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其他小说 > 半盲女的英雄之旅简介 > 半盲女的英雄之旅最新目录

第955章 开始对自己下刀

    心理学上分析这种属于喜欢坐等吃胜利果实的人,很明显也不会很受大家的欢迎。

    这种人在那种什么都包办的家庭中比较容易出现,因为从小要做的事情都被家里安排好了,吃饭张嘴,穿衣伸腿,完全不用自己去主动做事情,等走出家庭之后还是会继续用这种方式向别人索取。

    他们自己还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有啥问题,觉的别人对自己好都是应该的。

    想那时,自己只是觉得,“我那么可怜,那么不幸,你们就该对我好。”

    而对于,男友呢?

    我是你女朋友,你就是应该对我好。

    后来改观自己的想法,还是认识了老乡杨金梅吧?

    这才是自己不被女性所喜欢的原因吧?

    男性么?人家是懒得和你计较罢了。

    一想通了,楚丽华直觉得后背凉嗖嗖的。

    现在还在自己身边的人,真的是真爱了啊!

    老天爷其实真是眷顾自己呀!

    第三种是回避型。

    这种类型的生活风格也挺常见的,就是没有信心,不敢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遇到点什么问题就习惯性地选择逃避,还死要面子。

    比如说我觉得这个项目太困难了,自己估计完不成,完不成了就会觉得好丢脸啊,那怎么办,干脆扼杀在摇篮里,我不去做不就得了;

    比如想拿某个资格证,但是这个证的过关率好低,要是没考过怎么办,付出努力还没考过那就说明我是个笨蛋了,还是不报名了吧;

    这样别人问我为啥没有证,我就可以说是没报名,总比报了名没考过听起来要好听一些,因为报名是选择问题,但是没考过就是能力问题了。

    自己退学,更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担心毕不了业吧?

    与其这样,还不如及早退学,这样还留给自己几分面子了。

    想想,别老说青云飞太爱面子,面子谁不爱呢?

    总是盯着别的的缺点,其实是自己就有这方面的缺点啊!

    楚丽华不敢再想了,怕自己到时候自己接受不了。

    第四种是社会利益型。

    这种风格的人能够与别人合作,有着亲社会行为。通常小时候家庭成员相互理解尊重,有着和谐家庭氛围的人会有这样的生活风格。

    这样风格的人主要表现就是喜欢跟别人打交道,热心,会为他人考虑,照顾别人的感受。这也是目前认为最健康的一种生活风格。

    这四种行为风格在平时可能表现出来的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前三种都倾向于躲避,习惯给自己找借口,只有最后一种会迎难而上,把困难当作一个挑战。而这些风格的形成大多数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在和家人的关系中就形成了。

    自己的热心,也是慢慢接触社会以后被其他人感染的吧?

    因为身边总是有这样的人。

    楚丽华把这些年的经历,一点点回忆一下,甚至,有了一种想把这些“不堪的过去”写下来,发表。

    让更多的人引以为戒。

    让他们看到,这样“不堪”的人,也能一点点蜕变。

    我们与世界相处,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面对苦难人会有不一样的应对方式。

    这种应对方式的差异是怎么出现的呢?阿德勒认为,主要是对于优越的渴求和对自卑感的抗拒。

    自卑和追求优越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卑心理,比如说看到光彩照人的女神我们会觉得自己差得好远;

    又比如见到某个领域的大神,我们也会觉得自己好菜。但是这个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正是这种感觉推动着我们超越现在这个不完美的自己,向着更好更强大的自己前进。

    从这个方面来说,自卑反而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最终让我们达到卓越。

    自卑是有两种程度的,一种叫自卑感,一种严重的叫自卑情结。自卑感不是病,自卑情结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了。

    自卑感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存在的一种复杂情感,可能在遇到某些我们不擅长、不熟悉的事情时,这种感觉会比较明显,而在我们做自己拿手的事情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不存在了。

    比如说我对着自己喜欢的人,紧张到说不出来话,觉得自己配不上人家,但是我和其他的朋友都能正常地聊天,那就不能说我们是一个有自卑情结的人。

    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度、过分的自卑情感,就像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往后缩,都觉得自己不行。

    在生活中,只有极少数人是真正的有自卑情结的,需要进行心理疏导。

    所以我们平时说的很多情况都是第一种的自卑感,就是一种心理的平衡被某些人某件事情打破了。

    比如说年底考核,部门同事都是a,只有自己是c,这种落差就会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让自己觉得尴尬。

    在我们受到挫折产生了自卑的情绪之后,可以通过转化为动力实现补偿。这个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心理平衡被打破,产生自卑感,通过补偿建立优越感来抵消自卑感,强化优越感。

    这里的补偿也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死磕到底,哪里不会练哪里。

    就比如说那些残奥会上带着假肢跑步的运动员,以前口吃的演说家等,都属于这一类;

    还有一种就是从另外的方向补偿。

    比如说我不擅长和人交流,就可以去做一些科研、创作的工作,这些工作和人打交道的少。

    如果是个特别善于表达的人,就去做销售、教师这样对和人交流多一些的工作。

    再比如有些人有身体残疾就从事脑力活动,比如说大名鼎鼎的霍金,没有手脚的演说家尼克·胡哲等,都是那些有着先天不足的人,但是通过其他的长处来补偿自己,让自己在总体水平中与大家均衡。

    看,自己早就积累了够多改变自己的方法了。

    只是,因为内心那些自以为是的“捷径”,才一直拖着不愿意改变。

    害怕没有了那层外壳,就没办法像现在一样“肆无忌惮”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