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仙人悖草菅人命
如果那些海外仙门们出手,那孟珺桐觉得自己可能真的要加备的提防了。
人间的武道高手再强,他们能够用的手段,多也是正面交锋,至多打不过再花些手段去逃跑就是了,比如之前同陆危楼那样的高手过招,正面刚不过,却也不是没有逃跑的机会。再加上如今孟珺桐的武道修为日益高升,大宗师之前想要真的能够为难到她的人其实也不多了,再就是要防备被高手合围群殴,不过孟珺桐有强大的精神力场域,要在那些高手的合围配合中游刃有余的游走其实也并非是做不到,毕竟人和人的配合哪里来真的天衣无缝。
但是如果仙门出手可就不一样了,他们的手段可并不都是正面施展的,有些甚至能够远隔千里行那诅咒之事。你走在路上啥都没注意,指不定就是一道天雷砸到你脚边了,这是防不甚防的。
孟珺桐望向阿温:“你也算是仙门中人?”
阿温被孟珺桐问得一愣,随即笑道:“怎么着,我阿温就这么被人小瞧?”
“那你是?”
“本温是剑仙!”阿温伸出一个大拇指朝着自己的鼻梁顶了顶,作出一副自以为十分狷獠邪狂豪的神情。
艾妮斯很不买账得啐了他一口:“你可别再给人家剑仙丢人了,你要是剑仙,直接召柄飞剑来,把我们都载上,一气飞去龙川城不就行了,也不过就剩下百余里的路,今日太阳落山之前肯定能够到。还用得到你各位这样龟爬嘛。”
艾妮斯话里虽然有抬杠的嫌疑,但是她这话也并非没有道理,孟珺桐包括白羽都是停下了脚步,转头看向阿温,露出问询的目光,在等待着他给出答案。
阿温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神色,他晃了晃手里的酒葫芦:“本温的本命飞剑正在养剑葫芦之中温养,得要再过三月才能够祭出,没办法,为了修炼嘛。”
三个女孩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切了一声挥手继续向前。
阿温干咳了两声赶忙跟上:“其实这样走走也挺好的嘛,那个圣人曾经不是说过的嘛,读万卷书不如千万里路,咱们这走路也是一种修行啊。”
没有人搭理他。
一行四人来到了一条渡口,渡口边有着许多在等待过河的人,他们也要渡过这条大河,去到河对岸,如果不出意外,他们今天可以在河对岸的小镇上过夜。
事实上,阿温讲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孟珺桐这一路也是秉持着一颗入世修行之心在走这条道,除了追杀逃命以外,她从不刻意得追求赶路的速度,已经在楚国的境内,据她了解,当初母亲在楚国呆的时间是最长的,甚至楚国许多地方的政命改革都是经她母亲萧潇之手一力执行下来的,孟珺桐也想看看自己母亲给楚国打下的根基有多牢固。
大渡口前,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有牵驴驮货的商人,有手拿农具的耕夫,有远游还家的学子,其中甚至还有一个气度不凡,拖家带口的中年男人,孟珺桐瞧他一眼觉得此人身上有着很重的官气,说不定也是一个去往帝都履职的高阶官员。
不过最吸引她注意的力还是这个官员身后跟陪着的一个护卫,腰间别着一柄一尺余长的短剑,手中却是提着刻有大楚官印的衙府官刀。他身上的气息十分凝实,如果没有看错已经是步入了堂境的江湖一流高手。
能够有江湖一流高手保护,可见这位官老爷的身份定然是不低的。
“听说这条泯江之上,时常会有仙人飞剑而过,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个为官的中年男子抚须远望江面,似乎是想看到些什么。
一旁的那个别剑配刀的护卫在一旁轻声道:“大人,我看咱们最好还是不要瞧见的好。”
中年男人不解:“哦?为什么有此讲?”
护卫抬手一指对岸江边的一片断岩,叹了一口气道:“去年年关之时,有渡河大船载客百人过泯江,突然有两位御剑仙人临至,两人大战激得泯江翻涌,有一仙人一剑斩开了对面岸壁的金刚岩,投掷向另外一个仙人,而那仙人索性激涌起怒浪巨滔,立起水墙接下来了块飞岩。”
听到到砦那么中年男人不经打断护卫的话:“场面竟如此之雄壮,可惜未能亲眼见到,否则我必能写出一篇佳作啊。”
护卫神情怪异的看了这个中年男人一眼:“大人,那渡河一船百余人,可都尸沉泯江了,你想到的居然是见景诗文?”
中年男人一怔,随即露出满脸的惊愕:“仙人神通广大,竟然没有能够护住这一船人的性命?”
护卫冷哼一声:“仙人仙人,又哪里会在意我等凡夫蝼蚁之性命,纵有翻江倒海之神通,却又哪里肯多庇佑我凡人半缕福地。”
周围有人听到护卫在抨击仙人,立时便有人来劝:“酗子,要慎言啊,咱们这一行这么多人,马上就要过渡了,若是叫那神通广大的仙人们知道有人在妄议诟病于他们,咱们恐怕又得遭殃了。”
这些话全都落在了孟珺桐他们四人的耳朵里,艾妮斯愤然出声:“仙人又如何,莫不是仙人就可以草菅人命。”
白羽在一旁轻轻拽了拽艾妮斯的衣袖,示意她不要多惹事端,艾妮斯直接甩开白羽的手,大步走到了那护卫的身前一拱手。
护卫被艾妮斯的举动吓了一跳,又见她是个金发碧眼的域外之人,可是操着的却是一口标准的中原话。
“这位兄弟,敢问那些仙人是何来历!”
孟珺桐,带着白羽还有阿温也走上前来,事实上孟珺桐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这一路走来,秦国几乎从未见到过有修行者的踪迹,赵国,魏国也是如此,为何感觉进了楚地以后,仙灵鬼怪一下子就多了起来。修仙之人更是敢横行人间了。
护卫摇头叹息:“天上之事,非我等凡俗可以左右,自求多福便好,便就不要多生事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