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历史军事 > 三国求生手册简介 > 三国求生手册最新目录

第583章 愿往一游

    温县都亭,李安来到一处客舍门口左右看了看,见无人留意自己方才推门入内。

    客舍里正是曹操派来的吏员,见李安来到,立刻迎上来问道:“怎么样,打听到什么消息了?”

    李安摇摇头道:“也无什么消息,与前几日的差相仿佛,都是说司马懿病重卧床不起,我去到本地一名曾经上门给司马懿诊治过的医者那儿借机打听,那医者对司马懿的病情也是哀叹连连,显然不怎么看好。”

    吏员皱眉道:“难道,司马家的小儿真个得了风痹?”

    李安却咬着牙道:“我料他是装的,那婢女突然暴毙,定有蹊跷!”

    吏员道:“你在怀县之时不是亲自潜入他宅中试探,说是他并无反应么?”

    李安道:“想必是他故意忍着不动,便是得了风痹,被我用力戳便也会醒了吧!”

    吏员叹道:“哎,泰然,我看你是魔怔了,既然我等多方打听试探都无所获,那也只得接受司马小儿风痹的事实了!”

    李安不甘道:“不!掾君再给我些时间,我定能查出蛛丝马迹来!”

    吏员见他如此坚持,心中不快道:“前来温县也是你的提议,然我等耽搁数日一无所获,曹公还等着我回去复命,可拖延不得。我意已决,明日便启程返回许都吧!”

    李安嘴巴张了张,却最终没能说出什么反对的话,只是默默点头退了出去。

    二人说话时虽然刻意压低了声音,然而仍是没能逃过有心人的耳目。

    都亭的客舍乃是长长一排,间隔成多个单间的形式。

    就在他们说话的这间屋舍隔壁,正有两名吏员同时用杯子抵在墙壁上,并把耳朵紧贴在杯子窃听。

    在听完二人的对话后,其中一人拿出纸笔草草把听来的内容记录下来,然后交给另一人核对,在核对无误后匆匆出门,拐了几个弯就从司马家的角门入内。

    当司马防看过这份窃听资料后,轻轻冷笑了一声道:“曹阿瞒果然多疑,竟然还派人试探。”

    温县可不比怀县人多眼杂,此地乃是司马家的大本营,只要司马防有心,没有什么事情可以瞒过他。

    尤其是司马懿曾说他在回家前一天晚上曾经遭到不明身份者的试探,俩人不谋财不害命,却偏偏用枯枝戳刺他,定然大有问题。

    司马防当时就吩咐下人,发动族中的力量监视码头、城门,严密注意外来人口。

    李安等人刚刚跟随着司马懿的行踪来到温县时就被司马家的人给盯上,见他们住进都亭后也不访友也不行商更愈发可疑,故而才派人住到他们隔壁窃听。

    眼下既然查有实据,司马防愈加坚定了把儿子送出去避风头的心意。

    “汝等多派人手,只顾遥遥看着他们,切记不能太靠近,以免打草惊蛇。”

    “诺!”

    就在司马防这边悄悄准备的时候,司马懿却浑然不知,只感觉回到家中一切都安逸得很。

    司马家的宅邸规模宏大,分给司马懿的小院更在宅邸中央,不虞有闲杂人等进入,他大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家里活动。

    这一日,小夫妻二人对坐屋中,司马懿拿着一卷边看边与张春华讲解。

    司马懿恰巧说到故京兆尹张敞手持便面走马章台、日日为妻子画眉之趣事,引得张春华娇笑连连。

    “笃笃笃”

    说话间突然有人敲门,司马懿下意识地止装头,张春华小心翼翼地把门打开一条缝,见是自家亲信管家这才放他入内。

    管家道:“少主,夫人,张、山二君子来访。”

    张春华闻言喜道:“啊?可是我元佑兄长与伯旭表兄来了?”

