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青春校园 > 光绪中华简介 > 光绪中华最新目录

第二四零章 夜谈

    </p>

    第二四零章 夜谈</p>

    从汉堡到柏林,从柏林到维也纳,到君士坦丁堡,到巴格达,到科威特,这样的一条线,将整个欧亚大陆一分为二,如果我的推测没有错的话,这条线的东方和西方,德国人都将投入极大的本钱。</p>

    地理上已经被一条苏伊士运河与欧亚大陆分离开来的非洲大陆,德国没有任何殖民地,但是显然他们也没有放松开来,布尔人身后很容易能看见德意志的影子。</p>

    可以说除了美洲之外,德国人的挑战无所不在。而也许正是由于嗅到了全面战争的味道,美国人缩回了往太平洋伸出的手,将萨摩亚群岛交给了德国人,安心的回到了自家的庭院经营好自己的领地。南部美洲还有很多不安份的因素,前些年在美国海军面前耀武扬威的国家也需要教训,虽然这些地方有着许多的欧洲因素的影响,但是美国人深信,如果世界大战爆发,这里将远离欧洲强权的注意。</p>

    德皇威廉二世有关各自大洲的领导国家的表述,并非是无的放矢。德美之间一定有了一定程度的默契,这从美国向德国出借两千九百万美元的外债就能看出。在放弃了萨摩亚群岛岛屿的利益给德国并同时借款两千九百万美元的背后,美国一定得到了德国关于某种事务的承诺。</p>

    由此可见,除了一支威廉二世梦寐以求的可以挑战大英帝国海上霸权的强大海军之外,德国几乎已经做好了全部准备。</p>

    这也是最近英国应付起来有些捉襟见肘的原因了。</p>

    当晚寝殿内,我召来了张之洞,载滢,善耆等人议定当前局势下国家应当采取的应对方略。</p>

    国内,特别是陆军界出现的亲德国迹象必须得到控制,德国人并非是国际主义大慈善家,他有他的目的,应当抓住这一时机,抓紧在军队中普及世界形势教育,在目前的儒家思想控制课程之外,额外加入世界局势的内容学习,至于教员人才,就用分配至各部队单位的帝国陆大毕业军官担任。考虑到帝国陆大就是亲德氛围极其严重的场所,所以课程方面,就以客观介绍世界争霸局势为主,而尽量不涉及到倾向性。陆军亲德要完全扭转是完全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个刚刚进入发展期的国家,在心理上对某个强国有所尊崇是很正常的。</p>

    陆军亲德的心理因素完全扭转也是不可能。我所要的,就是不要让这团火烧得太热,以免得被德国人牵连进足以埋葬过去发展成果的全面战争里。</p>

    而一个参谋制度的建立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国家大事需要预做绸缪,像这次德皇的赶鸭子上架,其实早就应该有应对预案提出来供决策层参考的,其余的各个方面,参谋部也早应该有所准备,譬如国家将来发展中的各种政策施行,外交政策的变数,战争准备等等方面。起先的时候肯定是各种方面均有兼顾,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分割出去。</p>

    否则如现在一样,最累的人始终是我这个最高级别的独裁者,其他的则是按照官阶大小决定疲累程度。</p>

    而在国际上,也要迅速的摸清楚德国集团和英国集团之间的现状及未来走向,迅速判断出战争可能爆发的时间,以及规模将在何种情况下波及中国。眼下中国没有跟任何国家签署共同防卫或者进攻的协定,唯一的一份就是与英国签署的针对俄国的共同防卫协定,但随着英俄关系的解冻,这份条约早已名存实亡。</p>

    但威廉二世此次来访,会不会要求签署一份两国共同进攻或是防卫的条款,这还是个变数,照理来说,他没有一开始提出来就不会有了。但是此人神鬼莫测的行事风格,还真叫人不敢完全放下心来。</p>

    所以,最关键的工作还是要由我来做,首先我要摸清楚他的底牌,他所要做的到底是什么?立即与英国开战我敢百分百肯定就连他都没有想过。</p>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德皇的言行与其说是他本人的主意,不如说是德国参谋部通过某种方法来迎合了德皇的性格,让他自发自觉地做出了这样的举止,而这背后,就是德国军政界,工业界,以及相当部份的容克地主阶级们的迫切需求。</p>

