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历史军事 > 扶蜀简介 > 扶蜀最新目录

第四百七十二章 江南防线

    随着孙权撑船漂泊海外,历经数月的艰难征讨,荆州军终于是全线平定了江东数郡。

    接下来,主将关平自然是对孙氏旧将予以招降。

    对于此点,关平也早有考虑,自古以来,南不胜北,南船北马的地利导致了南方政权若要北伐,则势必要在平原之上面对北方铁骑的冲击。

    其次,在唐宋以前,南方的经济、人口还远没有那么的富庶稠密,与北方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人口无法抗衡,在人才储备上自然也无法比拟,那么吸纳吴人将领便成为了必备。

    另外还有一层重要的因素便是江东江表虎臣绝大部分出自淮泗之地,现在据有了江东数郡以实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未来北伐肯定会以淮南为主要突破口的。

    那么,若有淮泗将领的振臂一呼,是否对大局能起到能够事半功倍的作用呢?

    关平想着这些,也将矛头先行对准了全力屯驻泾县的陆逊所部。

    陆逊乃是江东四大家族陆家掌舵人,亦是目前吴国军方的头号人物,如能说服其归降,那对于招纳其余将领也会起到良好作用。

    泾县城头。

    一封封信笺由城外的汉军弓弩手射入城中,洒落城楼各处,一位位守备的吴卒不自觉间拾起信笺相互传阅……

    短短功夫,全城尽知,吴王孙权已经弃守王城建业率众逃遁入海已不知所踪的情况。

    待信笺发酵两日,关平料想城内诸人应该都知晓具体情况以后,才再度亲笔书信一封遣使入城拜见陆逊说以归降之事。

    汉军使者入城自是先行按照大汉礼仪拜会主将陆逊,随后才点名来意,说着:“陆都督,大致情况便是如此,现在孙权已是领心腹漂泊海外而不知生死,江东诸郡都已重新归附在我大汉旗帜下,关将军也十分钦佩敬重你的才能,这才力排众议派遣我入城拜会将军,能够放下以往成见归附我大汉,日后为兴复汉室而奉献一份力量,而建功而光宗耀祖。”

    顿了顿,汉使沉吟一番,又轻笑着:“将军,你乃聪慧之人应当知晓,现孙氏已然覆灭,再度愚忠也没有丝毫意义,但归附大汉旗下却还可以继续振兴家业,为国建功又何乐而不为呢?”

    使者一席话,也顿时令陆逊陷入到沉思与抉择当中。

    沉吟了许久,陆逊好似做了沉甸的决定一般,面上忽色面带忧色而长吐一口气,遂道:“若需本将率众归附贵军,却需关将军能够应允逊的两个条件,不知贵使可否代为转达?”

    一记话语而落,听闻陆逊还提出了条件,但他也并不敢擅自做主,遂立即道:“好,陆将军你有何条件还尽可试言之,待我回返大营后定然会言无不尽地告知于关将军决断,想来以关将军对你的看重以及崇敬,这应该不会是太大的难事。”

    汉使听罢,也欣然应允!

    随即,陆逊也不拖延,直言道:“其一,逊希望关将军在接下来治理吴地以及整顿各州郡间,还请收敛一下在征战时对江东诸豪族所采取的强硬手段,不要再对各家族予以沉重覆灭打击。”

    “其二,若逊归附时,麾下诸将由他们自由选择,若他们执意不愿投奔大汉,还请贵军万望不要为难之!”

    短短的两个条件,陆逊迅速和盘托出。

    “好。将军既能为麾下将士考虑前程也是高义之人,关将军亦是性情中人,想来定能成全将军,那本使这就返回营中禀告此事好让将军携众早些归附我大汉麾下。”

    “那就有劳先生了。”

    此事谈妥,汉使也丝毫不做停留,遂又连忙出城回营,立即向关平禀明了陆逊提出的要求。

    “哦?陆逊提出了这些要求?”

    一时,关平有些诧异,他心有猜测陆逊投奔可能会有条件,如阻止自己继续以强硬手段打击江东大族,但后者为麾下诸人所考虑者倒是令他有些意外。

    不过对于打击豪族一事,关平也迅速做出了决断,那便是可以应诺陆逊,毕竟在三国时代抑豪强归抑豪强,但也不能似后世的天朝那般一杆子打死,该启用的、拉拢的还是一定要争取过来。

    毕竟,这时代知识都被士族所垄断。

    若没有士族的相助,难以取天下。

    之前征伐江东之所以强硬打击豪族,其一是为了趁交战之机削弱豪族势力好为接下来治理江东诸郡时全权中央集权做准备,禁止豪族继续土地兼并、做大的可能性。

    其二也是为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打击豪强可以快速获取吴地民望且可以以战养战。

    但现在江东既定,那政策自然不可能一成不变。

    第一个条件没问题,只是第二个条件关平却有些犯难了。

    说实话,关平招降陆逊不单单只是看重了他一人的能力,更需要的是希望将江表虎臣都一力的吸纳麾下为日后北伐为助力。

    江表虎臣的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

    他们为孙氏政权出生入死,鞍前马后,征战沙场无不是奋勇当先。

    此等良将,谁人不爱?

    但换一角度,江表诸将对于孙氏的忠诚也毋庸置疑,现陆逊需要他们自行选择后路,关平担忧或许有部分将领会誓死不渝的效忠于孙氏而以死相报。

    那将是莫大的损失也!

