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回府省亲(二)
“那等我回府再来看妹妹。”沈若华笑吟吟的站起身,撩开床帏走下脚踏。
郑嬷嬷上前将床帏理了理,快步上前送沈若华出门。
沈若华撩开内室的挡帘,迎面就撞上了匆匆赶来的金氏。
金芳穿着云锦制的棉褂子,上绣的金线勾勒出牡丹的形,戴着红宝石头面,耳坠上的珠子晃晃荡荡,通身就是一个富贵样。
她嫁的沈家二房是做生意的,这身想必就是沈正元回来时带给她的。
金氏近些日子被那十万两白银折磨的脑袋疼,她东拼西凑也还差两万两银子,前些日子她约了几个平日里相好的官家夫人打叶子牌,在牌桌上厚着脸皮借了一万两,这还剩的一万两,她是再也拿不出来了。
她身上压着这么大一座山,哪里有精力和杨氏回府省亲,便直接推拒了,本想着挑个时辰来和沈蓉商量那剩下的一万两如何拼凑,没想到就在沈蓉这里撞上了沈若华。
“二伯母是来看望蓉儿的么?”沈若华舌尖抵林上颚,眼底浮上一抹戾气,轻笑着开口。
金氏不喜欢杨氏,更不喜欢沈若华,一想到她现在焦头烂额的事都是因为沈若华,金氏就胸闷气短。她沉着脸嗯了一声,摆出一副长辈姿态训斥道;“今日不是省亲的日子么?都这个时辰了,怎么还磨磨蹭蹭的!”
习嬷嬷落下了脸,张嘴要话,便被沈若华拦了下来,“二伯母的是,按理这个时辰我是该出门了。只是前些日子去丞相府赴宴时,蓉儿二伯母已经多年不曾回过太师府。我今早突然想起这事,就想着来问问二伯母,可要随我一起去。二伯母少有气色如此好的时候,这次不去,又不知要耽搁多久了。”
金氏脸色有些不大自然,别过头道:“蓉儿尚在病中,我纵然回去了心里头也惦记着,只能没福气回去看一眼老夫人,劳烦华儿替我同老夫人问声好。”
“这是自然。”沈若华眉头上扬,一本正经的:“那也要劳烦二伯母跟蓉儿解释一番,二伯母这些年没法回去探望,可不是我母亲不肯让二伯母回去,而是二伯母总有事耽搁了回府省亲的日子。”
金氏微微一愣,“这话怎么?”
虽然她前几年的确是为了败坏杨氏的名声,才故意装病不肯回去。可这事都是背后潜移默化的引导,怎么今个儿还被沈若华端上了台面,难道还是让杨氏发觉了不成?
沈若华微微一笑,“上次在丞相府,蓉儿为了这事,还特意在清音表姐跟前抱怨了几句。我也没有旁的意思,只是希望二伯母能多和蓉儿解释,别让蓉儿误会。”
沈若华在金氏低沉的面色下笑盈盈的告辞离去。
徒留金氏对着她离开的背影暗恨的咬牙切齿。
……
巳时中旬,沈若华准备妥当,才踏上前往太师府的马车。
马车外看普通,内里装点的却一点不差。
车内的炭火烧的充足,没有一丝冷气,榻前的桌案摆着瓜果点心和一壶清茶。
冬萤和习嬷嬷各坐一边,冬萤怀抱着沈若华的斗篷,替她斟上了一杯茶。
“大姐,带去的东西老奴都清点好了,没有什么遗漏的。”习嬷嬷顿了顿又道:“二少爷和少夫人本是要同咱们一道走的,只是今早二老爷领二少爷去查铺子了,回府再收拾恐怕来不及,便不和咱们一起,分两路走。”
沈若华拂了拂茶面,应了声好。
沈家二房的少爷沈睿今年弱冠,娶了杨家二房庶出的大姐杨蓁蓁。
杨家二房的老爷是京中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官位不大不。
庶大姐杨蓁蓁的生母是他同僚的庶妹,出身也不算低。
沈正元没有嫡子,第一个儿子即便是庶出,也被他寄予厚望。故而沈睿还不曾及笄,沈正元就求着杨氏给沈睿在杨家二房找了个还算门当户对的正室,二人成亲还不到半年。
马车一路驶到太师府门前。
沈若华披上斗篷,搭着冬萤的手踏下马车。
太师府的大门敞着,几个穿戴华贵的夫人将一头华发精神抖擞的老者簇拥在其郑
“我的乖外孙,总算是让外祖母瞧见了呦!”
杨老夫人带着富贵花纹的抹额,中嵌着一枚鸽子血宝石甚是惹眼。一头华发打理的一丝不苟,手持着金纹拐杖,大步流星的朝沈若华走来,身后的老嬷嬷脱了手,急急忙忙的跟着走下台阶。
沈若华眼眶一热,快步迎了上去,膝头弯折行了个大礼,朗声道:“孙女给外祖母请安,恭祝外祖母福寿安康!”
杨老夫人笑得不见眼,俯身搀着她起来,“哪里要行这么个大礼,不过几月不见,就和外祖母生份了么?”
杨老夫人横了她一眼,故作气恼,沈若华笑不敢,自责了两句,杨老夫人才笑逐颜开。
“怎么今年就华儿回来了?你母亲呢?”杨老夫人念叨了半晌,才颦眉询问。
沈若华道:“母亲院子里死了个丫鬟,不巧被母亲撞见,结果受了些惊吓,陈嬷嬷不打紧,母亲也不能误了省亲的好时候,就让我一人回来了。”
杨老夫人正欲细问,站在她身后的杨三夫人笑着打断,“老夫人,还是进去吧,看这寒地冻的,表姐又穿的这么少,别冻坏了身子啊。”
“的是,咱们进去。”杨老夫人笑着将沈若华拉到身侧,祖孙二人相持着迈进太师府。
太师府内的正堂熏着暖炉,众人褪去斗篷,各自在正堂的椅上落座。
同沈若华相对的是方才出言的杨三夫人。
杨老太师只娶了杨老夫人一妻,膝下有三个孩子,长子是杨清音的父亲,官居正二品辅国大将军。
次子承父业,身居太子少师,幺女便是沈若华的生母杨似梅。
杨三夫饶丈夫是杨老太师的侄子,杨老太师少时与庶出的弟弟关系亲厚,他庶弟中年得了重病,夫妻二人一起去了,独留杨三老爷一个幼子,杨老太师便将人养在了膝下,关系也算不错。
只是万事,怎可只看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