明军锋芒,退避三舍。”

    “可却有一点,柳先生不可不疑虑。”

    “愿闻其详。”柳安说。

    徐鸿儒看向徐雅茹,笑道:“这个问题,在下还是跟小女商讨过的。”

    “小女的意见,跟在下一样,不妨,就让小女来代言吧。”

    柳安看向徐雅茹。

    徐雅茹目光灼灼的看着柳安,红唇轻启:

    “虽然现在朝廷要银有银,要粮有粮,兵马齐备,可以雄图天下,但有一事不得不防。”

    “此事便是关乎民。”

    柳安颔首点头,投去赞许的目光,徐雅茹得到鼓励后,笑了笑:

    “家国天下,家尚在国之前。”

    “如小家不安稳,又谈何大国?”

    “现如今天下多灾多难,朝廷起兵伐金,鼓舞士气,振奋民心,乃壮举也。”

    “可在得胜之后,理应休养生息,与民为乐,巩固根基,只需五年...不,三年时间!”

    “大明将国库充盈,粮仓满溢,兵精粮足,届时,可以中原为根基,着水师出海,战洋人,开辟航路,争锋天下!”

    “可如今若是连番大战,势必会劳民伤财,动摇国之根本。”

    “此乃不智、不明、不善之举!”

    柳安闻言开怀大笑:

    “说得好!”

    “真没想到,雅茹姑娘竟有如此眼光,老夫真是低估你了。”

    “柳先生是同意小女的说法吗?”

    徐鸿儒问道。

    “当然。”

    柳安看向徐雅茹,笑着说:

    “雅茹姑娘这番话,说的极是,老夫也以为,现如今当务之急是垦辟荒野,居民定丰,乃国之大事。”

    “如果不顾百姓,强行出兵,恐生弊端。”

    徐雅茹说的没错,在土豆红薯没有普及的时候,大明的粮食产量始终提不上去。

    好年景暂且不说,遇上灾年了,可能连饭都吃不上。

    而现在小冰河时期愈演愈烈,丝毫没有停息的征兆,柳安也很清楚,小冰河时期还将持续几十年。

    不过只要有了红薯土豆这般高产量的作物,倒也能安稳渡过。

    怕就怕朝廷这时候挑起战端,靡费巨资不说,粮食的供应也成问题。

    市面上的粮食就这么多,朝廷有钱,买走了粮食,就势必会导致粮食提价,普通百姓买不起粮食。

    就算官府调控价格,不让奸商趁机提价,市面上的粮食也是不够吃的。

    这就会导致恶性循环,地里没粮食,百姓也吃不上粮食。

    最好的办法,就是朝廷偃旗息鼓,不动兵戈,开始屯田开垦,扩大农田基数。

    这样过个一两年,等土豆红薯彻底普及,百姓们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就可以思考进军的事情了。

    现在....

    不是柳安说丧气话,他是真不看好朝廷的决断。

    他也有心劝诫,魏忠贤也是一样。

    但朱由校现在被大胜蒙蔽了双眼,根本听不进劝告,甚至一心以为李春烨等人的话是对的。

    柳安在劝说几次无果后,也只能打消了念头。

    实际上,虽然连番进军会劳民伤财,但只要速战速决,也不会产生什么太大的问题。

    只要能像攻伐后金一般,两个月内拿下林丹汗的话。

    “既然柳先生知道这些,为何不阻拦呢?”

    徐鸿儒疑惑不解地看着柳安,不明白柳安为什么会在这种事情上犯错误。

    连他都能看到的后果,柳安难道看不见吗?

    柳安苦笑了下,说道:“老夫当然劝过陛下,可陛下现在听不进老夫的建议,一心想要平定北方。”

    “满朝文武,同意出兵的不在少数,他们都想名垂青史,又怎么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呢?”

    “罢了,其实只要不发生意外,朝廷也能承担的起后果。”

    闻言,徐鸿儒不再说什么了。

    既然朝廷已经做出了决定,就连柳安都说不得什么,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这便是徐鸿儒瞧不起朝中那些儒臣的原因。

    酸腐无能,要论争权内斗,他们个顶个的高手,不说所向无敌,也是难寻敌手。

    但真要论到家国大事上了,他们就蔫了菜了。

    说白了,大明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因为这些文人。

    可治国偏就少不了他们,这就让人头疼了。

    柳安将徐鸿儒安排妥当之后,就走出了房间,回到自己的卧室,一天的疲惫让他困乏难耐,在杨明曦的服侍下,很快便沉沉睡去。

    第二日一早,朝廷的圣旨便下发了出来。

    依旧是熊廷弼领兵,朱燮元杨俞茂秦良玉三人为副将,开始点将点兵。

    从辽东带回来的四十万大军中,愿意继续进攻蒙古的只有小部分,不到十万人。

    明公  https://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