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
关上院门,在灶房里放了一些油,盐,粮食,两小罐咸菜,菜板,一把小菜刀,十个木碗,筷子,大勺,两个陶盆,一篮青菜,柴房里多放了两捆柴。
进房间,把药箱放屋里的炕头,竹席铺开在炕中间,转回灶房,开水煮开,熄了火,打开盖子放着,拿书出来看了一阵子,白粥煮好,熄火。
把大勺,碗筷放陶盆里,拿去井边洗干净,放到房间炕上的竹席上,拿一个碗去装一碗咸菜过来,放陶盆旁边。
把凉一点的开水罐子端到外间炕边的灶上,出来把小院大门打开。
时间差不多,杨云章带着七个人来,六男一女,五个瘦骨嶙峋,走路不太稳,一男一女还好些。
杨玥看了看很面熟的男人和他身边的中老妇人,心里有了猜测,不过没冒然上前认亲。
杨云章见杨玥在,想到上面的交待,把人交给她就走了。
外面太热,杨玥把人领井边,让他们都洗了手,带进屋里,七人诧异看杨玥,一人有气无力地说:“小姑娘,你走吧,别被连累了”。
杨玥抿嘴说:“我叫杨玥,你们叫我小杨就行,有人托我照看你们,是谁,也许你们心里有数,我烧了开水”。
她指一下边上灶上的罐,“就在这罐里,现在是温的,你们先喝水,我去把粥端来,吃点东西,休息一会,我再给你们把脉”,
现在这些人最要紧是补充水和食物,其它的靠后。
杨玥出去了,屋里的人面面相觑,其实他们谁也不认识谁,为什么转移了下放的地方,心里是知道的,于是大家拿碗来装开水喝。
有人心里怪异,刚刚那小姑娘说给他们把脉?没听错吧?
等了一会,杨玥才把粥锅端进去。
这时,院子外传来说话声,杨玥把粥锅放下,说:“你们吃,我去看看”。
杨玥出来见到杨奶奶,才想到,刚刚在那面熟的人身边没看见莫文祁,这孩子现在和跟杨云恺跟在杨珊身后呢。
莫炎山和张淑华在杨玥出去后,相视一眼,莫炎山和其它人说:“应该是找我们的,你们吃,我们出去一下”。
他们猜到是姐姐听到文祁的报信,亲自来了,这五人比他们更惨,都瘦到脱相了,脸色很不好,一副快要晕过去的样子,如果姐姐进屋里来认亲,人多吵,会吵到其它人,不如他们迎出去。
杨玥刚想把杨奶奶扶到灶房屋檐下等,就见舅公舅婆两人出来了,莫炎山和杨凌棠身材相似,脸长得只有四五分像,也不知莫文祁和杨凌棠为什么这么像,神奇。
杨奶奶姐弟俩就在大太阳底下相认,两眼泪汪汪,杨奶奶拉着莫炎山的手,说不出话来。
莫炎山心里也很激动,见到眼前的老姐姐,他就觉得很亲切,是自己的亲姐,没错了,他喊一声:“姐姐!”。
杨奶奶眼泪扑扑下来,抱着莫炎山喊:“小山,我弟弟啊”。
杨玥想到刚才大队长的态度,怕杨奶奶太伤心,又在大太阳底下,会出事,于是和杨奶奶说:
“阿奶,这儿太热,不如带舅公舅婆回家,大队长刚才见我在这里,什么也没说,没事,舅公他们没吃东西,肯定饿了,你带他们回去,做好吃的给他们接风”。
杨奶奶听了杨玥的话,欣喜,一手莫炎山,一手拉张淑华,说出话来了:“这是弟妹吧,走,去姐姐家!天热,到家了再介绍其它人,小峰,拿篮子来,小山啊,你和弟妹先吃两口馒头垫垫肚子,姐姐回去给你下面条,晚上弄好吃的”。
张淑华也高兴叫了一声“姐姐”,老伴多了一个亲姐姐,在这乡下他们也能有个照应。
杨奶奶高高兴兴地应了。
杨玥把他们送到门口,刚好和在地里听到消息就请假赶来的杨凌淮和杨凌棠对上,莫炎山夫妻面对面见到杨凌棠,都张嘴“啊”一声。
