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孔融的决心
刘可离开了青州,孔融心里空荡荡的,再一次上表朝廷,要立刘可为青州刺史。
曹操烦不胜烦,毫无疑问,直接拒绝了此事。
孔融的奏折被驳回,但是他没有气馁,直接跑到了扬州,亲自拜访刘可。
刘可不好意思不见。
“东阳侯,青州百姓对您翘首以盼,请您一定要接任青州刺史。”
“此事再议。”刘可道,让蔡邕好好招待孔融。
刘可回到了家中,提及了此事。
“夫君,这是好事,为什么不接受呢?”赵雨道。
刘可将徐庶的分析说了一遍,同样让赵雨打消了念头。
地盘越大,责任越大。
花钱也多。
“元直是个小坏蛋,要不是他拿出徐州的规划书,孔融能够赖着不放?”赵雨吐槽道。
“孔融也不是好东西,就是贪图扬州的钱财。”曹贞道。
话题都快拐弯了,刘可无可奈何。
“孔刺史不一样,为了百姓谋求福利,没有错。”蔡琰道。
这么一说,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孔融军政都交出来了,又不是只拿补贴。
“扬州能够发展起来,那是夫君的心血,怎么可以拿着心血到处补贴?”曹贞又找到了一个反驳的方向。
总之,孔融就是不受待见呗。
然而这件事恰恰相反,孔融来到扬州后,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不断地有人拜访求见。
因为孔融不仅仅是一州刺史,还是一名文学大家。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家的地位水涨船高。
谁让他们是孔子的后人呢?
孔融就享受到了众星捧月的待遇,在扬州一呆就是半个月。
这半个月里,孔融没有迷失自己的本心,一次又一次求见刘可,希望他能够接任青州刺史。
众人得知后,纷纷替孔融说话,就连蔡邕都改变了立场,对刘可道:
“贤婿啊,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接任青州刺史,对于青州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扬州百姓来说,脸上也有光彩。因为是你带着他们致富的啊!”
蔡邕肯定是做足了功课,能让一位儒学大家说出这样的话,还真是不容易。
为了说服刘可,蔡邕已经豁出去了。
刘可郁闷的也是这一点,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总要一步一步来,饭一口一口地吃。
“如果岳父能够筹集一亿金发展青州,这件事我就答应下来。”刘可道,上次刚收割了扬州商会的韭菜,现在还没有长好。
徐州的投资都没有回本,怎么可能再次逼迫他们出血?
“成为青州刺史,和钱没有关系,当初我就比较反对发展商业……人心不古啊。”蔡邕叹息道。
刘可没有松口的意思,蔡邕只好回去了。
在蔡府焦急等候的孔融,见到蔡邕归来,满心欢喜。
没想到蔡邕却摇了摇头。
孔融心生一记道:“要不刺史之位直接让给伯喈如何?”蔡邕是东阳侯的女婿,蔡邕接任了青州刺史,东阳侯不可能不管吧。
“不可,此事切记不可逼迫,否则会起相反的效果。”蔡邕道,这个女婿,吃软不吃硬。
孔融只好叹息。
“文举,此事你还是太急切了,被钱财补贴迷失了心智。你的初衷是为了百姓,我知道,可是不能魔障了,知道吗?”蔡邕叮嘱道。
“受教了!”孔融拱手道。
“退位让贤自然是一段佳话,此事若是闹大了,就变成了我贤婿花钱买官了。”蔡邕道。
孔融仔细想了想,还真是那么一回事,顿时羞愧万分。
“并非如此,东阳侯文治武功,都是当世第一……”
孔融从蔡府出来后,忍不住感慨万分,自己还真是没用,一件事都做不好。
还是这种退位让贤……白给好处都不要。
走到路上的时候,孔融突然遇到一个熟人。
竟然是祢衡!
当初孔融和祢衡相识,非常投缘,二人商业互吹,祢衡称孔融为“仲尼不死”。
这句话就非常厉害了,称赞孔融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与才华。
孔融也得体地回了一句“颜回复生”,颜回是孔子门生,儒家五大圣人之一。
两人相见恨晚,成为忘年交。
但是天下这么大,孔融滞留北海,祢衡周游天下,已经很少相见。
现在偶遇了,怎么可能放过?
就在此时,祢衡也发现了观察他很久的孔融。
两个人嘘寒问暖,一同去酒楼喝酒。
“贤弟为何在东阳城?”孔融道。
“天下之大,扬州最富,而整个扬州,东阳最富,我在东阳已经一年有余了。”祢衡道。
“我记得贤弟好动,怎么突然静下来了?”孔融好奇道。
“东阳城就是人生百态,怎么看都看不完啊。”祢衡叹息道。
孔融也有所感触,东阳的繁华,远远超过他的想象。否则,他也不会坚持将青州交给刘可,哪怕青州发展到扬州的十分之一,那也是巨大的财富。
“贤弟这么有才华,为何不在扬州谋个一官半职?莫非是东阳侯不识珠玉?”孔融道。
“非也非也,东阳侯给过我机会,是我拒绝了。那个时候,我也不曾想到,东阳侯竟然会如此厉害。”祢衡感慨万千道。
为了转移话题,祢衡道:“兄长来此地,又是为何?”
孔融苦笑一声,道:“说来怕贤弟笑话,我来请东阳侯担任青州刺史。”
祢衡笑了笑,道:“兄长,你来的不是时候啊,如果过两年东阳侯腾出手来,说不定会接纳青州。”
孔融不解。
“东阳侯这个人怪得很,结果整个扬州的风气都被他带歪了。”祢衡道。
“此话怎讲?”孔融好奇道。
“整个扬州都在诵读圣贤书,却充斥着商业的气息。”祢衡总结道。
“这不是乱来吗?”孔融错愕地道。
“不不不,东阳侯越折腾,百姓就越富裕,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祢衡道。
祢衡一直留在东阳,就是为了摸清其中的关系,然而,他总是模模糊糊,抓不住重点。
“只要百姓安居乐业,那就是好事情。”孔融道,他倒是比较开明,否则也不会和祢衡这样的狂士成为朋友。
吃饱喝足以后,祢衡想要告辞。
孔融挽留道:“贤弟怎么这么快就要走?”
“我要多走走,东阳城人口上百万,每时每刻都有趣事发生,我可不能错过。”祢衡道。
“对于东阳侯,贤弟了解更多,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孔融道。
“持之以恒即可。”祢衡道,说完他就离开了。
孔融忍不住叹息一声。
于是,孔融就赖在扬州,隔三差五拜访刘可,搞得刘可烦不胜烦。
“东阳侯,我知道这会打乱您的计划,但是为了青州的百姓,我只能厚着脸皮来恳求您了!”孔融情真意切地道。
一旁的鲁肃也忍不住说话了,道:“主公,其实只要好好规划一番,扬州的财政完全支撑得起。”
“子敬,这可是你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你啊!”刘可道,然后又补充了一句,“虽然你现在管理吏部,不管户部,可是你别把事情全都推给子仲。”
“……”鲁肃无语了。
扬州有钱,但是花钱更快。
以前刘可一直想以官府的名义向钱庄贷款,鲁肃是最大的反对者之一。
怎么可以透支未来的钱呢?
刘可干脆双管齐下,把麻烦的事情一下子解决,四州一起发展。
大不了这几年不出兵,好好在家养老。
“这件事还需从长计议。”鲁肃道,在他们的观念中,扬州财政已经这么富裕了,贷款影响官府声誉。
鲁肃就此事召开了会议,竟然大多数同意从钱庄贷款发展青州。
看来,一州的领土对于扬州众人来说,吸引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