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76章 辽东边墙、边外与奴儿干都司
曾朝节留在李成梁身边,也就是辽东总兵官的驻守地辽阳,而张懋修随努尔哈赤去了建州左卫。
从曾朝节的调查资料中得知,也是张懋修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
大明王朝对辽东以及辽东边外地区的管制,实际管理得体的只有辽东,对其他地区的管理已经十分松散了,这个工作名义上交由奴儿干都司负责。
为什么说是名义上?
因为奴儿干都司真正起到实质性管制作用的只有初期那二十五年时间。
后来对辽东边外实际上的管理,已经交到女真各部和蒙古各部的手里。
建立奴儿干都司的是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以好战著称,不过他当初建立都司管制的对象是蒙元残余势力。
永乐九年,即1411年,明成祖远征蒙古,决定在东北地区建立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来统管辽东边外,治所便选在元朝的征东元帅府。
也就是奴儿干城。
明成祖来到这里之后,继续奉行“天子守国门”的政策。这样,辽东边外的奴儿干都司就应运而生了。
辽东边外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指的是大明修筑的辽东边墙之外的广阔地区。而大明的辽东边墙,是为了防备蒙古兀良哈和女真各部的侵扰而修建,西起绥中铁场堡,东至鸭绿江边,全长共计一千九百六十余里。
建州部以及海西女真四部,便是居住在辽东东部边墙之外。
具体来说,建州部居住在辽东东部边墙抚顺关之外,海西女真居住在“开原南、北两关”之外,其中海西女真哈达部居住在开原东北,贡市在广顺关,故称南关;海西女真叶赫部住在开原北,贡市在镇北关,故称北关。
当初这些都在奴儿干都司的管辖范围之内,现在名义上也是,但实际上大明已经失去了有效控制。
奴儿干都司管辖范围有多大呢?
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和图们江上游,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的那一大片广阔的地区。
(注大致包括现在的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东北部分,以及西俄罗斯局部、乌苏里江以东、外兴安岭及以北地区,十分辽阔。)
奴儿干都司辖区内广置卫、所,作为都司所属的地方军政建制。当下,奴儿干都司辖区内有卫384、所24、站7、寨1,可谓缤纷错杂。
奴儿干都司建立初期,大明每年都会派官兵到那里镇守,管辖结构也很健全。在奴儿干都司的震慑下,元朝残余势力不敢再侵犯大明国土。
然而,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当政的时候,逐步废止了奴儿干都司。
“仁宣之治”,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的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是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可这种盛世的背后,付出的代价也十分沉重,明宣宗将奴儿干都司迁址到开原。朝廷的正规军撤出后,辽东边外便转由女真部与蒙古部自行管理。
明宣宗当初为何放弃奴儿干都司呢?
第一,他认为那里是苦寒之地,类似于鸡肋。站着这个区域,既不能为国家的发展带来利益,还要派兵把守,浪费了国家很多财力物力。
第二,元朝的残余势力因为内讧争斗,没有时间侵犯明朝。所以明宣宗认为以军事为目的的奴儿干都司,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就失去了意义。
第三,明宣宗认为该休养生息,不再继续发展成祖的扩张事业,于是选择放弃一些浪费钱财的地方。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明宣宗先是放弃了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继而又产生放弃奴儿干都司的想法。
朝廷一旦放弃管制,也不驻军派官员,发展到现在就更难以掌控了。
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但张懋修感觉自己也领会了朱翊镠的意旨,就是让大明军队协助努尔哈赤统一这一大片广袤的地区。
原来是分散打乱以便易于控制,如今朱翊镠思路变了,又要重新统一组合起来——这个任务交由努尔哈赤。
但前提是必须保证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对大明的绝对臣服,稍有不臣之心,朱翊镠就要动手。
这也是为什么要将他安插在努尔哈赤身边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懋修当然懂得,不然他又不懂打仗,为何将他放在努尔哈赤身边?努尔哈赤雄心勃勃,眼中只有征战。
努尔哈赤是昔日建州左卫指挥使猛哥帖木儿六世孙,如今建州左卫指挥使还在他父亲塔克世手里,而努尔哈赤是建州左卫的龙虎将军。
大明洪武、永乐、宣德三朝,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积极经营和开拓辽东都司辖境之外的广大地区。进入正统以后进入被动防守阶段。
自弘治朝起,建州与海西女真与辽东明军的冲突日益减少,而由朝贡形成的贸易关系则日趋活跃。
居住在辽东边墙之外的建州三卫经济发展迅速,他们使用的铁质农具、日常生活用品之类的,主要依靠对明朝的朝贡贸易来获得。
建州女真前往京城朝贡的人数,通常有数百人之多,他们向大明进贡马匹貂皮等土特产,然后通过赏赐的方式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
除了朝贡,女真各部也进行各种物资交易活动。截止目前,大明在辽东设立与女真人交易的马市有五处
镇北关(开原城东北70里)、清河关(开原城西南60里)、广顺关(开原城东靖安堡)、新安关(开原城西60里庆云堡)、抚顺关(开原城东30里)。
在马市贸易中,最受欢迎的商品是女真人的貂皮和大明制造的铁器。
当然贸易过程中也有摩擦纷争,古勒寨之战的爆发就可以看作是互市贸易矛盾纷争的积累最后扩大为战争。
此时辽东边外,女真部落可谓群雄四起,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就有五个大部,即苏克苏浒河部、浑河部、王甲部(又称完颜部)、董鄂部、哲陈部。
海西女真有扈伦四大部落,即乌拉部、哈达部、叶赫部、辉发部。
除此,还有窝集部、库尔喀部、瓦尔喀部等东海三大部。还有讷殷部、鸭绿江部等长白山三大部。
概括起来,辽东边外的女真分为四大部分建州女真五大部,海西扈伦四大部,东海三大部,长白山三大部。
其它像苏完部、雅尔古部等小型部落还有许多许多。
总之,努尔哈赤以建州部所在的鸭绿江流域为中心,将由南向北,自西而东,逐步扫除这些部落。
……
。
ps1、关于辽东。
辽东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从不同角度解释有不同的含义。
如《中国历史大辞典》解释为“泛指辽河以东地区,与辽左同意。”这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出发作出的解释。
而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则这样解释“地区名,指今辽宁省东部地区。”这是从行政区划(人文地理)的角度出发作出的解释。
两种说法都不够科学严谨,前者没有指出辽河以东到何处为界,朝鲜半岛是否也算在内?而后者仅是用现在的行政区划来解释,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并没有考虑。
参考各种观点,多数人认为可以将辽东分成古辽东、自然地理角度的辽东以及行政区划上的辽东。
古辽东,是指战国时燕设辽东郡之前的辽东,其地理范围西起燕山、滦河以北,东至今朝鲜清川江一带。
自然地理上的辽东,一般指辽河以东至国界为止的地区。
行政区划上的辽东,在不同时期辖区也不同,燕、秦、汉、魏、隋等朝指辽东郡,东汉时又有辽东属国都尉,西晋时有辽东国,元时有辽东路,明时有辽东都司和辽东镇,不同时期的辖区不尽相同,但辽东主体是辽宁境大部分地区没有太大的异议。
ps2、不说了,求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