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红桃绿柳垂檐向(3)
他翻开盖子。
唐襄借给妻子的是一件湖蓝色的衫子,稍稍绣了些浅色的花,差不多是素地;已经是她衣衫中算得上浓艳的,但不是十一爱穿的颜色。十一爱美,嫁过来时带的衣裳锦绣烂眼,不纹不绣的从不上身,爱用枫叶红、席荻绿。他平素忽视妻子的衣着,那一夜竟完全没有察觉她换了衣装。而那盖子一掀开,这衣裳上唐襄的气味霎那间扑满了他的鼻,他站在那里,瞬间惘然又迷乱了。
梁乌梵垂着头,把手插在衣裳里静息了许久,又将第二层打开。
里面的干果倒还没坏,小饼已经不新鲜了,不能再送人。他坐下来拈起妻子手作的点心,忽的悲从中来,心想这女子嫁给自己真是不幸。如不是年少时爱慕虚荣,以为娶妻生子才算得真正成了男人,怎会那样爽快地应了别人给他谈下的亲事。甚至娶了十一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觉得家里的娇妻幼子如同身上的好衣美剑一般,谁谈起来不是一脸的艳羡。
都不是那样的,全不是那样的。
他后悔少不经事时的早婚,天下更有多少男子与他一样;有多少男子与他一样,便有多少女子被他们辜负。
他呆坐着,把小饼一点点掰碎了塞进嘴里,没太尝出馊坏,只觉得饼过分的甜;十一怀孕时也爱吃这样的甜?想着,眼睛竟然有些酸。他之前倒从未为十一觉得委屈过。
吃完了,把唐襄的衣裳和妻子附赠的首饰一并收在了自己的书房里,出门看弟子们操练去了。
他想起以前他与上官武有过一段对话,阁主说女人的衣裳乃是能招魂的,不要轻易放在自己房里,她会来。也不要轻易地脱去她的衣服,你剥了她的魂,她必惦记。当时还不觉阁主脸上的苦笑是什么含义,方才将唐襄的衣裳收进自己柜子的时候,他却忽然想起这件事,懂了。
晚间去教主阁用饭,才一踏进门,他就看见三阁主四阁主五阁主纷纷挤在座前,怀里抱着自家的孩儿。这一群男子抱着儿女,看起来分外可笑,他一时没忍住,笑道:“你们这是怎么回事,都和三阁主一样没了老婆?”他和房瑜亲近,随口就说这样的笑话。
房瑜抱着黛黛幽幽地说,便是有老婆,是拿来养我的孽种的么,我麻烦不起夫人。
梁乌梵坐到廊下脱靴,从鼻子里发出一声笑来,道,你也是没有夫人可以麻烦,才这样说。
他其实早已猜到这群男人带着儿女来此是为什么。连城做了蚀月教的大弟子,其余人自然也要为自己的孩儿谋点什么。当下一言不发地坐到自己位上,一屋的人他都视而不见,只对着房瑜笑了一下,说道,我还是最喜黛黛!
房瑜点头道,这就对了,我也最喜欢黛黛。
房松黛比连城大半岁,眉娟目秀,口齿伶俐。芳山也不是没有盘算过,但房瑜舍不得送她去天枢宫。自从房瑜对其说过黛黛的来历,梁乌梵也不禁多看黛黛几眼;黛黛三岁了,脸上骨肉渐渐明晰,虽说别人不疑心,但这确实不是房瑜的女儿。
这会是上官阁主的女儿么?他倒也看不出来。上官武生得女相,但凡是个长得明艳的女孩儿,都可以说是像的;若是眼梢还有些吊,那就更像。可是想得太深,就会觉得他们愈来愈像,无端增添许多莫须有的怀疑,反而看不懂了。
他这时想到那还未出世的孩儿。这孩儿会长得像他么?他想了想自己身上似乎也没什么出格的体征,不像阁主那样有一双惊人的凤眼。白露浓谈起他,总说“梁哥哥第一眼是看不出有什么特别”,房瑜也总是笑他不如自己长得好,难怪不涉风月事。
人们要怎么发觉这是他的血脉呢?若这孩儿恰巧生得真的一点也不像他呢?孩儿生下来是要姓什么,难道也要跟着上官武姓?岂不荒谬,教主再宽仁,也不可能同意这事……可是他为何就那样在意人们的看法,为何希望他们觉察、希望唐襄能站出来澄清呢……那孩子是不是自己的真有那么重要吗,黛黛亦不是房瑜的女儿,或许果然是阁主的……不会是阁主的,怎么会是阁主的!
他快要被自己这可恨的欲望折磨疯了,这孩子身体里流的究竟是不是他的血,他对此无法释怀。全不知这种念头是哪里来的,只是控制不住。到最后,他只能逼着自己往别处看,紧紧皱着眉头。房瑜看着他方才还面有悦色,这会儿又九曲十八弯地一阵变化,又笑了,且不知这人脑子里洪水似的冲过什么想法,但不去说他。他知道梵每在心里连想一串事,到最后就会用这个愤怒的表情作结,别人容易被这骇住,只有他知道梵的心里又有小人儿在打架了。
这夜莺奴来厅里用饭,一进门见了这花团锦簇的模样,也很吃惊。敲带着梁连城下课,这二三四五阁主的孩儿齐聚一厅,真是好不热闹。这梁连城见了父亲,毫不亲近,独自轻车熟路地跑去后厨拿饭吃。梁乌梵也不理会他,任凭他去。世上竟有这样形同陌路的父子,放在满堂馨宁中更是奇怪了,只是没人说。
莺奴令厨娘准备了孩子的碗筷,坐下来详问今日的光景。庞孟便点头先说道:“吾家小女小蝶,这月就满九岁了,拙荆见识短浅,从来只教她女红针黹,还未学过什么护身功夫。敲犬子也满五岁了,是该拜师学艺,因此今日领来叨扰教主,——也是试试他们的天分。”
谢昌玉也有长子五岁,早奔到厅堂角落里与庞公子玩在一处。他亦说道:“我这孽子却不是我要带来,是我家那位硬要送到教主这里。她腆了脸豁出命去求教主照顾,怎么办,我也是她结发的夫婿,这便从了她。教主且寻个理由打发了,属下也好跟家里婆娘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