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历史军事 > 冉魏霸业简介 > 冉魏霸业最新目录

第0642章 上品无寒门

    在刑场上看到这血淋淋的一幕,有很多百姓都忍不住吐了。尤其是那些犯人的死状,更是让他们感到头皮发麻。

    那一位辱骂朝廷,辱骂冉闵的死刑犯被眼尖的人认了出来。

    “啊!他不是咱们吴郡朱氏的公子朱曦吗?他爹可是朱氏的家主朱焘啊,在江东一带有着极高的声望,曾任东晋的散骑常侍、豫章郡丞的,虽然在大魏灭晋之后便挂印而去,但我记得这位朱曦公子,可是在曲阿担任县令一职的,怎么连他都被斩首了?”

    “咦,还真是啊!朱曦这是犯了什么事?”

    “据说是在任期间结党营私,贪墨公款,并怂恿商户不准向官府纳税的。这朱曦是犯了此次官商勾结的事儿,莫说是朱焘了,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只怕朱曦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据说这朱曦还跟李嵩大人的死有关,极有可能是朱曦指使人下毒害死了李郡守!”

    “什么?那这狗贼还真是罪该万死!”

    对于朝廷敢于处决似朱曦这样的士族子弟,百姓们都由衷地拍手称快,心里那叫一个痛快啊!

    昔日在东晋治下的时候,百姓们那活得叫一个苦不堪言。

    给东晋朝廷缴纳赋税也就罢了,忍受其颁布的各种苛捐杂税也就罢了,关键是还要向这些地方的士族豪强缴纳“保护费”,土地都是租他们家耕种的,给他们打工,一年到头一无所有,勉强能混口饭吃,养活一家老小就很不错了。

    偏偏东晋朝廷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一点都不体察民情,或者说,对此,东晋朝廷根本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他们不想改变这个现状,也无力改变现状。

    不过,对于朝廷能处死像朱曦这样的狗官,这样的士族子弟,百姓们表示很满意,又很担心。

    要知道朱氏一族,不同于一般的小世家,乃是大名鼎鼎的“吴中四姓”,称雄于孙吴王朝时期,甚至在西晋灭吴后,还是风光无限的,在江东的一亩三分地上,朱氏有着很重要的话语权。

    “吴中四姓”中的朱氏,纯粹是一个以军功建立地位的一大家族。他们有两个掌舵的人物,一个是朱治,一个是朱桓。

    朱治是孙吴老一辈的人物,他只比孙坚小一岁,早年就跟随孙坚四处闯荡,剿过长沙附近的匪寇,讨伐过西北军阀董卓,帮助徐州陶谦打过黄巾,基本上汉末的大乱都被朱治给赶上了,他也在战场上历练出了一身的本领。

    孙坚死后,朱治随孙策归袁术,被安排在吴郡做都尉。

    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朱治首先将孙策的家小保全(孙策为了摆脱袁术的控制将家小安顿在江东),避免了孙策受制于人。孙策攻吴郡的时候,正是在朱治的配合下,孙策成功击败了吴郡太守许贡,占据了吴郡。可是孙策不小心被许贡的门客刺杀,重伤而死。

    关键时刻,朱治和周瑜、张纮等力挺孙权,使孙吴顺利完成权力过渡。可以说朱治是孙吴前期的一个重要依柱,朱治是江东本土派的杰出代表。

    朱治有个外甥,后来被他收为养子,名叫朱然。朱然是孙吴的一个重要将领,孙吴的第三任荆州都督吕蒙去世后,就是朱然接替的吕蒙荆州防务。

    朱然和孙权同岁,因为朱治的关系,他们俩走得很近,所以后来得到了孙权的重用。孙权后期,在陆逊等一班老臣都逝世的情况下,朱然是孙权唯一可以依靠的老将。

    除了朱治这一支,还有朱桓这一支。

    朱桓才是正宗的吴郡朱氏,他的家乡就是吴郡吴县。吴中的朱氏到底源于哪里呢?

    吴中朱氏的先祖出自于颛顼帝的孙子陆终这一支,陆终的第五子助周灭商,因功封于邾城,后以城为氏,称邾氏。后邾国为楚国所灭,其后人去其偏旁,从此称“朱氏”。

    汉和帝时,朱氏后裔朱梁被封于吴郡做太守,吴郡朱氏由此开宗(但吴中朱氏不只这一支,比如朱治的沛国朱氏),而朱桓,正是这一支的后代。

    作为江东本土派的代表,朱桓更关心的是江东的稳定和安宁,而至于是谁来统治,这并不重要。后来江东人士逐渐接受了孙氏的领导后,各大家族才开始纷纷为孙吴效力。朱恒的一生基本上就是在保卫江东,荆州战场上就根本没看到他的影子。

    朱恒还有个很厉害的弟弟朱据和儿子朱异,他们都倾尽了全力为孙吴建功立业,朱氏也在孙吴取得了长足发展,直到两晋南北朝,他们任然活跃在江南这片土地上。

    据说南宋着名理学家朱熹就是朱治这一支的后代。

    徐渭在把所有死囚都斩尽杀绝之后,便又回到县衙向冉闵复命。

    看见在水榭旁边悠闲地喂鱼的皇帝陛下,徐渭幽幽地叹了口气,说道:“陛下,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

    “这一回陛下在吴郡的动作实在是搞得太大了。所诛杀的一百零三名人犯当中,有三个吴中朱氏的子弟,六个吴中陆氏的子弟,两个顾氏的子弟,四个张氏的子弟。所有死囚几乎都跟吴中四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些被流放被罢官的人也大同小异,臣担心,吴郡乃至于江东士族,会不会因此而怀恨在心啊。”

    闻言,冉闵睥睨了徐渭一眼,淡淡的出声道:“徐渭,在你的心目中,朕是那种胆小怕事的人么?”

    “自然不是。只不过陛下,一口气处死并流放这么多士族子弟,唯恐江东生乱,一发不可收拾啊。”

    “哼,朕就不怕这些。”

    冉闵正愁找不到借口去铲平这些江东士族呢,他们一旦起兵作乱,或者在背后搞什么小动作,冉闵就能趁机一举拿下,还江东这一方天地一片朗朗乾坤!

    “徐渭,你本是寒门出身,也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之士,何以如此胆小怕事?这些士族门阀就让你如此畏惧吗?”

    看到冉闵脸上的不满之色,徐渭低着头道:“陛下,臣是在担心江东士族可能会对朝廷不利,对陛下不利啊?”

    “哼,士族所仰仗的,无非是门生故吏,无非是田亩名望,这些都是朝廷给予他们。朕既然能给予他们,也能收回来,何惧之有?”

    冉闵似乎不以为意,不过这就让徐渭的心里更加难受了。

    “陛下,自两汉以来,历朝历代都差不多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尤其是魏晋以来,这种情况更甚!自从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之后,士族的势力就愈发地庞大,不仅在于朝中,在地方也一样。”

    徐渭咬了咬牙,进言道:“后来司马氏篡魏,得国不正,故而施恩于士族,西晋实亡于士族也。士族,乃是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士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得赖于陛下对于士族的大力打击,以及对于寒门士子的扶持,这些情况才得以改变,但依旧无法改变现状的啊陛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