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旧友
(谢谢各位投推荐票及看正版的书友,祝你们好运!)
听罢刘玘之言,曹操点点头:“嗯,刘郎为了汉室而不计个人名利,真是难得。
如今凉州早已残破混乱不堪,不少山东官吏不吸教训,依然贪暴无比,横征暴敛,我料凉州今后必定反叛!”
其他几人也点头,以为是。
刘玘心想,如果真有机会,去凉州转转有好处。
因为自己并无袁绍、曹操那般深厚广博背景,没有庞大的家族与众多门生故吏支持,而且也永远达不到他二人那样的背景,不可能一呼百应。
在此情形下,去凉州锻炼学习,争取扩大人脉,多认识些凉州汉人。
凉州人精于骑射,英勇善战,与并州兵有一比,自己要想办法从他们中招募一批亲信与勇士。
只要自己早做谋划,仗义疏财,应该完全可行,毕竟自己是穿越者,有他们不具有的优势:未卜先知。
否则,即便到时自己能当上内地一太守,可手下兵将缺乏战斗力,如何成就一番大事业?
……
众人欢饮一个多时辰方散。
刘玘见曹操与宋奇二人对自己的白酒赞不绝口,自然各送了二人数坛,二人均万分感谢。
曹操又约定,明日在都亭举宴,给二人践行,二人也不好推辞。
不过,宋奇被刘玘之言警醒,已无心在此久留,决定次日一早赶回洛阳,与其父商量皇后可能被废一事。
二人次日与曹操又欢聚一日后,第三日离开濮阳都亭。曹操见荀攸拮据,倒赠送了其十匹绢帛以为路资,荀攸非常感动。
为酬谢刘玘美酒,曹操也赠送了刘玘若干当地土特物,非常豪爽。
离开濮阳,又行十日,与午间抵达雒阳。
李文君在雒阳长大,非常熟悉这里,云娘也熟悉雒阳,二人不停给阿奴和两个朋友讲解雒阳城。
东汉雒阳城非常巨大,此时大致分为宫城、郭、郊三个区。
宫城自然是皇帝、后宫所在地,分为南宫和北宫。
目前北宫已经为政治中心,朝贺议政之地,同时也是皇帝、皇后、太后、妃嫔寝宫。
南宫以前是政治中心,现在皇帝偶尔才去几次,当然,里面管理依旧非常正规。
雒阳城南宫与北宫之间有御道相连,每十步一名侍卫,十分壮观。
在宫城之外,有若干政府机构,也有数个里,有数万百姓以及官吏居住,还有市场。
城内治安归雒阳北部尉管辖,这里也是洛阳治安管理的重点。
曹操前年担任雒阳北部尉,就主要就主要管辖这片区域。
当然,百姓主要还是居住在城外的“郭”内。郭区分布在东、南、西,其中最主要是东和南,这里有超过八十万人居住,治安由三个县尉管辖。
除此之外还有郊区,雒阳城四周都影郊坛”以供祭祀。除了东南西北郊坛,还有黑青黄赤郊坛,功能各有不同,不同的季节会使用不同的郊坛祭祀。
刘玘一家缺然是进入皇城中东门亭中住宿,因为这里挨着太仆袁隗府,李宣目前就住在他府郑
荀攸也是第一来雒,早已为这里的气派所折服,刚放下行李就对刘玘道:“刘郎,走,上城门楼上逛一逛!”
“这……也好,大家一起去城楼上逛逛,然后再回来就晚餐不迟!”刘玘心想,朋友们更好奇,总不能自己二人先去逛。
李文君似乎有些疲乏,不愿走,刘玘就留下侍女相陪,让云娘、阿奴带着两个朋友,同时派车夫去通知李宣。
六人刚走出都亭门,忽然听得有壤:“刘郎、公达,怎如此巧?”
刘玘与荀攸一看,居然是侍御史王允的书佐徐岳!
他身边还有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年轻高大男子。
“我被举荐茂才,与公达兄才到此亭……”刘玘将事情的来由作了介绍。
“恭喜刘郎,刘郎必定很快飞黄腾达,来,在下介绍一位才子给二位贤兄认识,这是凉州安定梁孟皇,已举孝廉,精书法五经……”他把梁鹄介绍二人认识。
几人作揖见过。
刘玘一听,原来他就是东汉着名书法家梁鹄,自己前世还认真临摹过他的“八分书”。
此人即将进入鸿都门学,然后飞黄腾达。(ps:有史载,尚书台选部尚书梁鹄否决曹操谋求雒阳令,认为他资格不足而只给了洛阳北部尉。
这显然不实,因为鸿都门学178年才成立,梁鹄是先举孝廉,再入鸿都门学,此时曹操早已担任顿丘令。)
一想到鸿都门学,刘玘不由得眼睛一亮!
自己为何老想着当什么六百石县令,而不想着走捷径?
鸿都门学马上就要建立,皇帝刘宏非常喜欢绘画和书法,要是能进到那里面去,一出来最低可就是刺史、千石,直接当上太守、尚书者也不乏其人。
自己是宗室,绝对不会比其他任何人差,太守或许不一定,不过刺史应该还是有希望的。
管他士人看不看得上呢!先把职位混上去再!
梁鹄一听刘玘来自东平国,道:“刘郎,在下有一位旧相识杨子明在东平王府当卫士长,不知刘郎可曾见过?”
杨秦?
“当然见过,我二人还是挚友……”刘玘把情况做了介绍。
一听他是杨秦的朋友,立刻更亲近了几分。
徐岳听刘玘与荀攸准备上城楼逛逛,于是提出同去,并愿意带路。
于是刘玘又定了一桌宴席,然后一行人赶往城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