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一个宫妃的命运(14)
为什么杀韩信时张良却没阻止?
很多人知道,萧何对韩信有知遇之恩,但很多人不知道,张良对韩信,也有知遇之恩。当年韩信受萧何的极力推荐,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但此后一年多时间里,韩信其实都和呆刘邦在一起,当时韩信虽然是名义上的三军统帅,但真正主事的人仍然是刘邦。
等到彭城惨败后,张良趁机向刘邦推荐韩信,总而言之,你手下的所有将领,只有韩信有能力真正独当一面,不如让韩信出去开辟第二战场。正是由于张良的极力推荐,刘邦才把韩信放出去,让他单独领军平定北方诸国,其后也才有了韩信的擒魏、取代、破赵、胁燕、灭齐,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
从这层意义上说,韩信能有后来的成就,一方面是萧何引荐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张良推荐的结果。然而,等到韩信被杀时,这两位与他有着知遇之恩的贵人,先是萧何直接充当帮凶将韩信骗到未央宫钟室,接着张良也喘着明白装糊涂,不闻不问,甚至在后来吕后下令诛灭韩信三族时,张良也没有出来阻止,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刘邦一向都会听张良的建议没有错,但是却是有时间段的,这个时间段是刘邦起事到建国前;其次是吕后和萧何密谋杀害的韩信,刘邦并没有直接出面;最后如果我是刘邦,我也会杀韩信,如果我是吕后萧何,我也会出手帮助,如果我是张良我也不会出手去管。
要说韩信的死得从多年前的楚汉之争说起,巨鹿之战后,霸王项羽名垂天下无人可敌分封诸王,而刘邦此时是诸王之中最强大的一个,当时的格局类似战国七雄,项羽是最强大的那个,而剩下的则是一群小诸侯王。
但是他们并没有从属关系,这也便给项羽埋下了祸根。
之后项羽便忙于东奔西走平定不服于自己者,甚至还深陷齐地,而刘邦则忙于休养生息,暗中壮大势力以及东奔西走的搞外交,这样一来日子久了,此消彼长刘邦和项羽的势力对比竟然反了过来。
最起码在人头上刘邦是远胜项羽,这样一来刘邦自然不甘心趋于人下,便开始了与项羽争夺天下之心,之后便有了刘邦五十万大军与项羽的三万大军决战彭城,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刘邦大军完败,之后开启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
韩信崭露头角-开辟第二战场
韩信真正的崭露头角并不是被萧何强行举荐封为大将军王,而是在这一年后的开辟第二战场,因为韩信被封为大将军王后并没有真正的放开手脚,而是仍在刘邦手下担任“大官”
直到一年后刘邦为胜项羽,听取张良的建议派韩信去开辟第二战场,这也是刘邦最后能够先生项羽的关键,而这之后也才方有了韩信的崭露头角。韩信在黄河以北大杀四方,擒魏王、灭代国、虏赵王、降燕国,一开始韩信带了区区数万人,短短一个多月便灭了四王,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二十万,也因此被封为兵仙。自此之后韩信被封为齐王,拥兵数十万。
刘邦、项羽、韩信-隐形的三国争霸
韩信被封为齐王后佣兵数十万,而且手下新添的兵士多为追随韩信而不是刘邦,倘若此时韩信不是刘邦的手下,完全有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的实力,并且实力还隐隐有胜刘邦本身一筹,至少是军事实力。
就算韩信此时是刘邦的手下,倘若韩信不在臣服刘邦,而是与之决裂,韩信仍有实力夺得一份天下。
但是韩信念及刘邦的知遇之恩没有这么做,而是毅然决然的加入刘邦的战团,帮助刘邦一举歼灭项羽,之后便有了决战垓下,十面埋伏,西楚霸王乌江自刎。此后刘邦也终于安定天下,分封诸王,建立大汉王朝。
韩信必死的理由
说了以上这么多,这跟韩信的死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就在于韩信实力太强,功劳太大,留着只对大汉有弊无利,这韩信必死的理由主要有四:
一、韩信实力强大
