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圆满
虽然一共要运送足足一百万到二百万的倭国百姓到大唐,但是按照李豫和李昀最新的部署,这绝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为了这一次运送倭国的百姓,大唐的确是出动了不少的战舰,但是也并非是把所有的战舰都用来干这个。每一个运送的百姓为不到十万人之数,而且是从倭国的底层人士一点点向层次更加高一些的过渡的。
这是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过程,李昀曾经预计所有应该到大唐去的倭国百姓要是都去了的话,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
虽然李昀在太原府再也没有到长安城去,但是随着倭国天皇和贵族们给悄无声息的安排完了李昀就知道,这件事在持续了这么长时间之后应该算是圆满完成了。
虽说是倭国有错在先,但是其实不少人都不是太明白,为啥李昀攻打吐蕃的时候就只是把他们驱赶到了其他的地方就结束了,也不管他们未来有没有回来报复的可能性。
但是对于倭国,他处理的实在是有点太过小心翼翼了,简直是防止了倭国任何一点死灰复燃的可能性。
虽然不少人不能理解,但是李昀这么干也的确是不折不扣的为了大唐,所以一直一来倒是也没有人说出来说什么。
真正的原因,其实只有李昀自己的心里知道,那就是来自于后世的一些个情结,当然,也有对倭国人做事办法的了解。
他知道,要是现在不横加阻拦的话,到了大明的时候,倭国其实在铠甲和兵器上面的造诣就已经不在华夏之下了。
前世所谓的抗倭,其实已经算是十分被动的在作战了,而且倭刀这个兵器当初就让那个时代的将士们曾经十分的头疼。
所以要是这个时候不对倭国人进行彻底的族阻止的话,李昀害怕的是过上几百年之后华夏再出现那样的事儿,自己虽然是两世为人,但是这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也说不清楚,他有一种预感,自己要是在这个时代死了,那基本上也就是真的死了,不会再有什么神奇的事儿发生在自己身上了,所以他既然带着这么多的东西到了这个时代,当然就要为了这个时代的华夏做一点什么了。
他没法对李豫他们解释那么多东西,好在因为自己在其他事儿上面决策的正确性,他们倒是也不会询问李昀这些,这倒是让李昀难得清闲。
“夫君,今日传来的消息,说是第一批大量运送过来的倭国人已经到了河北道了,郭子仪传令将他们都安置在了幽州,你难道不想过去看一看?”
之前张玉和王纤纤都觉得等到这大量的倭国人到了之后,李昀几乎一定会到处去看,因为对于这个事儿,他这么长时间表现的实在是太过上心了。
王纤纤问出这个话来的目的也是十分的简单,那就是幽州她们还没怎么去过,虽说地处北方,但是那可是之前安禄山定都的地方,想来也是不会太差的。
但是这一次,李昀却是让她们有了一点小小的失望。
“郭子仪将军已经在河北道当了多年的节度使,对于河北道的掌控力还是十分的强硬的,虽说年纪大了,但据说他已经在河北道培养了自己的**人,对于陛下的政策,他们也是十分支持的,我就不过去添乱了,不然让老爷子以为我不相信他,这个事儿可就不好办了!”
李昀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不单单是因为他跟王纤纤说出来的说辞,而是在这段时间里,他渐渐的已经想明白了一些事儿了。
自己总不能一直扶着这些大唐的官吏,不管什么事儿都手把手他们的话,那样到了最后是一定不会得到一个好结果的。
所以既然这个事儿自己都已经把大部分的东西完成了,剩下的事儿怎么干也都已经告诉了他们了,自己就没有必要再到每一个地方去了。
不管是郭子仪还是高仙芝等人,他们对于大唐的忠诚度肯定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们一定是想要让大唐好的,而不可能让大唐陷入到混乱的境地。
只要是有了这个想法,他们就一定不会去破坏自己制定的那些个规矩。
“倭国的事儿之后,你怕是已经没有什么可为了大唐做的事儿了吧?现如今这大唐的周边,都已经是对我大唐俯首称臣,不管是贞观还是开元,都未曾有过这样的盛世,想来陛下也是知道的,这样的盛世跟你这个太原王是脱离不了关系的,但是既然你不想要在朝堂上面再进一步,到了这个时候,就该适合而止了吧?”
这句话是张玉说出来的,其实她早就以记名你能够看出来了,李昀对于这些个封王拜相的事儿 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只要是自己有着自己的空间,在这里没有人能够打扰自己,那就已经够了,而为了大唐做出来的这些个事儿,也不是李昀跟现在是皇帝的李豫有多么的好,而是他就是单纯的想要为了大唐做点什么。
在张玉想来,之前大唐的地界上的确是有着不少的隐患,在那样的情况下,李昀做了点什么也就做了点什么了,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了什么隐患了,她觉得李昀显然就不应该再站出来主动的去做什么事儿了,这大唐毕竟是李豫的大唐,趁着现在两个人的关系还是十分好的时候收手,是一件十分明智的事儿。
“当然要是适可而止了,本来这种事儿我就已然是不想干了,其实从这一次回到太原府之后,我就已经决定了,没有陛下相求,大唐的事儿我是不会再去管了,陛下也该亲自培养一些个年轻的人才了,我们这一代人虽然还不老,但是总不能也都累的活不过五十岁不是?”
倭国的事儿结束了之后,任谁都能看出来李昀的心思比之前放松多了,现在他说出来的话,显然是可以相信的,换句话说,倭国的事,算是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