    容克地主阶级的代表是陆军,新兴的工业界的代表则是海军,这两种利益现在都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德皇只是他们的代表而已。</p>

    有鉴于此,针对德国的各个阶层,哪怕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也要想出一些措施来全面缓解他们的战争要求。我是知道历史结局的人,德国面临的将会是必然的失败,但却不能告诉他们历史的发展趋势,这也将是头疼无比的一件事。同时,对于德国的种种接触或者是帮助,又会引起大英帝国的反感,在这个时代,大英帝国远比后世的美国还要来的风光的时代,开罪这样的全球霸主的后果,除了德国集团之外,是没有人做这样的梦的。</p>

    张之洞也提出了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就是工业的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的问题,这也是他对于东南亚攻略持赞成态度的重要原因,他的幕僚班子显然替他做好了参谋,随着眼界的开阔,工业界慢慢的明白很多资源已经不是能自给的了,而东南亚的许多地方,正是帝国最好的资源来源,无论是从地理上来说,还是从成本上来说。</p>

    而销售市场,也面临着国内市场的开拓及海外市场的展开的问题,在这方面,必须要持续的军事行动去征服领土,绥靖治安,而后培植市场,这种长期的过程,必须要提前布局,而在这方面,德国与中国之间,可以有相当程度的合作。理由很简单,英国人控制好的市场,永远是英国人的。而亚洲范围内,可留给自己发挥的地方已经不多了。</p>

    这是我所面临的国内压力,工业界已经有了自己的要求。这种压力反映在政策上,就必然要求帝国对外争霸。</p>

    幸好我仍然是说一不二的皇帝,还能压制这种需求十几二十年,但是以后呢,如果我永远一直压制着国内的需求,那么革命几乎是我就可以看得见的。没有人能与数亿中国人作对,哪怕是他们的皇帝。</p>

    而农业方面,由于也是张之洞的行政系统兼顾,大地主阶层也迫切需要压制一下,否则将会诱发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所以,新的土地与移民行动也是势在必行,中国人对于土地的情结是外国人难以想象的,目前这几年的拓土战争的成果算是稍稍缓解了这些年的土地兼并的压力,但是以后,仍然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土地方面立法是势在必行,否则若干没有地没有产没有业的贫民们,将会为了生存的需求跳出来。陕甘地区的民变已经给朝廷敲响了警钟。</p>

    工农业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联接起来,但是在张之洞的条陈里,农业机械化已经在他的绸缪之中了,在将来的某一天,他的概念里,内地的农业用地将在许多轮的渐渐兼并之后,入落到农业资本家手里,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将产生出若干的剩余劳动力,这些人,都将是移民政策的对象,新的土地将用来安置移民,再分出工业与农业用地,培植市场。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才能发展出一个良性的工农业并进的局面,工农业的进步则反过来支撑起为帝国争得生存空间的军事体系,这样的循环结构,才是这个地球上最庞大的帝国的生存之道。</p>

    他显然是准备得很充分,而德皇的那份大礼单显然也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他作为文管系统的首脑,已经完全的沦为一个亲德派了。在他的数十年的长远规划中,给我描绘了一个诱人的良性的循环前进的帝国模式。显然已经超出了今晚的讨论范畴,我不置可否,心里却心潮澎湃。</p>

    张之洞这个当代大儒,他的思想已经被环境改造得极端的富有攻击性,他的计划有待补充的地方还很多,譬如思想控制体系等等,而且,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导致这个庞大帝国出现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这虽然也颇为符合我的中华帝国体系下的加盟国的设想,但是我从来没想过在短短几十年内就能看到诸如中华帝国扶桑王国,中华帝国暹罗王国,中华帝国菲律宾共和国之类的加盟国体系就出现开来。</p>

    但是按照张之洞的设想,这样的体系显然会在几十年内就能露出端倪。</p>

    他显然是觉得,有了德意志帝国的全面帮助,这个庞大帝国已经可以踏上起步了。但是他却忘了一点,这个起步的过程,是需要有十数年的总体和平发展时期的。如果世界大战在明天爆发,站在德国一边是无可想象的,海外领地几乎可以肯定立即将吐回去,而沿海地区也将随时面对不知何方的攻击。</p>