莫炎山说:“这…文祁和外甥长得也太像了,不知情的还以为是父子呢”,没想到真这么像。
张淑华太惊讶了:“这,咋比我儿子还像父子呢”。
杨奶奶:“是很像,先回去,回去在屋里凉了,再慢慢说”。
“好”。
杨玥把一群人送走,转身进小院,回到房间口,出声:“我进来了”,才进去。
这几人还没吃粥,在等莫炎山呢,杨玥和他们说:“你们吃吧,他们是我舅公舅婆,不用等了,吃完我们再说”,杨玥说完转身出去。
杨玥在灶房屋檐下等了一会,就见吴大夫背着药箱到院门口,走进来,杨玥迎上去:“老师来了,正好”,她正愁着呢,自己年纪摆在这,一会给人家把脉该怎么说。
吴大夫说:“是,你太小,在这事上很难让人信任,正好那边没病人,我就来了”。
杨玥说:“那进阴影地方等一会,他们在吃饭”,杨玥进灶房拿出两个小凳子给他坐。
十分钟后,吴大夫和杨玥进了房间,吴大夫先说话:“各柆,老夫是大夫,姓吴,被人请来给各位看诊”。
最高的那人说:“面熟,你是京里宣丰堂的吴崇光吴大夫?”。
吴大夫意外:“正是,这位老兄是?”。
“我是萧致远”。
“诶,是你”,除了吴大夫,一同出声的还有两人。
萧致远:“介绍一下,也许都听对方”。
“钱文洵”,骨架小的说。
“听说过”,萧致远和一人说。
第二高的人说:“赵哲昇”。
“听说过”,有两人出声。
最矮的人说:“张清”。
“听说过”,一人出声。
最后一人说:“郑多培”。
“听说过”,这回出声是四人。
杨玥:世界挺小的。
吴大夫说:“都听说过,诸位现在聚一起是缘份”,指着杨玥说:“这是我学生,身怀内息,在针灸方面成就已经高过我,以后她给你们针灸,调养身体”。
五个人都惊讶,这么小年纪?吴大夫微微一笑,说:“就是这样,小玥,以后你都称呼他们先生”。
杨玥回答:“是’.
吴大夫:“来,我来给各位把脉,开药方,回去抓药,诸位能喝到药也是傍晚了”。
吴大夫给他们一个一个把过脉,详细问他们一些问题。
然后让杨玥去把脉,杨玥上前给他们一一把完脉,打开药箱,拿出本子,刷刷写出五人的脉案,给吴大夫看,吴大夫点头,开了药方,和五人说:“你们身体都很差,都要施针,我先回去抓了药,找人送来,小杨给你们施针”。
吴大夫走了,杨玥给第一个钱文洵扎针,等针时,她把杨家大队的情况大致介绍一下,然后说:“灶房里柴米油盐都有,你们会做饭吧?”。
五人都说会,原来是不会,经过一遭,就什么都会了,听小杨一说,五人心里都松快一些,情况比想像中的好太多了。
那就好,杨玥又说:“隔壁的几个老师也和你们一样下放,早上和傍晚,小院门别关,他们过来从井里挑水,别介意,去河边挑水有点远”。
萧致远说:“不会,院里有井真好”,晚上终于可以好好洗个澡了。
其它人也说不介意。
杨奶奶带着莫炎山和张淑华回到家,给他们倒了水喝,叫杨珊去下面条,然后先让孩子认他们,再把孩子们介绍给莫炎山夫妻俩,两人心里一样感慨,姐姐家小孩真多,家族兴旺。
又想到和他们断关系的儿子女儿,心里黯然,等莫炎山三人各吃了一小碗面条,杨奶奶搂着莫文祁,问他们:“你们能住我家吗?”。
莫炎山说:“我不行,淑华和文祁是陪同我,他们可以”。
刚认的姐姐莫炎山本不想麻烦她,可是那小院只两间房子,老伴和孙子住那里很不方便,姐姐家住着还算宽裕,只好厚着脸皮麻烦姐姐了。
