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科幻网游 > 农门科举之赚钱,考试,养家简介 > 农门科举之赚钱,考试,养家最新目录

_分节阅读_477

    “大家把自己的藏书都拿出来了吗?”

    学校建筑方面林泽看过很满意,不过更加关心的各私塾坐馆夫子们拿出来的珍藏书籍。

    这个时代很多技术知识都还处于敝帚自珍当中,包括读书人也是,能够开私塾的夫子不仅仅要求学历功名,还得有自己的独门珍藏的孤本典籍坐镇,这些是花钱都买不到的。

    林泽想要整合青山县所有的私塾,其实很大的目地就是想把这些夫子手中的珍藏典籍扣出来,共享知识,如此学生们才能学到更多。

    既然大家愿意融合成大书院,自然不能再藏私。

    “都拿出来了,全部放到了图书馆,这还需要你小子提醒吗?大家既然决定了,那断然不会做那等私藏隐瞒的事情,倒是你这边东西什么时候拿出来?”

    江老精神振奋的盯着林泽,他们那些珍藏是宝贝,但林泽拿出来的才是真正的‘珍品’。

    “我的东西比较慢,还没有弄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先捐一波其他书出来吧,你们别小看,那也花了我不少银子的……”

    说了半天,动作最慢的是他,林泽脸皮厚厚的微笑。

    其实他也很无奈,他的书都需要他自己编写,不像其他私塾夫子都是早年收集好的,每本书都需要他花费精力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

    虽然方山源一直在帮忙,可他打算把《字典》搞出来,这可是个非常大的工作量,哪怕不编写成现代那么详细复杂的,但也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

    想推广拼音,《字典》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当初他就想弄,只是因为这东西想编写出来短时间不可能,他又不是电脑可以存档把现代字典默写出来。

    所以教私塾孩子的时候,他才不得不花费精力把孩子们学习的书籍都标注拼音来帮助学习,不然有字典查方便很多。

    还有《拼音》《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等……

    总之,林泽准备把自己记得的知识,都尽量的写出来,免得以后时间久了忘记。

    “我的书就算写出来学子们也不一定能够自己看得懂,等书院整合开学后,我会抽时间过来定期教课,循序渐进,不着急。”

    “那咱们先准备分级分班考试吧。”

    江老想想也是,林泽的东西确实不容易懂,还真得对方教了怕才看得懂对方写的书。

    其他夫子以江老为首,江老都没意见他们自然更加不反驳,何况林泽现在还是佐辅大人,陛下指定主持青山县‘替君实政’的人,对方把握行动方向肯定不会有错。

    大家商议好,把安排学子们考试分班的试卷题目出好,便各自回去通知学子们准备。

    分班分级考试自然也是林泽提出来的,以前的私塾都是不管新旧和成绩好坏,所有学子都混在一起教,非常的混乱,导致讲深奥的东西差生听不懂,讲浅薄的东西对学霸又是浪费时间,教学效果就差了。

    现在变成学校,分级分班是必须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才会有更好的成果。

    包括泽珛私塾的孩子,也不例外都要参加这个考试。

    而书院的考试,也不只是针对目前就学各私人私塾的学子,而是面对整个青山县的读书人开放。

    一句话,只要你有本事有能力,就可以进“君贤书院”。

    这是林泽敲定的名字,寓意:为君王培养贤士,为国家效力。意思简单粗暴,又充满着自信,这就是林泽向来的行事风格,大家也都还满意,爱国之心人人都有。

    君贤书院即将开始考试招生消息传出,青山县的读书人们都高兴坏了。

    除了有教出十二个童生,且自己还考中状元的林泽名气做招牌,主要还是因为书院的条件和福利好,在林泽的‘私心’下,君贤书院成功挂名‘官学’的殊荣。

    要知道这个时代不管什么,一旦跟朝廷挂上了勾,就是坨粑粑,它也是渡上金的。

    何况君贤书院的很多福利政策,跟先行推出的义务教育小学差不多,束脩便宜很多不说,还有各种奖学金、奖励、贫困补助等等制度。

    当然,在经济上书院减少了大家的困难,相对的,作为书院的学子,众人还是需要为书院出点力。

    比如说书院安排大家定期去义务小学教书扫盲、参加各种给百姓科普宣传工作、去衙门帮忙整理卷宗等等读书人可以出力的事情,书院安排就必须参加。

    这种互惠互利的要求大家表示都能接受,毕竟书院在束脩上减免了那么多,让贫寒学子的读书经济压力减少了大半,大家是应该为书院出点力气,参加那些活动也可以得到锻炼,还是很不错的。

    书院录取考试那天,青山县能来的学子都来,年纪大小各不相一,但求学目标是相同的。

    人山人海的盛况堪比贡院乡试时的热闹,平日里还真看不出来青山县竟然有这么多读书人。

    录取考试一共考三场。第一场摸底淘汰,第二场成绩分年级,第三场就分班级。

    报名大概有两千多人,最后录取了一半,主要学校目前场地不够,收不完,只能让剩下的下次再来。

    具体的班级年级就不细说了,反正林泽最关注的全优班,一共收了二十个学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