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1
基础上,增加科举制度。天之人,只要有才,愿报效朝廷,便可自投入科举参加选拔,朝廷择优录取,委以官职。先举行试科,以观成效,若此法行之有效,则往后彻底废黜征辟荐举,实行科举的人才选拔制度。
“科举”这个陌生的辞名,从政令颁布的第天起,便迅速成为街头巷尾人人热议的话题。无数身寒门的白衣士子,闻讯后激动万分,彻夜难眠。因为这意味着从此以后,他们再也无需以苦苦等待的方式盼望得到个渺茫的地方官员荐举机会,从而获得官半职。多少有真才的人,终其生,未必都能等到梦想中的征辟和荐举。如有了这开了先河的人才选拔方式,不说定就能实现梦想,至少,离梦想的实现,更近了大步。
政令颁布后不久,当年,朝廷便举行了第场试恩科。各地自荐之人据称总数逾万。经过级级遴选,最后千秋殿试策,大燕了开国,也是有史以来的首批中举士子。
这批中举之人,无不才华横溢,思想活跃,被委任以官职后,绝大部分人在任期表现过人,当中的批佼佼者,后来还成为了朝廷的重臣。
数年之后,科举制彻底取代此前已经沿用了千年的察举制,成为皇朝选拔人才的唯途径。
据说,最先提科举制并劝服皇帝和大臣接纳的,便是乔后。
因此,之此后接来的很的段时间里,乔后在天士人的心目中便成了个犹如神女般的传奇,许多人争相为乔后写诗作赋,当中不少作品广为传,而能够金榜题名,最后在皇赐宴上得乔后赐酒,更是成了许多士人的梦想。
乔后之美名,洛外,无人不知,然而传着传着,不久之后,也不知最先是从哪里去的小道消息,最后洛坊间最是津津乐道的,竟不是乔后如何贤惠,而是皇帝惧。
据称,上登基之前,还在幽州为燕侯起,便已经有了惧之名,因乔后禁止,竟不敢纳美,如后空虚只得皇后人,膝又无太子,上却依旧不纳后,十有八九,恐怕非惧,而且惧的不浅。
倘这传言是真,那么大燕的开国皇帝,非是天第之人,而且,是天第惧之人。
民众津津乐道这关于帝后的小道消息,自是不敢、也非蓄意存了恶意,只是于惊诧,加上人皆有之的事之心作祟罢了,何况还是在上的帝后关起门的两夫妻事儿,哪个不感兴趣?架不住传的厉害了,后来渐渐竟又返入了皇,甚至,到了连朝臣也人人得知的地步。
当年追随过皇帝打过天的那些旧日将臣,对帝后之间的那事儿,其实也分两派。如公孙羊,觉得皇帝之所以不纳后,乃是于喜皇后居多,而如卫权,心里则是暗戳戳的觉得,帝乃真惧也,从前也就罢了,如竟连民间也知道了,未免有失天子尊严,只是,这些人虽想法不致,都深谙个中隐秘,也没人会蠢到跑去皇帝跟前说这事儿去寻晦气。
偏就有几个前朝旧臣,不知老虎屁摸不得,加上于那么儿想将自家女儿送入后的心思,竟还特意正儿八经地联名上了道洋洋洒洒的奏疏,疏里旁征博引,谈说古,以“天子娶十二女,象十二月,天人九嫔”和帝后膝至只得公主的理由,请皇帝立妃,充盈后。
第二天,折子被退回,上头只御笔朱批了句话:尔等诅朕,生不儿子?
大臣惊悚,慌忙又上告罪书乞罪。
自此之后,满朝再无人敢提后之事。
又另据小道消息,帝后来竟还拿他处置这事的经过到乔后面前献媚邀功,乔后得知,不过笑置之罢了。
帝后对信都都怀有很深的感,因此地对于帝后而言,是个有特殊意义的所在,皇帝命人将信檀台予以修缮,改名“嘉信”,作为洛之外处行的所在,此后数次洛巡九州,帝后均路过信都驻跸。
大燕皇朝,从建立的第日起,便进入了政通人和的清明时代,后世正史,更不吝以“明君贤后”这样的溢美之辞来描述大燕帝国的开国帝后。
而对于坊间之人来说,开国皇帝年轻英武,又据有幸得以近觐过乔后的人处言讲,后貌美倾国,乍见之,宛若得见天人。这样的对神仙眷侣,本就深传奇色彩,加上广为传的“帝惧”之说,煌煌冠盖的天家帝后,关起门来夫妇相处到底是何辰光,因墙深不得而知,未免更蒙上了层神秘的色彩。
有事的野史稗官民间说书之,为满足坊间窥私之心,便凭空臆想生编造,只是任凭他们如何臆想,又岂能得知真况?
以所记录的,均自帝后起居注,笔者绝无分毫增添或是删改,以纪年为顺序,如实择选誊录,以飨读者。
这第桩事,便从太和年的首场恩科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