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其他小说 > 独孤之后复孤独简介 > 独孤之后复孤独最新目录

第四百章 不离菩提心供养

    也难怪世界上很多人都在拜佛祖,这些人里既有王公贵族,又有贩夫走卒,可是好人见佛忏悔,坏人见佛不能改过。当然也有好人在拜佛的过程中有所顿悟,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有疑惑者:“佛若不贪,为何要世人供奉?佛不爱慕虚荣,为何要世人跪拜?我心有佛,佛却无我,受尽世间苦难。”

    问佛,佛:“一切皆有定数。”

    这些疑问,其实是世人对佛的误解。比如佛既然是平等的,为什么只是保护那些去礼拜他的人呢?既然佛是能护佑世饶,为什么有人礼拜他,却还是有种种苦难呢?无论问题如何层出不穷,其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对佛完全不了解,只是凭着世间的经验,以及习惯的思维,去评论佛法。

    世人们总是片面地以为,供养是因为佛需要,恰恰相反,佛是一切圆满者,可为众生福田,世人们供养佛,是佛给世人种福田的因缘。供养,不是因为佛需要,而恰恰是世人需要。

    在漫长的轮回路上,福报的田地里,早已是荒芜之地,一片贫瘠,佛大慈大悲,一直在世人们走过的路上,陪伴着世人,希望人们能停下轮回的脚步,在这片福田上,种下解脱的菩提苗。

    只是,在世人们得到人身短暂的时光中,遇到有佛出世的机会,是多么的渺茫,就算遇见了佛,世人们也经常因为有种种的观念,不愿意去供养佛,哪怕一朵鲜花,一捧细沙。

    供养不在钱财物质的多少,而在于心。有一贫穷女孩,发心供养佛前一盏油灯,最后成为了贵妃,享尽荣华富贵。后来,她想成为皇后,就抬着很多黄金到寺院供佛,最后却未得满愿。

    佛一切满足,慈悲众生,想要给众生一切最美好的,若佛需要众生的供养,只是希望众生能走进佛门,出离生死,不再受苦。

    供养是要拿东西的,如香花、名宝、服饰、金钱等等,供养能降伏饶贪心。最贪着的东西,能够拿出来供养,福报就大。

    凡夫我执深重,对自己知见坚固执着,对自己、自身、身体,我和我所,坚固执着。我的身体、我的房子、我的孩子,这是一种强烈的执着。贪心,是生死的系缚,是轮回的业因。

    供养与悭贪水火不容,用自己最舍不得的东西来供养,效果最好。若能时时淡化贪心,不执着世间财物,反而能得自在安定。

    佛是想给世人最清净、最安定的生活,是想让世人不贪红尘的财、色、名、食、睡,出离轮回,所以才要众生供养,以降服他们的贪心。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而在所有的法供养中,念佛是最大的法供养。

    法供养有七种:第一,如修行供养;第二,利益众生供养;第三,摄受众生供养;第四,代众生苦供养;第五,勤修善根供养;第六,不舍菩萨业供养;第七,不离菩提心供养。

    若想要用最清净的妙法供养诸佛,利益众生,唯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无上供养,因为诸佛都在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诸佛度化众生之法,是一切众生成佛之法。

    遇见每一个人,恭敬合掌,轻轻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则是对众生最大的供养,也是对十方诸佛最大的供养。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的供养,可以得到成佛的利益,可以与众生结下弥陀之缘,结下成佛之缘。

    若佛有所求,则是求众生念佛,求众生愿往生,求众生成佛,他一切的付出,只为众生成佛,这也是佛唯一的所求。

    佛即是大道,是上善若水的境界,或者是智慧的具现化。最高的境界就是在有和无之间领悟大自然的奥妙。你领悟了,你就是佛。一切随缘,即是“放下”,可是“放下”的前提是“经历”。

    所以一切随缘不但不是消极,而是佛在积极鼓励人们去经历那些想经历的事,来解开心结。

    《圆觉经类解》云:“若复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经文教导世人明白为何要有佛像:佛陀灭度后,应造佛像,让众生得以因为目视佛像,因而心存诸佛菩萨的精神,生起正念,犹如佛陀在世教化之日一样勇猛精进。

    早期佛教,连佛像都没有,古往今来一些真正的学佛者,比如唐朝时的六祖慧能,并没有烧香拜佛等礼仪,而是看重大智慧,要明白佛经所的道理。

    烧香拜佛只是由于普遍大众无法理解佛经甚深的道理,把佛祖当成神仙礼拜供奉,希望得道佛祖的加持和保护,也并不能算上真正的学佛和修佛。佛祖并没有强调非要让人们烧香、献花,而是在佛经里一再强调大众对因果的敬畏。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供养佛、菩萨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校

    但是,绝对不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如果实在没有那些东西,那就只能诚心向佛。

    独孤信的心中,也逐渐地有了佛教的信仰,他慢慢地想皈依佛门了。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具体包括参加皈依三宝仪式,然后领取皈依证书,此后就可以居士身份自愿参加定期的佛事活动了。

    一般希望皈依佛门的人,可以去寺庙中与庙中的法师(高僧)交流,与法师讲述希望皈依佛门的缘由。若在法师的开导后,法师会判断是否适合皈依。

    如若适合,会在不久之后举行皈依仪式。皈依分为两种。一种即在庙中剃度出家。但法师一般不会建议希望皈依的人剃度,一般都会建议对方皈依佛门,一心向佛,但又不脱离正常的社会生活。

    皈依后的俗家弟子被称为居士,并颁发皈依证明。寺庙中会给居士指定师傅,并根据俗家姓名取法名。俗家弟子在正常生活中并不必从事各种教内活动,只需定期去庙中找自己的师傅,接受开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