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薛禅耶律楚材 结伴谒长春真人4
听了耶律楚材的见解,长春真人和德薛禅也高度认同,却没有说话,想听这个年轻人接下来的分析。
“陈寿在《三国志》上,对诸葛亮的评价很客观: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他的特长是治理百姓,却热衷于打仗,当时的蜀国百姓,摊上这么一位丞相,是多么可怜啊!”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又换了一个口气,“当然,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不愧是天下丞相的表率,特别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不得不让人佩服啊!”
“我对时下的贬曹褒刘之风,也看不懂啊!曹操英雄一世,还会横槊赋诗,都说明珠出蚌,他的几个儿子也卓尔不凡,曹丕、曹植会写诗,曹冲会称象。而刘备呢,除了假腥腥的流泪,赚取一些同情,还会什么啊?他的儿子刘禅,就更不用说了,竟然闹出了‘乐不思蜀’的笑话。老子英雄儿好汉,曹操和刘备的水平,只需看他俩的儿子,就高下立判了!”长春真人不无愤懑。
耶律楚材感叹说:“真人讲得对,这都是皇帝老儿的偏向,直接影响到了评书人的倾向,而导致的结果!”
“耶律晚辈,以你的年龄,就有如此见识,一旦有机会的话,也会是一代良相啊!”德薛禅若有所思地说。
【收集免费好书】【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长春真人有些敏感:“德薛禅首领,成吉思汗统一了草原,蒙古国的人也少,会不会学当年的蜀国,接下来攻打人口多得多的金国和南宋啊?”
“蒙古人是少,却全是骑兵,且来去如风,与汉人的步军自是不同。”德薛禅只得答道。
不知不觉,大家都聊到了半夜,海风吹来,山中有点寒冷,长春真人意犹未尽:“我们三人,不如作彻夜长谈如何?”
“好,我赞成。”这提议正合德薛禅之意。
“我也赞成。”耶律楚材也附和,“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有一个建议,你们两位长者,一位是游牧民族的智者,一位是农耕民族的智者,见面也确实不容易,不如各留一首诗,彼此都惠存起来,让后人知道会晤这件盛事。我这个晚辈,也写一首吧,好沾沾两位的光,希望后人通过诗,也知道有我这么一个人存在过。”
“好,如此甚妙。不过,年轻人,也别自谦,你也是渔猎民族的智者啊。”真人立即叫醒隔壁睡得正香的两个弟子,一个开始磨墨,一个重新煮茶。
耶律楚材很快就写好了,诗是这样的:
光作箭来月作弓,
东南西北自此同,
君王了却苍生事,
共浴清辉岂梦中。
接着,德薛禅也写好了,耶律楚材帮着念道:
羌管鸣笳次第怨,
那堪老马犹嘶风,
草原兵燹何时止,
琴声似水月明中。
长春真人也写好了,待两位客人的念了之后,才拿了出来:
兔去乌来西复东,
韶华几度夕阳红,
浮生一梦两嘉客,
莫笑煮茶话骏雄。
三人相互看了,简单地探讨了一下,得出以下的结论:耶律楚材毕竟年轻,廓落有大志,诗也有新意;德薛禅亲历过战争和屠杀,悲悯之心跃然纸上;长春真则主动承认,诗落了俗套,比两位客人差,仅仅只是记事而已。
阅历不深的耶律楚材,没有看出长春真人的苦衷,而德薛禅却很明了。
道家追求清静无为,作为有非凡影响力的长春真人,当然也有苦衷,不便表露自己的心迹,只能以敷衍记录的形式,随意写了一首而已。
与长春真人熟悉后,德薛禅才讲出了此行的目的,一是看望名动天下的真人,二是拜托一件事,希望有机会的话,能够帮着劝诫成吉思汗,希望在以后征伐中,能够悲天悯人,尽量少杀人。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他还坦承:“我已离开了成吉思汗,希望能帮天下苍生,做最后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长春真人表示理解,而正热衷于功名的耶律楚材,则有些疑惑:“首领,这又是为何啊?”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旺,不善也。我也想像长春真人一样,寄身于林泉,过餐霞饮露,烟云供养的生活啊!”德薛禅叹道。
经过短暂地接触,长春真人对这位从草原远道而来的智者,也产生了敬意,于是慨然应允:“人的向善之心,如葵藿倾阳,且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首领不辞辛劳,从草原来拜托此事,我岂能无动于衷?如果有机会的话,愿以无为之教,化有为之士,一定与成吉思汗见上一面,劝他敬天爱人,多行仁义的。”
离开崂山后,德薛禅为耶律楚材写了一封推荐信:“耶律晚辈,蒙古大军攻下中都后,希望亲自将这封信,交到成吉思汗手上,一定会受到重用的。你是一匹具有昂昂千里之姿的良马,我所起的,仅仅是伯乐一样的相马和推荐作用。”
耶律楚材答应了,并接受了推荐信:“成吉思汗攻下金国的中都后,我愿意为蒙古国效力,也希望一展胸中经纬。”
两个目的都达到了,德薛禅如释重负,便告别了耶律楚材,来到了兴安岭,在他的有生之年,见了老朋友忽鲁最后一面。
两个老朋友,一起进入兴安岭,又打了一次猎,德薛禅才离开了。
从此,这位草原上的智者,就不知所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