    “正是,二位君子听闻了少主病重的消息,特意从平皋赶来。”

    “那还不快快有请,便说夫君身体不便,请他们来内室相见。”

    张春华是河内平皋人,其父张汪如今在外为官,其母山氏乃是怀县人。

    除了父母双亲外,张春华还有个兄长名叫张希,字元佑,从小身体不佳,故而未有出仕。

    前些时日敲山氏的侄儿山曜从怀县到平皋游玩,住在张家。

    当听闻司马懿得了风痹的消息后,丈母娘山氏忧急不已,便唤儿子和侄儿匆匆前来温县探视。

    稍倾,有二人匆匆入内,一人稍年轻,正是张希,另一人年长一些,则是山曜。

    二人原以为会看到司马懿卧病在床的情形,没曾想却看到站在门后拱手相迎。

    “仲达……仲达……你……怎地……”

    张希一直在家读书,有些未经世故,故而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言语间就有些结结巴巴。

    反倒是山曜年长且老成得多,一眼就看出此事必有蹊跷,便道:“仲达无恙便可,也省得姨母操心。”

    司马懿微微朝东面躬身拱手道:“不肖之事,倒是让长辈费心了,二位里边请。”

    待数人坐定后,司马懿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解释了一遍。

    张、山二人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其中还有如此关节。

    张希道:“仲达能不畏强横,不慕权势,实乃真君子也!”

    张希的话的确是当代年轻士人的主流思想,尤其是太学一脉都是如此践行。

    当初梁冀跋扈,宦官祸国的时候,太学生都在士林领袖的带领下向强横的权势阶层反抗,表达自己的声音,企图改变现状。

    但年轻人的热血往往会被有心人利用,且热得快凉得也快,最终能成事者寥寥。

    比起张希的一根筋想法,曾经在地方为吏,又被举孝廉入朝选官的山曜则关注点更为全面。

    山曜道:“仲达初举计吏时,我就以为必能飞黄腾达,果然在许都得了司空青眼。曹司空如今权势正盛,门下吏员署为地方令长着比比皆是,为郡国守相者亦不鲜见,仲达拒绝曹公征辟倒是可惜了。”

    司马懿点点头道:“此事吾亦知之,然区区以为权臣秉政非是长久之计,日后如何尚且难料,怕是这浑水不好蹚。”

    山曜道:“仲达考虑得也是,既然你已经装病,那短时间内倒是不好再突然病愈了。”

    司马懿道:“那是正好,我正嫌郡中事务太过繁杂,乐得在家中读圣贤书。”

    山曜清楚这个表妹夫的才能,夸道:“以仲达之才,区区郡中事务简直信手拈来,合当署一县之地,方能伸展拳脚。”

    张希却道:“仲达之才,区区一县之地岂不是埋没了,依我看,当署一大郡。”

    山曜笑着附和道:“元佑所言极是,料仲达日后定能为二千石。”

    张春华听两位兄长都如此夸赞自己丈夫,喜滋滋地道:“兄长,吃蜜饯,这是自家腌制的,极是可口。”

    张希喜食甜,闻言拈了一枚尝了尝,果然笑着称赞。

    山曜却不喜吃蜜饯,说道:“我二人为姨母催促,一路上没少为仲达的‘病情’担心,妹妹你就拿这些蜜饯应付?少说也要整治一席好酒菜才行吧!”

    张春华咯咯笑道:“好好好!你们聊,我这就吩咐厨房拿酒来。”

    大户人家就是奢侈便捷,不多时,一席酒菜布下,几人也不管是不是饭点,立刻喝了起来。

    酒过三巡,张希问道:“仲达这次打算病多久啊?”

    司马懿道:“能病多久就病多久吧!反正这天下纷乱,也实在不是我辈伸展拳脚的时候。”

    山曜闻言也感叹道:“是啊!眼看西凉贼人被一一驱除,黄巾余孽也殄灭殆尽,哪料得到各路豪雄彼此交斗,就连曾为盟友的袁曹二公都反目成仇,以至于……以至于……”