从韩信开辟第二战场时展示的能力就可以看出韩信的能力有多强,起初韩信并没有多少兵马,但是却能仗仗以少胜多,实力不断的壮大,这样的人是自己的人,那么是自己的无限的助力,但是如何成为了敌人,也是让人恐惧的一股力量。
这股力量绝对可以威胁到大汉的根基,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韩信必死。
二、韩信的功劳巨大
刘邦能够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可以说韩信功不可没,没有韩信就不一定能有大汉,这么大的功劳该赏给韩信什么的,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程度的,在封刘邦就得退位让贤了,因此刘邦感受到了韩信带来的压力
不得不对韩信进行处理,最后找了个理由将韩信由齐王贬为淮阴侯,但是韩信官职是低了,但是实力却没有低,因此也增加了韩信谋反的可能,所以为了不承担此风险,韩信必须死。
三、韩信出身比刘邦高
韩信的出身比刘邦高,要知道刘邦没有起事的时候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出身,说其是三代贫农也差不多,而韩信可是正儿八经的贵族后裔,在古代也是非常讲究传统的。其实这都不重要,比刘邦出身高的人有的是,但是韩信不同,
韩信有了实力、有了功绩、再有了出身,这想一想都可怕,韩信一反,必定天下大乱。
四、韩信有一群想反的手下
这个时候的韩信已经不在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利益集团,想一想韩信有谋反的实力,而如何一但韩信谋反了,并且成功了,那么韩信手下的得力干将,左膀右臂不就成为王侯将相了吗,以后的地位自然不是现在可以比的,所以韩信手下有一部分人原因让韩信反,所以韩信必须死。
综上四点,便是韩信的必须死的理由,也是韩信的吹命符!
张良为什么没有阻止刘邦杀韩信
说了以上那么多,回归主题,张良为何没有阻止刘邦杀韩信呢?说到这里原因就在简单不过了,韩信有这四点必死的理由,张良最擅长的就是运筹帷幄,分析天下局势,又岂会不知呢!
所以张良不会管,也管不了。即便是萧何,曾经对韩信有大恩的人,也因为看清楚了这个局势,更是直接插手帮助吕后除掉韩信。所以,韩信的死是历史的必然,没有人可以救得了他。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年的实力越大,功绩越大,助力越大,事后受到的猜忌也就越大,获罪也就越大。韩信就是如此,就是因为其功劳、实力太大了,最后才落得不得不死的下场。
有人说韩信只能做将军而没有做皇帝之才,要不然在刘邦与项羽进行对峙的时候就可以三分天下了,但是我认为这正是韩信的伟大之处,韩信自己定然也知道自己有这个能力以及实力,但是韩信念及自己做人的准则以及不想在天下大乱而没有这么做,我觉得这是最值得令人敬佩的地方。
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犯人去骊山服役,
走到芒砀山才走了一半的路程,
有很多役徒趁机逃走了。
这可难坏了负责押运的刘邦,
于是在借宿的客栈饮酒消愁,
刘邦心想:“这样下去,即使走到骊山犯人也快跑光了,按照秦朝的律法,自己到了骊山也难逃惩罚。”
于是一不做二不休,
刘邦夜晚借着酒劲将所有囚徒偷偷释放了刘邦说道:“你们都各自逃命去吧,我也要从此远走高飞了。”
囚徒们中十几个人听了刘邦的话大为感动,
愿意留下来跟随刘邦。
自此刘邦走上了反秦的道路。
从者十馀人。”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
迅速攻占陈州并建立“张楚”政权。
沛县的萧何和曹参等人也想起事,
但是担心举事不成被秦朝诛灭九族,
于是派樊哙迎接刘邦并拥戴刘邦成为首领。
刘邦的老相识雍齿带领乡里的人马也来投奔刘邦,
最终刘邦带领大家占领沛县,
队伍迅速扩大至三千余人。
攻占沛县让占山为匪的刘邦扬眉吐气了一把,
刘邦把握时机迅速出兵攻打临近县城。
起义军先后攻占了胡陵、下方与等地,
并与秦朝的泗水监统帅的秦军在丰邑展开激战,
经过两日激战终于拿下丰邑。
刘邦命令雍齿防守丰邑,
自己带兵向薛地进军与秦军展开激战,
最终成功斩杀郡守并一路西进。
刘邦的壮大引起了其他起义军的眼红。
刘邦一路披荆斩棘攻克亢父和方与等地,
魏国却暗中派丞相周市带兵攻打方与。
同时魏国看中了刘邦的部下雍齿,
并派人前往策反。