杨奶奶说:“也好,让他们两人住家里,好好补补,瘦成什么样了”。
杨云恺说:“阿奶,和舅公来的几个更瘦,比我们以前还瘦”。
杨奶奶心里叹气,和杨凌淮说:“凌淮,那小院里什么也没有,吃完饭,你们去找凌石帮忙,砍些竹子回来,晚上做两个竹桌子,一高一矮,一个屋里用,一人院里用,再做几个凳子”。
杨凌淮应承:“好的,娘”。
杨奶奶和莫文祁说:“文祁你去把你爷爷奶奶的衣服拿来,在家里洗个舒服的澡,小彥,去烧水”。
“哎”,杨云彥应道,带着儿子出去了。
莫文祁也应一声,出去了。
莫炎山羡慕:“姐姐真会教孩子”,想到许久没有消息的大儿子大儿媳,心又痛了,也不知是不是还活着。
“文祁也是好孩子”。
等到天黑透,杨玥和杨云彥用板车把铺盖和一些零碎的东西,带着莫炎山,一同来到小院,杨玥和杨云彥抱着被子进屋里,发现炕上多了一张竹席,便问:“竹席哪来的?”。
萧先生说:“大队长送来的,还送了些菜”,他现在真的佩服这个小姑娘了,才扎了一次针,就感觉到身体轻松了不少,加上环境变好,对调他来这边的人真心感谢,两人不过碰过几次面,对方在他落难时竟能伸把手。
?
作者有话说:
感谢:读者“才发现我没改名”,灌溉营养液;读者“枫”,灌溉营养液
杨玥挖起一棵草药,心想:小姐姐们好像更喜欢我打架!
第70章 发烫[v]
杨玥和杨云彥回到杨大伯家里,院里子大人在修整竹子,做桌子,小孩在哇哇玩闹,杨玥拍杨云恺一下:“明天星期一上学,还不去洗澡睡觉”。
杨云恺看向亲爹,杨凌棠说:“看我也不行,快去洗澡睡觉,我听说你上课爱睡觉”。
听亲爹揭短,杨云恺悻悻拉着莫文祁:“走,我们一起洗澡,去睡觉”。
下午洗了,现在又一身汗的莫文祁顿了一下,开心笑说:“好啊”,以前他也是干净的男孩子一个,到农场后半个月也洗不了一次澡,天冷时更没法洗,现在又能干干净净的了,真好。
杨云博见状,也叫小海几个去洗澡睡觉,几个孩子不敢反驳,乖乖跟杨奶奶走。
杨玥等杨云恺两人洗好,也洗了澡回房,拿一个本子,记下小院那里缺的东西,明天一大早去县城一趟,找柳老大买些挂面。
柳老大是黑市里的一个小头目,有固定的房子交换东西,这柳老大还是江浩告诉她的,里面的东西比较全,她去换过几次东西。
挂面,竹席或芦苇席多买几张,陈家大队那边也有人来,炒菜铁锅,有的话也买两个或三个,石锅也能炒,但对这些身体不好的人来说,太重,不好清洗。
杨玥把要的东西全记下来,记忆再好,有时也会疏漏的。
给萧先生几个针灸都是三天扎一次,他们的身体只能慢慢调养回来,不能频繁扎针,猛一点的药也不能开。
吃的食物现价段也只能吃清淡的,很多食物是发物,也不能吃,杨玥心里想他们能吃的食物怎么搭配,从唐先生给的杂书里,翻出一本药膳,对着蜡烛看起来。
萧先生几人一早起来,下了炕走几步,感觉走路脚没那么沉重了,再想到昨天隔壁来挑水的人,那精神,那模样,不像是下放劳改的,心中有了新的期盼。
赵先生洗了脸,进灶房做饭,六人轮流做,他是第一个,灶房整齐干净,洗米上锅,翻了一个菜篮子,有红豆角,用手按了按,豆角有点老,他把豆角择了,洗干净,切成小段,扔进粥锅。
又洗了些青菜,等粥煮好了,从油罐里舀少许猪油放进粥里,搅了搅,放入青菜,放盐,嘿,这盐又细又白,小杨这姑娘心好,赵先生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