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谈条件
难道是想多索取一些?
那么他想要什么?
刘协的反常回复,让华歆捉摸不透,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若是放松条件,要是回去李惠义不同意,只会更加麻烦。
可办不好此事,那么称帝之事,又要再等数年。
那么,此行又有何意义?
华歆脸色一变道:“陛下,自古朝代更换,乃是常事,可能安稳活下来的前朝皇室,屈指可数。”
“以一个即将失去的名号,换一族乃至成千上万人的性命,难道还不值得?”
“陛下还想要什么?难道是想等大军压境,威言扫地再降?”
威胁,赤裸裸的威胁。
可满朝文武听到这话,却一改先前态度,变的沉默。
华歆此话,算是连他们在内,既然可以得到生命保证,那么死忠下去又有何意义。
更何况刘协与李惠义也能友善的交接,搞不好,他们还能得到任用,继续升官发财。
见安静下来的大臣,刘协岂能不知,他们意思,内心算是看透。
此时此景,曹操再不站出来说些什么,恐怕不附丞相之称。
“华子鱼,汉室虽说微弱,可不是没有一战之力,陛下更是名正言顺的天子,你不跪拜也就算了,还大义炳然的屈责陛下投降,难道这就是李惠义教你们的处事之道?”
“今日本相话放着这里,若是不能给一个满意答复,那就战,这满朝文武,不缺战死汉臣。”
霸气的回复,配合曹操的杀气眼神。
华歆脸色更加难看,不过还是没有妥协,只不过语气好上了不少。
“曹丞相,那以你之意,大将军该如何去做,才能皆大欢喜,普天同庆?”
曹操讽笑道:“你做的了主吗?”
被人轻视,让华歆心中产生一丝怒火,他自从投李惠义以来,就没有过被人小瞧。
如今被快走投无路的曹操轻视,让他感觉自尊受到打击。
“哼,大将军既派歆来,就表达歆所说,与他之意相同,丞相有什么尽管提,只要不是一些痴人说梦的胡话。”
华歆被激怒,是曹操故意为之,他想要的,就是让华歆头脑发热,答应下不该答应的。
“好,那本相替陛下做主,只要李惠义封陛下为候,世代承袭,投降有何妨,就怕你做不了这个主?”
嗯?
封候!
那不是名面上还有号召力,万一将来被有心利用,那将成祸患。
而且这隐患会一直持续下去。
这个能答应吗?
大将军会同意吗?
华歆虽说被激怒,但本身的智力,还在哪里摆着,更何况是封候这等大事,肯定不会稀里糊涂答应。
见华歆不敢答话,曹操脸上露出冷笑,内心却是紧张。
“哈哈哈,刚刚威风凛凛的华子鱼,现在怎么不敢回话了?”
“若是做不了主,就赶紧回去,告诉李惠义,让他尽快回复,否则本相改变主意,难免要战上一场。”
激将法,对于成熟稳重的华歆,起不来多大作用。
他已经反应过来,更不会轻易答应。
反之见曹操如此模样,更是猜出一丝,可能他们比自己更心急。
“哈哈哈,这有什么,歆自能做主,不过还要思考几日,才能明确回复。”
华歆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留下遐想空间,看来是想消磨一下曹操等人耐心。
可曹操也不急,反正距离相约的五年之期,还有很长时间。
“好,来人,送华歆回驿站休息。”
双方势力口头短暂一次交锋,以平手收场,但所传递的消息,却是非常惊人。
明面来看,刘协好像并太愿意投降,而曹操却好像有那个意思。
谁都知道,这许昌,曹操说了算,刘协只不过一个摆设。
既然曹操有意投降,那么此事能成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荀府。
荀彧自退朝回来,就将自己关在屋中。
今日曹操接过话,私自与华歆提出条件,这完全是无视皇权,让他内心非常愤怒。
如此举动,还说没有以下欺上之心,任谁也不会相信。
陛下到底是何意思?
荀彧非常想要弄清刘协心思,若他也有投降之意,他不会说什么。
可每次面见时,刘协总是避之不提。
荀彧知道,这肯定是刘协害怕曹操安排的探子,所以不敢和他交谈真实想法。
要不要有所行动……
荀彧脑袋头疼,要说聚起力量夺权,不是没有机会。
这么多年,他从洛阳令变成许昌令,要说一点底牌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与其在这猜测,还不如进宫去问刘协,看能否得到什么指示。
皇宫。
刘协得知荀彧求见,心知他是为今日朝堂之事前来,当即选择了不见。
荀彧这人古板难说,刘协曾都三番五次暗示,可那想他都会意错了。
所以刘协选择不见,免得到时有让他误会,造成投降之事不成。
今日曹操所说的,正合他的心意。
做一个提心吊胆的帝王,和一个逍遥自在的候爷,明显后者更让人心动。
“哒哒哒……”
“许昌令,回去吧,陛下正陪皇后娘娘,无时间召见。”
什么?
不见,陛下到底什么意思。
不对?
陪曹洁。
难道是暗示,有曹操眼线。
那么今日朝堂之上,肯定是曹操意思。
看来是要出手,救陛下出水火了。
荀彧看了一眼宫殿大门,眼露坚定离开。
回到府中,荀彧派人秘密找来那些死忠大臣。
内府一屋内,荀彧扫了在座的五人,缓缓说道:“今日朝堂上,诸位都看见了吧,陛下连是否禅位投降这等大事,都无权做主,可想是受了多少的委屈。”
越骑校尉王子服,一直不满曹操行为,听闻荀彧之言,一下找到共鸣。
“荀大人说的对,我等不能眼看陛下如此下去,要有所作为了,在下以为,应将曹操控制住,帮陛下夺回话语权。”
图谋曹操,可是大事,一不小心,就会丧命。
董承思考一会说道:“行此等大事,一定要有预谋,否则将万劫不复,子由可有好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