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搅局
晚上的这顿团圆宴来了不少人,除了宫里的这些弟弟妹妹们,还有不少宫外的宗室子弟和家眷。
见到能站起来且还能直立行走的朱恒,这些人无一不意外不吃惊,很快,朱恒就被这些宗室子弟围住了,因为谁都清楚,朱恒能站起来意味着什么。
偏皇上为了让朱恒和这些兄弟们好好处处,让朱恒和朱悟坐在了一张案几上,旁边几张案几上坐着的是朱悯、朱恪、朱愉、朱慷、朱忆等人。
这顿饭朱恒吃的很不自在,这么多年清冷惯了,突然间兄友弟恭的颇有点不太适应,更别说,这种兄友弟恭是建立在利益的前提下。
曾荣也不自在,她和吴楚越坐在一起,先不说两人之间因为出身带来的性格差异,就冲朱恒这些年所受的伤害,曾荣也不可能和她相见如欢。
好在曾荣身后是和她有过两面之缘的李洇,她是淮南王世子朱愉的妻子,也是李漫的妹妹。
而李洇因为兄长李漫之故本就对曾荣颇有好感,如今见曾荣远离归来,又有如此大好事,自是为她欢喜不已,没少拉着她问她这两年的见闻。
如此一来,一旁坐着的吴楚越就更别扭了,她出身高贵,从小被众星拱月惯了,刚成亲那会就极度不适应,因为落差太大,进宫后非但没有人再捧着她了,相反,她还得看别人的脸色。
好在那会母妃受宠,需要她看脸色的人不多,也就太后、皇上和皇后三人,咬咬牙也就忍过去了。
真正的难堪是他们搬出宫后每天进宫来向长辈们请安,昔日曾经笑脸相迎的后宫嫔妃们一个个的看到他们恨不得退避三丈外,生怕和他们粘连上。
还有今日也是,明明同样是孙媳妇,曾荣受到的礼遇却远远高于她,这倒也就罢了,人家是皇嫡长子妃,未来的太子妃吗,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
真正令她不平和失落的是皇上对曾荣毫无顾忌的偏爱,这同她婚前从长辈们接受到的信息不对等。
她心里明镜似的,长辈们之所以同意这门亲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皇上对母妃多年如一日的偏宠和对朱悟的看重,谁都清楚朱恒残疾了被排除在太子之外,王皇后的儿子还小,运作好了,朱悟不是没有机会。
而今日一看,皇上对朱恒虽没有多明显的偏疼,但对曾荣绝对是偏爱了,且还是毫无顾忌的偏爱。
吴氏颇有些不解,她知晓曾荣曾是农家女出身,做过绣娘,也做过皇上身边的女官,她不明白的是,皇上既然如此喜欢曾荣,为何不直接把她留在身边,干嘛还把她嫁给朱恒。
她听母妃说过,倘若不是曾荣,皇上未必会想起这个儿子,是皇上的爱屋及乌才让朱恒有了翻身的机会。
如何可倒好,不仅是翻身,朱恒还站起来了,她不傻,一个坐了这么多年轮椅之人能重新站起来意味着什么,她已经预感到又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到来,不知道这一次又会牵连到谁。
说来也够讽刺的,母妃汲汲营营了二十年,结果却被一个横空出现的农家女搅了局。
每次念及此,吴楚越就对母妃生出一些怨念,她一直认为是母妃的乱吃飞醋把曾荣推向了朱恒,否则,凭皇上对曾荣的偏爱,肯定会把曾荣留在自己身边的。
事实上,她也曾开口问过母妃,皇上为何不自己收了曾荣,母妃说貌似皇上对曾荣只有父女情,并无男女之情,而这正是她困惑之处。
彼时吴楚越还不信,可今日看皇上和曾荣之间的相处,确实不似君臣也不像翁媳,然而也不是父女,她对那些公主们冷眼旁观过,哪个见到皇上不是小心翼翼的,不说噤若寒蝉也差不了多少。
唯独曾荣不一样,她同皇上说话很随意,别人不敢驳的话她敢驳,有言语不和之处也敢碡去,偏皇上也不生气,或者说,生气也是装装样子。
这就奇了。
吴楚越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只见旁边的曾荣忽然站起来,原来是太后问她今日的菜式如何。
“回皇祖母,很好,两年没吃,真有些想念宫里的味道。”曾荣躬身回道。
“行了,别口是心非了,朕见你就没吃几口。说说吧,这南边的菜肴究竟比宫里的强在何处?”朱旭问道。
“回父皇,也不能叫强,各有各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没法比较。饮食也是一种习惯,从小吃大的东西,即便后来有短暂的改变,可一旦回归本位,还是会遵从自己的习惯,这是一种本能。若真要儿媳说出点异同来,那就是南边冬天也有各种新鲜菜蔬,这点比北方好。”
“还行,没有数典忘祖,朕以为你去了南边几天,连自己的家都忘了呢。”朱旭冷哼一声。
“回父皇,儿媳的家本来就在南边。”曾荣驳了一句。
“嗯?”朱旭拉长了音,一记冷眼扫了过来。
“回父皇,那是之前,如今出嫁从夫。”曾荣瞬间变脸,乐呵呵地改口了。
“说到出嫁从夫,母后,儿子记得民间好像有个规矩,新妇进门都要给夫家长辈们做顿饭,儿子没记错吧?”朱旭转向太后,说道。
曾荣一听这话,忙出列走到太后的案几前,替太后斟上一杯酒,这才移到朱旭和王皇后的案几前,也替他们满上,“回皇上,您也说了,那是民间。不过皇上若是想尝尝儿媳的手艺也不是不可以,您直接发句话,儿媳还敢不遵不成?说吧,想吃什么?”
“朕想吃的多了,还是先问问你会做什么?”朱旭吹了吹胡子。
“成,儿媳明日捡两样拿手的做了给父皇送去。”曾荣痛快地答应了。
看到这一幕,吴楚月突然明了一件事,曾荣和皇上之间就像普通的家人一样,有些像她在家和父母之间的相处,可以随意撒娇,随意撒赖,说错了话也不打紧,互相之间都不会真计较。
这可真是邪了,一个乡下来的小村姑,何德何能能修到如此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