    望着张之洞稍稍略显轻狂的六十三岁的老相,感触良多,这个人已经不知不觉变化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更应该看清楚他身后的那些阶层,资本家阶层,大地主阶层,大商家阶层,甚至说不定还有工人阶层。</p>

    “更重要的是——”就在我思考他的折章的时候,张之洞开口道:“皇上,据教化部康侍郎所言,那批先贤所遗的甲骨文残片中,确有一言表明,把握好此次机会,我中华必将龙跃东方,图谶译文便是西方二兽逐利,有龙跃东方。显然便是表明眼下之格局。”</p>

    我一怔,这才明白张之洞心思变化的轨迹,在他这样的人,有宗教色彩的图谶虽然不可轻信,但也是有莫大的作用的,更加令他动心的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正在他的推动下渐渐变为现实,一个有雄心大志的人又怎么会放弃一个成功机会如此之大的方向呢?</p>

    而他显然不知道,康有为的所谓译文,纯属是根据需要来的吧。我早就知道康有为有这样的一句译文,而北京的许多大儒高才,都认定了康有为所译属实,虽然我是不信,但这时代的人,又有几个会不信呢?</p>

    “皇上——”张之洞又再出言道:“今日臣也受到伊犁将军伊克堂阿奏报,新疆又出祥瑞,和田出土一座古墓,其间有一织锦,上以隶文绣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以此推之,恐为秦汉之物,据考《汉书》天文志,当为汉武用兵之时的物件,此亦祥兆也。”</p>

    这个我是知道的,点了点头,笑道:“如今五星在哪呢?”</p>

    “回皇上话——”却是善耆接话道:“前些日子两江总督刘坤一有信来,云说上海到徐家汇天文台观测到五星连珠的异像,奴才也以为是正应天时。”</p>

    我听着他说话,喝茶的兴致也没了,看了看善耆又看了看张之洞,看来他们已经事前沟通过了,四大重臣之中已经有两个完全选择了倒向德国的策略啊。</p>

    只有载滢,脸一直苦着,他是知道日后面对德国和英国的双重压力他的日子是多么的难过。</p>

    暗笑了笑道:“朕也是要用兵的嘛,下半年就要对日本用兵,如果说应祥瑞,这便是应祥瑞。还有啊,你们都是国之重臣,老言说些谶纬之事,不是大臣之风哦。”收了笑容道:“朕今晚叫你们来,本是要你们考虑到世界大战在所难免,一触即发,让你们想想朕当如何决策应对,你们啊,除了先前还稍稍是这么个路子,后面呢,都是叫朕上刀山啊。你们要想清楚,无论如何,我大清都务虚有十到二十年的和平发展,和平起步的时间,若是大战即开,我大清若依附德国,亡国在即!”</p>

    “皇上——”几个人听我说的严厉,都不敢再坐着,跪下地来请罪。</p>

    我摆了摆手道:“起来说话,朕不是怪你们,而是提醒你们,身为国家干臣,一言可以兴邦,也别忘了一念可以亡国啊。香岩公你是首辅之臣,朕也知你是一心图强,但过犹不及,此亦是先贤的教悔啊。”</p>

    说了一通话,思路也开阔多了。稍稍安慰了一下张之洞和善耆,朝载滢笑道:“看你愁眉苦脸的样子,朕知道那德皇不好伺候,嗯,时候不早了,就这么散吧。香岩公,工业仍是重头,朕要看你的成绩的。”</p>

    两人退下后,我在载滢惊讶的目光中笑道:“走吧,朕送你回府。”</p>

    惊讶的不仅仅是载滢,身居恭亲王府的威廉二世也为我夤夜来访而大感意外,早先因为行程变动而生出的不悦自然也是不翼而飞,在主人的陪同下,我与他单独找了一间密室商谈了起来。</p>

    这是一场将要改变世界进程的谈话。我稍稍有些紧张,握手时威廉也感觉了出来,善意的问起。</p>

    我笑了笑道:“那是担心陛下您正在雷霆大怒,因为行程方面出现了些许的问题。”</p>

    “说到这个——”威廉的面色一变,扭头问道:“陛下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惧怕英国及法国。”</p>

    我摇头一笑摊开双手道:“法国</p>

    未完,共2页 / 第1页</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