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
然后宰相韦昭度带着中央军担当主力,顾彦朗、王建等地方武装负责协同作战,开始了对陈敬瑄的围殴。
王建这次可以大展拳脚了,他再也不用像上次一样偷偷地攻打陈敬瑄了,这次他可以理直气壮地、大摇大摆地、尽兴地去打人。所以说有了朝廷出头,事情就好办多了!
接下来王建像开了挂一样连战连捷,他先是在新繁击败了眉州刺史山行章的部队,俘虏了一万多人,紧接着又击败了陈敬瑄派来的五万援军。陈敬瑄大怒,又发兵七万增援山行章。
山行章这次被打怕了,虽然他现在兵力上远远超过王建,却不敢主动出击,因此给了王建养精蓄锐的机会。
在双方对峙百余日后,王建发动突袭,再一次大败山行章。山行章这次也不逃了,直接破罐子破摔,投降了事。
王建又一次兵围成都,这次围城的兵力达到了十五万!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问,打仗的主力不是韦昭度率领的中央军吗,怎么上文一直在提王建,韦昭度呢?
韦昭度是名义上的主帅,打仗的主要是王建;中央军一开始是主力,但后来因为战力不足,渐渐成了替补的啦啦队,负责摇旗呐喊而已。
所以说军队的素质很重要,主帅更重要,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朝廷也不是没有将帅,只是这些将帅打了几场胜仗翅膀硬了之后都去闹独立了,前文的李茂贞、这里的王建都是这种货色,你让朝廷怎么办呢?
所以说问题的症结还是在制度上,当下的制度漏洞是武夫乱政的根源。
现在成都被围了,眼看着胜利在望,大家都很开心,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大家都笑不出来了。还是那句老话,成都不是那么好打的,韦昭度和王建两个人带兵围了三年,硬是没把这座城池攻下来。
从这里可得出两个结论:一方面,成都的城墙真的很牢固,城内的粮食也确实很够吃;另一方面,王建这老小子在磨洋工,他趁着围城的机会把西川的城池、部落全都收服了,实力进一步壮大。
现在的成都成了一座孤城,王建若有所思地望着宰相韦昭度,心想他怎么还不走呢,这老家伙如果不走,成都城打下来就是他的呀,我这到头来不是白忙活了吗。皇帝陛下啊,你快把他收走吧!
皇帝李晔没有令王建失望,他下了一道诏书,召韦昭度回去。为什么要这时候让人回去呢,因为三年的时间已经把李晔的耐心耗光了,他本来是要立威的,结果这么长时间硬是没把成都打下来,这威也就没法立了。
恰在此时,张浚要联合朱温打李克用,李晔认为那是一个新的立威的好时机,但是现在禁军都在四川呢,所以召韦昭度带兵回去参与另一场战争。
李晔在给韦昭度下诏的同时,也给王建等四川的军阀下旨,圣旨的意思很明白,成都不打了,让大家哪儿来的回哪里去,安安分分回家过日子去!
王建接到圣旨后做了一件事:抗旨不遵,他要继续打。
韦昭度一看王建他们不走,我也不走了,心想等你们打下成都后我进去做节度使,反正我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证书现在还揣在我怀里呢。
王建一看,不乐意了,接下来他要与韦昭度斗智斗勇。
说到这里,我们要先来看看王建和韦昭度两个人的关系。到目前为止两个人的关系还是非常好的,因为王建对韦昭度十分恭敬,在对方面前做小伏低,像侍奉自己的老子一样,不敢有丝毫马虎。韦昭度对此十分满意,认为王建是个乖后生。
而王建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之所以这么委屈自己,纯粹是扮猪吃老虎,想要借用韦昭度的号召力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他的目的是什么呢,很简单,夺得西川的地盘。
现在西川只剩下一个成都没有打下来了,韦昭度的价值也发挥的差不多了,王建没有理由再演戏给对方看。更何况对方现在完全没有看清形势,竟然留下来做王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这怎么可以!王建对绊脚石的态度十分坚决,那就是狠狠地把对方踢开。
王建对韦昭度说:“韦相,既然朝廷已经下旨了,您就遵旨回去呗,行军打仗这种脏活儿累活儿交给我就可以了。”
韦昭度:“没事的,我还能行,怎么能把这么重的担子压在你一个人身上呢,我肯定要替你分担一下嘛!”
王建:“其实真的不必,这里风吹日晒的哪有朝廷里舒服,相公您还是回去吧!我可以派兵护送您。”
韦昭度:“攻城到了这么关键的时刻,我不能走,我走了不就成了临阵脱逃了吗,你小子要陷我于不义不成?”
王建:“哪儿能呢!我纯粹是关心相公您。”
韦昭度:“若真的关心我就帮我把成都打下来,进了城之后我会好好地奖赏你!”
王建没辙了,和韦昭度比耍太极的功夫自己完全不占优势啊,那就只能来硬的了。
王建开始向对方发动恐怖袭击,派人暗杀了韦昭度的亲兵。
韦昭度找王建理论:“我的亲兵失踪了,你知道他们去哪里了吗?”
王建:“死了!”
韦昭度:“怎么死的?”
王建:“被我的人杀的。”
韦昭度:“你好大的胆子,想要造反吗!”
