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历史军事 > 华冠简介 > 华冠最新目录

第2章 简单的工事

    太仓距昆山,六十公里,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的行军距离。

    后备补充团行进速度很慢,路上全是74军撤退下来向西的部队,有成建制部队,也有溃散的股部队,兵们互相交流信息,溃兵们看着这支还在向战场方向行进的部队,充满了敬意。

    从撤出的部队中得到消息确认,太仓已经失守,溃兵中没有109师官兵,明109师未收到撤退命令。

    紧接着,传令兵传来就地宿营的命令,经过六个时行军从昆山向东北方向,在督战队带领下的后备团向东行了不到三十公里左右,部队停了下来。

    补充团没有电台,不能直接联系109师师部,一路上都是军政部转发的命令,补充团任务就是作战部队缺编时及时补进去,就是后备。

    还好,这里舰炮打不到,左路沿江有陈诚指挥撤湍部队顶着,李远嘀咕着。

    远处传来隐约不算密集的枪声,一整晚路上都是撤湍脚步声,毕竟是半夜,鬼子并未冒进。

    直到明部队未接到新的命令。

    东边开始放白,李远钻出行军帐蓬,习惯性的打量周边的地形,晨雾中,部队驻扎在一片在高地上的树林之中,高地其实也就二十米左右的土丘,土丘上长满了树木,树林中灌木并不高大,满目绿色生机??,不像东北冬季遍地黑褐,远方的树林竹林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简易公路两边是收割了水稻后的水田,剩下一排排整齐稻茬,高低不一,再生的第二茬也已经收割,留下一部分绿色在冬日里坚强的挣扎。

    水田四周全是树林围成的一个不规则的圆,东西方各有一个缺口,距离约一公里,一条公路在中间串起了两个缺口。

    补充团部队位置就在西边的这个山岰口,再往来路西边望去,竟然是跟东边基本一样的地形。

    东边远处的山岰口有老百姓的房屋,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看不真切,估计还是泥木结构,部队没有进入那些房屋驻扎。

    不断有溃败下来的国军士兵互相掺扶着从公路向西走,中间夹杂着少许的百姓。

    从穿着看,这些跟着部队撤出来的是些乡绅居多,普通老百姓还是放不下家里的那二亩田,也许还是租的,或许是城里的铺面里的那些零碎。

    地形其实也简单,就是一个环状树林包着水田,甜甜圈一样,中间有一条公路,从空向下看就像一条东北向西南方向的公路串起的一个一个糖葫芦,有些意思。

    对于脚下这片土地,即将来临的却是外族的凌辱。

    传令兵传来了团部的命令:就地构筑工事,防守东面可能的来敌,太仓失守了。

    督战队也没电台,消息来源不详,反正军政部自有一套体系,兵们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已在什么地方,他们甚至还没有地理概念。

    补充团各部立即沿简易公路两侧开始构筑工事,前哨在昨晚已进到前面的一个岰口,尖兵已经放到了十里开外,有马,补充团最原始又先进的交通工具。

    东边呦口地形跟补充团这边一样路两边同样全是树林,正前方是公路,再远处又是一个岰口,公路两边照样是水田。

    这种地形打阻击战,非常有利,进攻方兵力根本无法展开,只能从正公路或沿山岰向两边走环形树林攻击前进,水田里的水虽然不深,但是在田间烂泥里却无法机动,进去就基本就是活动的“固定氨,适合防守阻击。

    呦口位置要高出公路十来米,向东与西都是一个缓坡,江南地面全是泥土,特别软,工事挖起来挺快,李远的一排没有参加挖沟,在团长的指挥下由二营、三营的兄弟开挖,一营是主力营,是要最先上战场的,现下是要优先保证体力,但一营其实也并不是干看着,闲的无事兵们也在不断帮忙。

    补充团与国军常挖的无纵深一字战壕不同,战壕挖了四条,从面向东方坡地横向挖了三条,纵向斜着一条交通壕,斜王字形,准确讲写z字形,中间有一横,半人深,从公路往两侧各200米左右。

    挖出的土堆在第一条沟前方战壕边上,用铁锹压实,底部近一米厚,梯形,沟深加堆土高度刚好到一米四左右方便射击,并在上面压了灌木及树枝伪装,鬼子机枪肯定的弄不穿。

    最后一条战壕在树林深处,已超过了山脊其实应该叫坡,在坡背后,防炮用,没有设机枪垒。

    补充团展开后防线约四百米,树林里靠后呆的是二营、三营与后勤,林子边缘,作了伪装。

    现在一营三个连第一排的人全堆在第一条壕沟里,各自选择射击位,把土用揪拍打成自己舒服的样子。

    规模战事由各营轮流充当前锋或外出执行,扩大到以营为单位作战时,一营以一连二连作前锋,正面拒敌,三连机动,团部视规模以两个时左右让二三营轮流换防。

    补充团编制有军需处一个连,实际上就是后勤加一个炊事排,特务连一个包含一个警卫排一个炮排一个通讯班,后备团本身就属临时编制,还有一个在昆山才加进来的一个排的督战队,这帮家伙就是专门防逃兵的。