曾经与刘邦同为亭长的雍齿投降刘邦后眼看刘邦一步步做大,
心中开始不平衡,
有对刘邦拆台的想法。
魏国丞相周市对雍齿软硬兼施:“丰邑本来就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属地,如今魏国已经所向披靡平定几十座城池,如果你投降魏国,魏国将仍旧封你为丰邑的官员;如果你不投降,魏国就破城之后就屠城。”
雍齿于是主动开城献出了丰邑。
正在与秦军交战的刘邦听闻魏国偷袭自己的大后方,
立即带兵火速回援。
路上刘邦听闻雍齿投降魏国大为恼火,
于是领兵直逼丰邑。
刘邦带兵连番攻城,
可是久攻不下,
这时候刘邦急火攻心,
不得不退兵返回仅剩的沛县。
刘邦裁之后第二次带兵攻打丰邑,
可是依旧久攻不下。
刘邦对雍齿和丰邑恨的咬牙切齿,
发誓一定要拿下丰邑。
这时候刘邦听闻项梁拥立楚国公室成员景驹为王,
并且就在附近的薛地,
于是刘邦留下大军围困丰邑,
自己带领数百人前往拜见项梁,
路上偶遇谋士张良。
项梁刚刚打起“大楚”旗号,
听闻刘邦第一个前来归附,
喜出望外。
在张良的帮助下,
刘邦成功从项梁那里借兵五千,
帮助项梁打败了围攻楚国的秦军,
随后与包围丰邑的军队联合,
彻底攻克了丰邑。
不过雍齿还是逃脱了,
先后投奔魏国,
魏国被刘邦灭掉之后又投奔赵国,
最终无奈之下才归顺刘邦。
刘邦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先后推翻强秦和项羽,
在群臣和诸侯王的拥戴下在山东定陶继位称帝,
也就是汉高祖。
继位之后,
刘邦开始论功行赏。
张良没有战功,
但是在刘邦最危难的时候投奔而来,
深得刘邦器重。
刘邦说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
张良推辞道:“当初我和陛下路上相遇,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
尽管张良一再谦让推辞了三万户封邑,
但刘邦还是封张良为留侯,
与萧何和韩信作为第一等功臣。
随后刘邦逐个论述大臣的功劳,
进行分封。
汉高祖刘邦一天时间分封了二十多个功臣,
眼看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刘邦也有点累了,
下令来日再行封赏。
但是随后几天,
汉高祖刘邦都国务缠身,
再没有时间召开封赏会。
大臣们却等不下去了,
终日碰到一起讨论过往追随汉高祖征战的辉煌事迹,
有时候争吵的面红耳赤,
甚至拔刀相向。
有一天,汉高祖刘邦在皇宫中闲逛。
远远地看到众将都聚集在一起,
讨论的热火朝天。
汉高祖刘邦非常好奇,
便问身边的张良:“大臣们这是在讨论什么呢张良假装惊讶地说道:“陛下您还不知道吗?他们聚集在一起讨论谋反啊?!”
刘邦很纳闷:“天下终于安定了,他们为什么要谋反?”
张良说道:“陛下您从一名老百姓起家,靠着这群人得以君临天下,如今贵为天子,却只分封萧何、曹参这些旧部,大肆诛杀与您有过节的人。
今按照军功分封,您的天下早就不够分封的了,大家都怕您不能给每个人论功行赏,又怕自己曾经与您有过节而被杀,所以聚集在一起商量谋反。”
刘邦思考半天说道:“这倒是个事,你说该怎么办?”
张良说道:“这好办。陛下平生最恨的人,群臣们又都知道的是谁?”
刘邦不假思索说道:“当然是雍齿了!他曾经是我的好朋友,却数次让我陷入困境,我本来都想杀了他,可是他确实又有战功。所以一直不忍心。”
张良说道:“如今事情紧急。干脆陛下先封赏雍齿给群臣树立个榜样,群臣看到雍齿都能受封,就都会安心了。”
刘邦恍然大悟,
当即下令封雍齿为什邡侯,
摆酒给雍齿庆祝。
酒宴上,
刘邦命令丞相萧何给群臣尽快论功行赏。
群臣喜出望外,
酒宴结束后议论:“连雍齿都能封侯,我们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史记》记载:“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群臣罢酒,
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本来惶惶不可终日的雍齿,
平白无故地被封为侯爵,
于是赶紧回到蜀地上任,
远远地离开了长安这个是非之地。
最终雍齿奇迹般地躲过了刘邦和吕后对功臣的屠戮,
得以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