王建:“不好意思,不是我下的命令,他们饿了,想要吃人肉,我管不了啊。”说完用阴森的眼光不停地打量韦昭度,似乎在目测对方身上有多少肉可以吃。
韦昭度吓坏了,立刻把西川节度使的一整套证书丢给王建,当天就带上禁军往京师赶,生怕走晚了会被王建吃掉。
王建跟韦昭度说一声:“你别走太快,我派人送送你。”
韦昭度快马加鞭,走得更快了。
王建真的派出了一支军队跟着韦昭度,却不是为了送行,这支军队到达剑门关后就停了下来,安营扎寨驻扎在了那里。
剑门关是什么地方呢,这是中原地区通往四川的必经之路,守住了这里,也就扼断了中原与四川的通道。王建要关起门来谋发展,他要雄踞四川,搞独立!
送走了韦昭度,王建继续围困成都,大有海可枯,石可烂,不打下成都非好汉的劲头儿。
城里面的人受不了了,王建的干爹田令孜上城喊话:“王八呀(王建外号贼王八),呃,我的意思是说,王建啊,我们父子感情一直很好呀,现在怎么走到这步田地了呢?”
王建一听,这是要套交情投降了,立马顺杆儿而往上爬:“义父啊,我一直把你当亲爹来看待,但朝廷有旨,让我来讨伐叛逆,君命难违啊,你说我能怎么办呢?”
田令孜:“难道没有其它办法了吗?”
王建:“办法还是有的,您老人家把城门打开,咱们什么都好商量。”
田令孜说:“这个不急,我们父子两个好久没见面了,晚上我到你大营里来找你叙叙旧,你让手下们长点眼睛,别把我这把老骨头射杀了就行!”
当晚田令孜果然到大营来找王建,他不是空手来的,随身还带来了西川节度使的证书(虽然是过期的)。随后两个人在大营里讨价还价,敲定了投降的一些细节问题以及投降后的安置问题,田令孜谈到深夜才回城。
第二天陈敬瑄大开城门,出城投降,王建入主成都,自称西川留后。
王建成了最后的胜利者,胜利者有一项权力,那就是可以把自己说过的话当放屁。王建本来是答应过要保全田令孜、陈敬瑄两个人的荣华富贵的,但他在成都站稳脚跟后就向朝廷上表,请求诛杀二人。
李晔收到奏表后只回了两个字:“不准!”开玩笑,之前不把朕的旨意当回事,现在打下地盘来了就想来借朕的刀杀人,你这既当了**又要立牌坊的厚脸皮是怎么修炼出来的!
王建还不死心,奏表像是不要钱似的(确实也花不了几个钱)一口气又上了几封。
李晔的回复很统一:不准,不准,就是不准!
王建发火了,既然不能光明正大地杀人,那就偷偷地杀吧!
王建私下里把田令孜、陈敬瑄兄弟俩给杀了。
田令孜还是有点骨气的,他知道难逃一死,向来行刑的人说道:“我好歹也是经历过大风浪的人,做过十军观军容使,你们杀我可以,但要按规矩来!”然后把提前做好的绳子交给对方,最后被对方勒死。
王建刚占领西川,东川那边儿又出事了。
东川是王建的好兄弟顾彦朗的地盘,顾彦朗得病死了,他的弟弟顾彦晖继任。权力交接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出事,东川果然就真的出事了。
具体来说,是有人起兵造反。造反的人是杨守厚,当时是绵州(今四川绵阳)刺史,这个杨守厚是宦官杨复恭的诸多养子之一,很有一些势力,他想要在顾彦晖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夺取东川,因此率领大军向东川的治所梓州进军。
顾彦晖大惊,向西川的王建求救:“哥哥,弟弟要被人打了,你快来救我!”
王建:“没问题,你王哥这里别的没有,就是兵多,等着哈!”
王建派出了华洪、李简、王宗侃、王宗弼四员大将帅兵增援,这些增援的部队怎么看都有些小题大作,因为他们的声势太大了。
其实声势大也很正常,因为王建有自己的打算,在大军开拔的时候王建拉住大将李简嘱咐道:“杨守厚成不了大气候,你们打败他之后顾彦晖一定会出来犒军,你们趁机把顾彦晖抓了,吞并东川!”
既然要屯兵东川,出动的军兵肯定是越多越好。
看到没,醉翁之意不在酒,王建才更占领西川一个月,现在又打起了东川的主意,而且这个东川还是自己好朋友的地盘,心狠手辣,野心勃勃,不服不行啊。
西川的大军浩浩荡荡开拔了,王建说的对,杨守厚确实成不了大气候,被西川大军接连攻破七座大寨,灰溜溜跑回绵州去了。然后李简等人就派人给顾彦晖送信,等着对方出城来犒军。
但是左等右等,这里天都要黑了,对方硬是没有出城的意思。最后等来了城内的一个信使,信使转达顾彦晖的话:“各位将军,不好意思哈,本来是要出城来犒劳大家的,但我病来如山倒,现在起不了床了,这犒军什么的就免了吧,以后请大家吃饭赔不是,不好意思啦啊!”
李简等人面面相觑,只能带兵回去了。
话说顾彦晖难道真的病了吗?当然没有,原来之前有人给他通风报信,把王建的计划都告诉给了他,知道了这个惊天大阴谋的顾彦晖肯定不敢再出城了。报信的人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王建这次派出的四员大将之一——王宗弼。
王宗弼是王建的养子,按理说没有向对方泄密的动机,他也许是觉得王建事情做得不对,也许是和顾彦晖关系很好,但无论如何吧,他的这次泄密行为,在日后救了自己一命。具体的事情我们以后再说,现在我们把视线转移到朝堂之上,看看昭宗皇帝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