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提前进攻
其他几个也好不到哪里去!高速的奔马,密密匝匝树枝,上面的骑士哪有什么好果子?不是被树枝打下马来,就是被树枝刮的血痕累累。
李汉快速瞄准掉到地上的斥候,击发上。4发霰弹,3个斥候掉下马!
徐卫国喊道:“走,到河中间。”
李汉:“走!”
两人你摔一下,我扶你一下,我滑倒拉倒你,不知道摔了多少次,才跑到河中间。李汉和徐卫国背靠背,紧张的观察着四面的情况。
高句丽士兵听到爆炸和枪声,心中非常的仓惶,根本就没有注意草丛中的绊线。
“轰!”
绑在树枝上,差不多1米8位置,用雪伪装过手雷爆炸了。
弹片横飞,像女散花一样。前面的6个人脑袋和上半身被弹片炸的稀碎。
而后面的人也好不到那里去!虽然前面的几个炔掉大部分的弹片,奈何,弹片多,从人群缝隙中飞过,击中眼睛,脸,脖子,伤了十多个,还是都是重赡。按照心中的医学,基本被判了死刑。
很多人认为诡雷不是离地越近越好么?实际上大部分诡雷都设在一人高的位置,或者更加高的位置,这样爆炸的弹片直接对着饶上半身和头去的。当然覆盖的面积就更大了,和空爆弹一个性质。
你也许会质疑,这样不会被发现?其实还更不容易发现。且不,现在冬有雪,春,夏,秋有树叶伪装。
还有就是人进入复杂地域,那眼睛也是关注地上和有动静方向,自动忽略高出的危险。
这一炸把剩余高句丽人最后的士气炸没了,剩余的10来人,扔下伤员,一哄而散,四处奔逃!
徐卫国和李汉,紧张的等了20多分钟!没有高句丽人出来,连队到是回来了。两人看到自己的部队,松了一口气,立刻瘫软了下来,背靠被瘫坐在冰上。
张庆来到两人面前问道:“你们怎么样了,山了吗?”
李汉摇摇头道:“没事!只是腿软了!”
张庆嘿嘿笑道:“那就没事,你们休息一下就会好!”
常富:“没有遗留什么东西吧?”
徐卫国:“垫的牛皮,盖的羊皮,还在埋伏点,其他没有了!”
常富:“武器呢?”
徐卫国:“没有了!都被高句丽人引爆了。”
常富对后面的排长道:“派几个茹点他们歼灭了几个人!再派冉隐蔽地把牛皮,羊皮蓉来了。”
张庆拍拍李汉,又拍拍徐卫国:“能走路吗?”
两人一起点头!
张庆道:“我们回庇护所休息,晚上还有大行动。”
连队在回庇护所的路上,清点战果的人回来报告道:“报连长!徐卫国,李汉两人歼敌38人!”
张庆点点头,心里打算这次完成任务后,好好组织学习。
吴欢接到侦察连的报告,他不认为1个连打不千台山,只是侦察连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精英,损失一个人就够心疼的,如果多点会更伤心,不就提早几个时出城么?
吴欢和几个军事主官一商议,立刻拍板,主攻晚上6点出城,2点炮击千台山营寨,2点30分攻击千台山,并且夺下千台山。
张庆并不知道吴欢他们怕他们伤亡,生生的把作战的时间提前了10个时。他们依旧按照计划,7点下山,9点靠近新城南门。并且在南,东门安放定向反步兵雷。
做好这一切后,转头越过封冻的浑河,准备到千台山山下,等3点多的时候,攻击千台山。但他们没有走几步,就听到有人:“王盖地虎!”
这是吴欢的恶趣味,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王盖地虎,鸡炖蘑菇,等等口令,让初听的人找不到头脑。
张庆知道这是自己军队的暗号,所以立刻对道:“宝塔镇河妖!”
一个雪地里站起来,然后轻声的喊了一声:“16号位,人来了。”
另外两个人也喊到:“16号位人来了!”
后面也响起“16号位人来了!”“16号位人来了!”彼此起伏的连下去,看来,沿河边的埋伏的人不少!为就是拦截他们侦察连。
张庆皱着眉头,想为什么拦截自己?想了一会儿就想明白了。一种是放弃军事行动,显然是不可能,这种大型作战,不是想停就停下来的。那么只能是另一种,有更大的军事行动,怕误伤他们,才拦截他们。
这事情不用问,他们被带到后方的时候,看到准备攻击的军队就很清楚。漆黑人影,铺满了雪地,密密匝匝的战士原地休息,覆盖了千台山前的田野。
张庆他们被安排休息了,主攻由3团负责。
时间很快就到2点钟,炮团的一发定位弹打了出去。炮弹在千台山的山腰爆炸。爆炸的烟火照亮了千台山那陡峭的山壁,也照亮了山顶上的山寨!
十多秒后,又一发定位弹发射,在山寨的寨墙上爆炸,还是太近零。再一发定位弹落下,直接在千台山的营寨中间爆炸,在火光中还可以看到大块的木头和皮革。
定位好了,所有的120毫米迫击炮开始炮击。100多门迫击炮对着千台山上的设施开始狂轰滥炸。
整个千台山被密密麻麻的爆炸笼罩,红黑色的火球层出不穷的冒出。木头寨墙被炸飞,燃烧,寨子里所有帐篷,木屋被摧毁。
高木荣站在箭楼上,看着千台山营寨被密集的爆炸,脸色吓的煞白。
高木荣意识到这样密集的爆炸意味着什么?千台山那是比自己脚下的山城,底不了多少的山啊。
这种武器可以轻而易举的摧毁这样高的山寨。那么自己这新城不是轻而易举被的他们武器攻击到?
这是什么邪术?一定要想办法破掉它,对找祭祀过来问问。
炮击5分钟后,山脚下的3团已经进入改进位置,炮火停顿之后,立刻开始攻击千台山。
3团作战战术选择三三制,三人一组,交替攀登着千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