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唐晋反目
成都城外的战事结束之时,周通已经是率领着窦川、刘敢当及五万大军分道南下了。至于汉中郡之地,则是邓羌及后续赶到的镇军负责镇守。其中,周通自率三万大军,沿着之前司马勋走的那条道,自南郑西面南下过剑阁下梓潼,进而是直趋成都。而窦川与刘敢当则是引兵二万,自南郑县南面过巴峪关,从而是进攻巴西郡。
巴西郡正位于梓潼郡的东面,两个郡相连而且正位于汉中郡南部。这两个郡加上汉中郡的话,基本上整个梁州的大半领土与人口都在其中了。剩下南部的数郡之中,最有意义的也就是梓潼郡南部的广汉郡,巴西郡南部的巴郡这两个地方了。
所以说,这两路大军如果一路顺利的话,能够很快将梁州给拿下来。
由于之前司马勋南下之处,基本上都留下了兵马固守。并且,主要是守卫南方,负责保护自己的后方粮道。因此,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会受到来自身后的攻击。
尤其是当司马勋兵败的消息传到了之后,剑阁等地的司马勋兵马立刻便崩溃了。本来这些人中就有大部分都是强征而来的,谁也不愿意为残暴的司马勋卖命。
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之下,自然是有多远跑多远了。剩下的一些兵马,见到唐军到了之后,二话不说便开城投降。因此,趁着司马勋叛乱的这波东风,周通等两路大军进展顺利。
在周楚与朱序等益州兵马还没有赶到之前,周通率军顺利杀到了涪城以南的绵竹关下。而窦川与刘敢当也拿下了巴西郡最南面的安汉县城。两路大军都进逼到了涪江两岸之地,至此,可以说是将大半个梁州都给顺利拿下了。
但战事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开始起了变化。主要就是因为开始与晋军真正交战,而不像是一开始之时那样,是与司马勋的那郡乌合之众交战了。
尤其是此时周楚及朱序已经是率领着五万大军北上支援绵竹关,使得绵竹关的战事就成了决定梁益之地归属的重要节点。一旦说这个地方的战事失利的话,也就意味着唐军很可能就此止步。
这绵竹关地处山间谷道之中,南北两侧都是山地,唯有中间这一线地方乃是相对低平的通道。所以,绵竹关建立在这里,便是扼守住了咽喉之地了。
如果周通拿下了绵竹关的话,那他便可以顺利的进入到四川盆地之中,那时的地势相对平坦得多,几乎是和平原一样毫无阻拦。到时候,他便可以径直杀到成都城下了。
正当梁益之地的形势变得紧张,对江左来说局势不利之时,桓温这边也已经是行动了起来。在许昌、睢阳等地的各路兵马,此时都按照着桓温的命令,开始向北进逼唐军占据的那些郡县。
而桓温自己,也从姑孰赶往襄阳,准备从南阳国那里进攻武关,从而是最快的进入关中,直击大唐要害。
一时之间,整个天下为之侧目,毕竟,这是当今天下最强大的两个势力之间的大战,无论他们中谁胜谁败,都极大的可能会改变着当前甚至于未来的天下局势。
在长安的李信接到了各路消息之后,也很快便行动了起来。第一便是命令在荥阳与济阴的赵吉、陈康,让他们坚守各地,充分发挥唐军的机动优势,以小股骑兵袭扰敌军,断其粮道,焚其战船。
总的来说,便是以积极防御的策略,从而是应对燕军的主动进攻。而相对于兖、豫之地的唐军来说,在黄河北岸与泰山西面的刘校他们则是另外一种做法。
李信让他们搞大声势,作出一副随时要渡河攻燕的样子。总之,就是让青州的燕国朝廷,尤其是慕容恪看到,如果他们敢与江左一起进攻大唐的话,便面临着自己的雷霆之怒。
同时,他下令上洛一带的兵马,立刻兵出武关西进,过竹林关、漫川关与鹘岭关之后,杀奔魏兴郡境内,直抄西城县桓罴的身后。
而他自己,则是率领不破军与二万普通大军,一共三万唐军出关南下,进攻武关南面的阳城驿、奎文关等地,力争在桓温亲自赶到之前,先一步杀到南阳国境内再说。
这一次李信的行动,正如同年前突然间大举攻燕一样,是许多的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谁也没有想到,前一年还是盟友,还是合作攻燕的唐晋双方,居然这么快便翻脸成仇了。
青州、济南郡内,慕容恪这些日子以来算是放松了不少,但却也不敢太过放松了。尤其是对于边境之地的防守之事,更是一刻都不敢轻忽。毕竟,他也把握不住李信的心思。
唐军南下攻梁益的消息传来,他算是露出了一丝笑容,但也仅仅只是一丝而已。
“大王,如今唐晋相攻大战,咱们要不要趁此机会进攻唐军,将中原之地一举夺回?”朝中的重臣,有人向慕容恪提议道。
“你觉得有可能吗?看看现在北岸唐军磨刀霍霍的模样,恐怕就等着咱们送上门去呢!到时候,背弃了盟约的是咱们,李信想要南下的话便毫无负担了。更何况,以咱们的实力,想要夺回中原谈何容易呢!”对于这个提议,慕容恪想都不想便直接拒绝了。
“那.....应该如何回复桓温那边呢?他派人前来送信,说是希望咱们能够出兵攻唐,配合他们进攻李信!”
“不必管他,想个由头敷衍过去便是了!唐晋大战,打得越乱越好,对咱们越有好处。若是他们双方和乐相处的话,对于咱们来说才是真正的麻烦呢!现在对咱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休养生息,恢复实力!”慕容恪沉吟了一下后,回答道。。
与慕容恪一样处在选择之中的,还有仇池与凉州两个势力。他们与燕国还不一样,主要就是因为他们过去一直都是臣服于江左,以江左臣子自居的。
虽然这两年来迫于大唐的威势,不得不选择臣服,但从其上层掌权的那些人来说,恐怕心中还是更认同江左一些的。毕竟,江左的那一套制度与他们是同出一源,深得他们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