    简易公路上还有撤湍国军士兵,重武器早就丢完了,先头的还有点队列,到中午时基本就是股部队了。

    没有得到命令,也没人敢去收拢那些溃兵。

    到下午一点过时,东边的枪声密集了起来,并越来越近,三八大盖的“叭勾儿”声音开始变得清晰,夹杂在国军七九呯呯声里格外让人紧张。

    补充团前哨五组放了五公里,十个人十匹马,不断有消息传回。

    最远的一组在三点过已跟撤湍49军督战队接上了头并传回了消息。

    109师断后部队就在督战队后面阻击日军,共分成了两条线断后,一条在北面沿长江阻击日军,两个团作战部队及师部,一条沿太仓昆山一线,一个作战团,且战且退,只是被鬼子追着来的,鬼子即将到来。

    从东方山岰外并不算激烈的汉阳造砰砰砰枪声中推算断后的国军回的只有两百来饶样子,李远的判断,心里为之一紧。

    时间不断流逝,枪声越来越近,夹在更远的模糊炮声郑

    路上已无撤湍的国军士兵,只有一群老百姓还在吃力的蹒跚。

    东面岰口率先出现的是督战队,手臂带着醒目的白袖标,路上撤湍老百姓加快了脚步,连日来的雨让简易公路还是大片大片的泥泞,在他们身后的枪声已经响了好一会了。

    督战队的人用担架抬着一个人,看样子应该是高级军官,普通士兵在早些时候还可以有医护兵用担架往后方送,到现在已基本不太可能,负伤就意味着......

    几分钟后东面山岰口出现一面破旧的青白日旗,断后的国军士兵出现了。

    补充团气氛为之一紧,在东北都打过的日本鬼子三千公里外又出现了,连苏俄军队的都干过的补充团大兵们一直都在打仗。

    虽然都日本人厉害,但后备团里都是从东北过的老兵,大部分都是伤愈的老兵,再次对上日本鬼子并没有恐慌的心理。

    山岰口响起邻一声枪声,紧接着不太清晰的枪声变得密集,不断冒头出现并向后还击的军人们没放低身子,就边向前跑边回头开枪,站的高射界开阔,再拉枪栓,放了一枪后,翻过了岰口,后边全是兄弟们的头盔,已没法开枪,子弹打到哪去了不在他关心的范围,看到了西边的岰口有青白日旗,顿时来了精神,一千多米距离还是跑了近十分钟,气喘吁吁。

    200多人陆续来到了补充团阵地前,问清番号,全东北口音,没有继续向西,在补充团通讯兵带领下,两百多号人也全都到徒了工事后边林子里。

    李远知道为什么这些人全部都能跑,那些不能跑的都为国捐驱了,也许是受伤留下去掩护战友,仅带了个手榴弹去找鬼子翻本,简单的仇恨。

    带着白袖箍的督战队混在断后兵一起,满身泥泞,狼狈。

    李远看的仔细,发现断后打的只剩下约一个连兵力的部队里居然有十多挺捷克ZB26机枪,弹药手还背着几根包裹着棍子状物,应该是备用枪管,还有十多支ZH29半自动步枪,还有一部电台!

    这是一个团的机枪装备。

    补充团长与参谋迎上了那帮人,什么李远并没有怎么关心,当然一个排长也没那机会关心,差好几级呐,执行命令就成。

    所有的兵都是从一排的防区经过的,当路上最后一个兵通过工事后,当然他并不是最后一个,前哨及尖兵在东面的林子里。

    路上早就埋好的炸药响了,两个爆点,100米及200米位置,也作标尺用。

    整条路被炸开成了三节,李远安排三营的兄弟将呦口处的路挖开,与靠北面的二连战壕连成了一片,路上还散落着老百姓掉落的物事件些......

    撤下来的526团只剩下一个连的人,伤亡惨重,团长赵启辉重伤,正是督战队抬着的那位,副团长陈兵受伤不重,指挥权补充团暂时接管,当然还有那步电台......

    526两个团长一个站着,一个躺着,站着的是副团长陈兵。

    补充团团部。

    炊事排去给断后的109师部队准备了吃的,后备团刚补给过,吃的不缺。

    “报告团长,我们已发现鬼子,退回来的是526团,共238人,督战队32人,团长赵启辉负伤晕迷不醒。”人数清点挺清楚。

    “鬼子来了多少人?”

    “不知道,“

    “不知道你报告个球!传令:让督战队安排四个兵送三团长回昆山。一营正面进入战壕,二营一连火速进左边树林,三营一连进右边树林布防。其他部队全部徒西边下一个岰口后边的林子建立工事,给109师的兄弟部队补充弹药,愿意留下来的作预备队,不愿意留的滚蛋到后边去挖工事……”

    526团在105师就是三团。

    “团长,鬼子能看到的有220人左右,后边有树林又有雨雾看不清反正还有很多,看不清,有三门迫击炮,歪把子六具,掷弹筒看不清,我回来时距山口300米。”传令兵素质挺高,人数的挺仔细。

    “你不知道?滚蛋……”

    “是!”传令兵带着团长的命令撒开腿消失。

    补充团阵地,如果从飞机上看的话只能看到两个连的一个排,另外的全在树林里,感觉就像刚退回来的那一个连,

    李远对团长的安排还是挺佩服的。

    通过电台终于接到了师部的命令,团长热泪盈框,好多爹不痛娘不爱没人管,还有点想念。

    师部转发的陈诚总指挥命令是:三日内不能让这条路上追击的日军越过昆山。

    补充团征用了526团的电台、报务员及密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