    山曜说着说着就有些哽咽,乃是因为说到了他的伤心处。

    原本山曜的前途也是一片锦绣,被郡中举孝廉,入朝选官时托了些门路,署了个冤句令的美差。

    然而山曜到任没多久,袁曹之战就开打了,山曜当时还担心济阴郡会不会成为前线。

    一开始战局的发展还算好,河北大军从黎阳过河一路往许都方向杀去,并未进入兖州腹地。

    然而山曜却没料到,有一个名叫也颜良的家伙好死不死率领数千偏师东出兖州,一路上把陈留、济阴等地给搅和得天翻地覆。

    山曜一介书生,虽然也曾看过几册兵书,但从未经历过战阵,见河北大军势如破竹杀了过来就慌了神。

    他又听闻南来的援军西凉骁将张绣就在冤句以西的济阳遭到夜袭大败,再无力阻止河北军的行动。

    所以当颜良的兵马来到冤句城后,山曜索性就拿根绳子往梁上一绑。

    大家可别误会,他并不是想不开要与城偕亡,而是把县令的铜印一挂,自己先行开溜。

    如山曜这种情况虽然有些不齿,但在当时也不鲜见,毕竟打不过逃跑再正常不过。

    山曜原以为,既然颜良率领的偏师都能如入无人之境,那袁绍的主力兵马一定也已经获得了巨大优势,指不定朝廷中发号施令的人就要换一换。

    他不战而走也算是交上了半份投名状,虽然比不上献城那么赤诚,但我也没有率兵死守不是么。

    但山曜万万没有想到,他为日后投向袁大将军埋下的伏笔却把自己给坑得不轻。

    因为颜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占据冤句,他在冤句捞了一票后就继续出发前往成阳、句阳,待颜良离开后,冤句就被李典等人收回。

    在官渡之战后,曹军更是继续收复了濮水以南的大片区域,与河北军形成微妙的相持。

    总体而言,此战袁绍与曹操都没有赢,乃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对于这种局面,决策者当然要找些替罪羊来背锅。

    袁绍那边把锅盖在了郭图、马延等人头上。

    曹操这边,按说对上颜良屡屡失利的夏侯渊是最大的背锅侠,但曹操念着亲戚情分只是轻轻发落。

    按照曹操的说法,夏侯渊面对强敌却越挫越勇,始终能守住济水一线大体不失,攻可折过。

    既然夏侯渊不背锅了,那陈留、济阴下边各县一些畏敌避战逃跑的官吏就成了最佳替补。

    山曜也十分悲催地被列为新一批背锅侠,被朝廷下令严厉斥责,并罢去一切职务,算是在仕途上留下大大的污点。

    曹操与夏侯渊各自找到了替罪羊,算是留下了几分面子,但这对于甫从地方选拔出来的山曜而言完全不能接受。

    好端端一个千石县令,转眼间成为了罪魁祸首,再也不得重用,只能返回家中戴罪。

    因为背负了畏敌而逃的恶名,山曜不愿在怀县家中久待,这才前往平皋姨母家中。

    司马懿自然是晓得其中缘由,便安慰道:“伯旭兄也是受了牵累,替人受过,想必不久之后,定能洗脱冤屈,重新起复。”

    山曜摇了摇头道:“正如仲达所言,如今世道实在不是我辈伸展的良机,这官啊,不做也罢!”

    反倒是张希没心没肺地道:“正是,你俩都辞了差事,与我一同钻研圣贤之学,岂不甚好?”

    酒又喝了一会儿,司马懿却想起一事,问道:“伯旭兄,当初在兖州接连战败曹军诸将的可是现今常山相颜立善?”

    山曜想起此人就来气,说道:“正是此人,我可是听说了,此人如今被拜为度辽将军,还封了侯。而此人还不知好歹,居然坚辞不受,来往许都与常山的使者都已经来来回回好几遭了。”

    司马懿问道:“此事我也有所耳闻,伯旭兄且与我详细说说,颜立善在兖州是如何施为的。”

    山曜便把他耳听来的颜良种种事迹道来,其中不乏一些倒了好几道的消息,有所夸张放大。

    司马懿却听得津津有味,听完后说道:“颜将军果然用兵如有鬼神之助也!我听说他在常山施政也颇为清明有为,又建六山学院,广召博学之士,如张臶、邴原之辈,皆在学院教授学问,使得常山文教大兴,士人云集。”

    张希道:“此事我亦有所耳闻,想常山终究偏僻,竟然也能有此成就,殊为不易啊!”

    山曜却道:“仲达却为何对常山之事了如指掌?”

    司马懿微微一笑道:“我实有意往常山一游也!”

    ps:回家赶了半天,终于码完了四千字大章,大家将就看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