    只不过。

    陆逊执意如此,关平也没太好的办法,思虑再三也只得应允。

    ……

    三日后。

    泾县城门大开,城门两侧吴军甲士林立,手持长戈屹立两侧,而城楼上方也是换成了大汉旗帜随风飘扬着,主将陆逊正手捧着印绥领着诸将等待着关平率大军的来临。

    须臾间,一面面战旗当先显现而来,精锐的汉军将士结成一个个整齐划一的军阵,阵间的一位位士卒手执着长戈、背负箭壶,腰悬环首刀迈着坚铮有力的脚步声接踵而至,精气神极为高傲饱满。

    汉军迎面散发而出的总总气势,顿时令城前的诸吴将振奋不已。

    汉有此强军,己方败得不冤。

    待关平胯乘赛风驹抵达城前,陆逊连忙上前高声拜道:“败军之将陆逊参见关将军,现正领诸将等候将军。”

    陆逊一拜,身后诸将亦是纷纷效仿行礼。

    见状,关平也立即跳下良驹,双手扶着陆逊鼓励着:“好啊。伯言具备经天纬地之才,对内可为宰辅,治理国家,对外可为将平定一方,我大汉既得伯言归附,日后定能剿除国贼曹氏,还定天下。”

    “将军过滤了!”

    话毕,关平也徐徐接过了印绥,预示着他正式接管了之后接近两万余众的吴军将士。

    随后,关平又一一见过吴军诸将,如留赞、宋谦,丁奉,徐盛等将都接受了归附大汉旗下。

    但亦有孙氏死忠,如朱然、朱桓,朱异等众也表示不愿归附汉室,而是选择了弃离军旅,回归田间而隐居乡野。

    对于他们的选择,陆逊自然没有反对,也欣然的应允了。

    一时,随着交接仪式的落幕,陆逊率部正式纳入汉室旗下,泾县自是宣告平定。

    紧接着,关平又以陆逊的名义向正在山阴坚守的贺齐、吕岱书信一封以为劝降,最终二人一番商议在陆逊的劝说下,愿意献降。

    至此,荆州军自关平率部顺江直下东征开始,总计历时接近四个月的征讨,而全部平定。

    孙氏灭亡,大汉领地忽然暴涨了一倍之多,也随之面临着了防守上的压力。

    以前,尚且还有孙氏的牵制,可令曹魏方面投鼠忌器,但现在随着南北对峙,却也全线与魏军接壤。

    此事算有利有弊吧!

    有利的一面便是灭亡了孙氏,那己方的后顾之忧将荡然无存,后续没有了吴军虎视眈眈的窘迫,也可全心全意调兵遣将北伐。

    弊端却也是防守难度上成倍增长。

    由于淮南、广陵等地已是曹魏治下州郡,所谓“守江必守淮”,若没有了淮河支流的防线,那长江在北军勉强,便不再是天险,反而成为了突破口。

    或许许多人不清楚,但事实上,长江可易于北军的突破口众多,千里大江又焉能守得过来呢?

    另一面,也由于长江中下游从采石矶开始水流流向便发生了转折,水流相对较缓,北军渡江也容易了许多,不仅如此,由于长江以南的江东之地大山分割下却导致各平原间难以有效协同作战。

    此等情况,也更容易被北军集中于一点突破。

    北军可集中兵力猛攻一点,南军则需要分兵守备长江各处,此消彼长下,北军自然大占优势。

    这也是为何历朝历代划江而治者,南朝往往会被北朝所灭的关键原因。

    更关键的是,似皖口、濡须坞,濡须口这等战略港口都位于江北地区,若夺之则能作为南军攻伐江淮的主要进军路线,再不济亦能成为防守长江天险的关键地带。

    若一旦失之,则南方危矣!

    纵观孙氏立足江东多载,孙权几乎一直在陈兵这几处战略港口与魏军鏖战,目的便是不让魏军有进占的机会。

    因为一旦曹魏据有,那江东将永无宁日。

    现在关平收复了江东诸郡,他自然首先也考虑到了防御的问题。

    据分析下,现下局势对己方太过不利,由于魏军的趁火打劫下,虽然夺取江东的计略功败垂成,但却是纵兵牢牢将濡须坞、濡须坞口进占,若不是关平率兵大破文聘导致其失守皖口,那目前局势将会越发雪上加霜。

    不仅如此,曹魏现下还占据了广陵、合肥等重地,这些重地皆是在长江边上,长江现在没有了淮河防线的军事缓冲,一旦曹魏大军来犯,那关平或许辛辛苦苦兴复的吴地,恐怕会面临崩溃的局面。

    但如果能将战线推进至淮河流域,那么长江便可作为运输通道,水军的重要性、优势便显而易见了,甚者更是可以连通境内所有平原而让军队协同作战。

    不仅如此,三国时代的淮河流域水量发、面积宽,关键是支流密集,极为适合拥有水师之利的南军发挥,曹魏缺少水师反而难以逾越淮河天险。

    关平还细细想着:“若我军能推进至淮河流域,还能利用各支流水道迟缓魏军的进攻,并同时派遣游兵进行骚扰,彻底发挥水师的特性,若不能推进则不仅这些优势荡然无存,反而还要面临敌军无休止的侵袭。”

    “更何况,魏军若争江淮之地则势必远道而来,那时早已成强弩之末,而反观我军补给线也极短,更容易进行反击。”

    “若是继续让曹魏据有淮南、广陵等江北之地,他们便可以颖水、汴水等支流为补给线直入淮河流域,那么对于江淮大战来说,我军也会陷入不利得局面。”

    想到这一系列问题,关平自然想到了久居吴地的陆逊,便立即召见以商议对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