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举棋不定
“行了,你也不用替我找借口了。”桃夭轻扯着嘴角,面上的表情就只余了自嘲:“问题出在哪儿我心里很清楚。”无非,就是她还放不下那个人,以至于人家都冷静无比地舍弃她了,她还在为了一个小小的送别而方寸大乱,连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顾不得了。嘴上说得那般决绝狠戾又有什么用,到底还是个心软成不了大事的,难怪当年武曌病重在床还要对她恨铁不成钢地数落。想来,她老人家当时就看出她的本性了,出于对小辈的关心和爱护,用冷酷的言语反复提点,就希望她能别耽误了自己。
只可惜啊,她始终都是个不成器的,哪怕事事的道理她心中都清楚,可到真正行动起来的时候,手上的举措就开始跟不上了。跟在太平公主身边那么久,她依旧是没学会那位长辈的冷酷果断,反倒是多了几分李显的怯懦犹豫,这可实在不是个好现象。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她这个毛病,有生之年怕是好不了了。
“殿下,既然我们已经能确定赞普乔装打扮之后潜入了杨矩镇守的边城,那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要阻止他的计划?”眼见着自家主子想着事情就开始习惯性地捏着自己的眉心,红芙怕她自责太过,当下就试着开口转移话题:“这种事情,以我们如今的立场,恐怕不太方便插手。或者,还是跟以往一样告诉太平公主?”杨矩可是李显钦点的镇边大将,如果连他都临阵倒戈了,那大唐的边关就真的是万分危急了。她们要是不知道也就算了,在知道的情况下,那是绝对不可能袖手旁观的。
“阻止是一定要阻止的,可是这方法么……我一时之间还没有任何头绪。”单手托着腮,桃夭白皙的面颊之上难得地露出了一抹游移,就好像是纯真的少女在两件漂亮衣裳间犹豫不决,犹且还拿不定主意。只是,没有人知道,她在思索的,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
首先,她并不知道尺带珠丹要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即便是用金银财帛一类的东西去收买杨矩,她也没有任何实证。而且,就算对方真的收下了,相对应要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呢?直接将边城送给吐蕃?亦或是在将来双方开战之时给予一定的便利,再不然,就是秘密和尺带珠丹联合,隐作内应,为以后更大的阴谋做准备?
能够设定的可能性太多了,其中的变数也太大,光凭她自个儿在那边左思右想,并由此推断出来的一些东西,实则并不能纳入采信范围之内。况且,就算她把这一切都写个清楚明白,然后一股脑地扔到太平公主那里,难道事情就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了?在神都皇城,在那些她一手可以掌控的地方,或许万事找她都能有个结论。但这一次,对方的目标远在边境,早就超出太平公主的势力范围之内了。桃夭不敢确定,这位自小便养尊处优的皇室公主是否能具有她母亲那样的大局观。这中间但凡出现任何一点纰漏,恐怕都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
“殿下是担心太平公主跟之前那一次一样靠不住么?”想起李重俊那一档子事,红芙多少也能了解一些自家主子的心结:“之前是太子太过胡来,太平公主纵然身为皇姑姑,却也不太能插手太多。况且,这一回都牵扯到大唐的国事了,严重到这份上了,太平公主无论如何也该重视不少的。殿下想想我们先前寄出去的那封信就该知道了啊,那几天不连着都是好消息嘛。”
倒还真是这么个理。自从她再度以韦氏的隐姓威胁警告过太平公主之后,那位主子就频繁放出大招。在她亲自入宫见过李显一回之后,原本恩爱的帝后感情似乎一落千丈,韦后不仅不能再插手前朝之事,就连后宫的一应管理都交到了上官婉儿的手里。两面夹攻之下,韦氏这个本来权柄在握的皇后一夕之间就成了个空架子,连带着一直在闹腾的安乐公主也没有什么太好的下场,直接被李显一道圣旨禁足在公主府中思过,没有数旬的时间是绝对不会让她再出来捣乱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的话,太平公主的一系列举措是井然有序,条条致命。连那原本被传成是病入膏肓的李显都开始亲自上朝听政论事了,听说最近还在忙着拔擢新的太子人选,怎么瞧都是风生水起的热闹繁华,一副出不了任何岔子的模样。但不知道为什么,越是这样歌舞升平、一帆风顺,桃夭的心里就越发觉得忐忑不安,好像总有些她看不见的东西在无人的阴暗中滋长发酵,终有一天会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也不知道在京中的太平公主是否也有同样的直觉,若是没有的话,此番之事,她就不能再放心地交托给她这一个人了。
“我并不是担心她靠不住。”对于红芙的用词,桃夭也只能表示不挑剔了:“若她都不靠谱的话,怕是整个神都都再找不出一个能干实事的好人了。我只是担心,”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浊气,桃夭像是努力要把心中所有的郁积都给发泄出来似的:“她终究没有接触过刀兵之事,也鲜少涉足军中势力,我这么个混乱的思绪传达到她那里,大概只会让她瞧着更糊涂吧?”武曌那么天赋异禀的一个奇女子,在兵法上的建树也不过寥寥,亏得内有贤臣辅佐,外有**镇守,始终也没出过什么乱子。太平公主作为一个常念混迹在神都的贵女,谋略手段或许是足够,但在军事一途上,桃夭还真是无法对她抱有丝毫的期待。人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了,武曌这个榜样本身就不够有说服力,她可不信从来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太平公主会在这一项上反超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