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开京之盟
这话,着实有些沉重。
主动称臣,和被迫称臣,自然不是一样的,除了心情不同外,条件更是不一般。
王昭心情也更加复杂,他一直以来都有雄心壮志,想要改革高丽,使之成为海东盛国,成为比肩契丹的大国。
如今竟然遭受这样的屈辱,让他脸色晦涩不明,双目失神,心情沉重。
“王上,昔者,春秋之时,勾践卧薪尝胆,甚至亲试吴王夫差之粪便,夫妻为奴为婢,服侍与吴王,可谓是屈辱至甚,归国后励精图治,最终吞并了吴国,称霸天下!”
“今者,不过是一些苛刻的条件罢了吾王难道还抵不上越王勾践吗?”
双冀直起身子,对视着王昭,声音响亮有力。
自从召来汉臣后,王昭自然熟读儒家书籍,对于那些历史故事更是听了不少,勾践之事,更是让他敬佩,忍常人所不能忍,成就霸业。
听了许多,如今让他亲自面对,还真是难以接受。
“罢了,让唐国使者过来吧!”王昭终于恢复了些许朝气,他坐起,沉声道:“励精图治,知耻而后勇,如今唐国之势猛烈,自然低头屈服,学而习之,以雪耻辱!”
“万岁,万岁——”
被吓的魂飞魄散的两班贵族,立马也振奋起来,齐声喝之,毕竟高丽也勉强算半岛一统王朝,些许的齐心,还是能做到的。
随后之前被召见的使臣又来了,只不过,他的脸上写满了得意,态度越发的盛气凌人,其环顾一圈,言语道:“国主想必是获知了两军战况,如今想必是有所答案了吧!”
“贵国所请,某一一应下了!”王昭吸了一口气,沉声道。
“哦?”使臣笑道:“国主识时务者为俊杰,但,如今境况又变了,先前的条件作废,如今条件自然又不同了!”
“贵使请讲——”看着王昭脸色不对,双冀连忙起身说道。
“首先,高丽奉我国为宗主国,贵国国主平日里不得僭越,称帝,罢黜所有的出格之物,礼仪,称呼,官制等,不得逾越分毫!”
“其次,每年纳贡我国十万石粮草,以及十万贯钱,或以布匹抵之!”
“其三,贵国须开放一切矿山,允许我国商人开采,并且经营贩卖一切货物!”
“其四,贵国须断绝与宋国往来,并且取消与契丹的榷场,没有我国批准,不准乱来!”
“其五,江华岛将割让与我国驻军,规模约莫数千人!”
“六者,我国若是出兵,贵国必须出不下万人军队跟从。”
“第七,贵国须得发放二十万贯钱犒赏大军!”
“这七个条件,就是今日的条件,若是明日再言,就得再换了,还望国主知晓!”
使者淡淡地说道,话语间的骄傲,溢于言表。
王昭为之气急,他早就知晓城下之盟的屈辱,但没想到竟然归是这般,这耻辱乃是极大的,令他着实接受不了,颤抖地说不出话来。
“纳贡还可以好说,只是为何贵国要驻军江华岛?”双冀连忙挺身而出,面色严肃,直接质问道:“如此苛刻,某国宁愿继续为战,乃至最后一兵一卒为止!”
“我国驻军江华岛,一来也是为何日后的便捷,若是契丹南下,大军还可以支援,二来,更是为了护卫商船,保护渤海中的安全!”
使者被其气势所逼,喏喏而言。
“无论是纳贡还是称臣,我国都可以答应,但若是驻军江华岛,请恕我国难以答应!”
双冀严厉说道,一旁的文武大臣也纷纷点头。
江华岛就在江华湾之内,距离开京城不过数十里,若是唐国在这里驻军,就不亚于在高丽的心窝子里插上一刀。
其实随时都可以北上威胁开京城的安全,如芒刺背已经不足以说明了,简直可以说是决定高丽的生死了。
所以这个条件,高丽无论无何都不会答应,哪怕迁都西京,向契丹借兵,也不可能应下。
见到其态度如此强硬,使者大失所望,再三的争执,也无有结果,不由得泄气道:
“不驻军也罢了,但其他条件必须答应。”
双冀见到有机可乘,哪里肯罢休,立马继续谈判,说是纳贡太多,犒赏大军阀钱财太多,高丽国财政困难,实在拿不出来。
然后讨论了一番,终于达成了以下条件。
高丽奉唐为主,罢黜一切僭越之举,拒绝与契丹开榷场,允许唐商开矿经商,年纳贡粮五万石、钱五万贯,愿意跟从唐军出兵万人。
最后,犒赏唐军十万贯钱,以求其尽快离开。
而唐国则承诺,若非背约,不得再进攻高丽,两国永结同好,约为宗主盟国。
如此,唐军也不再前进开京城,给高丽人留下来最后一分薄面,满载而归。
“高丽人还是识相的!”李嘉获知这个条件后,不由得点点头,说道:“周奎、王永言也打得不错,算是没有辜负朝廷的期待!”
此约,唤作开京之盟,也可以称作江华湾之盟,奠定了大唐与高丽地位,权力和义务,可以说,这份称臣纳贡的条约,比宋辽的檀渊之盟还要过分,几乎将其当成了附属国。
完全决定了高丽的外交事务,更是奠定了大唐在渤海湾的地位,以及增添了大唐在天下的威名。
毕竟高丽国虽小,但在天下也不是籍籍无名的,倭国,契丹,都对其觊觎良久,了解颇深,对于其归属于唐国,分外的不解。
而那几万石粮食,几万贯钱财,对于李嘉而言,完全不放在眼里,庞大的矿山业务,则是令人欢喜的。此约,唤作开京之盟,也可以称作江华湾之盟,奠定了大唐与高丽地位,权力和义务,可以说,这份称臣纳贡的条约,比宋辽的檀渊之盟还要过分,几乎将其当成了附属国。
完全决定了高丽的外交事务,更是奠定了大唐在渤海湾的地位,以及增添了大唐在天下的威名。
毕竟高丽国虽小,但在天下也不是籍籍无名的,倭国,契丹,都对其觊觎良久,了解颇深,对于其归属于唐国,分外的不解。
而那几万石粮食,几万贯钱财,对于李嘉而言,完全不放在眼里,庞大的矿山业务,则是令人欢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