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科幻网游 > 好一个骗婚夫郎简介 > 好一个骗婚夫郎最新目录

分卷阅读232

    苦,有什么需要下官效劳的只管吩咐,只吃食方面不好比照着京里的来,靖州正闹旱灾,怕是没什么珍馐可供景王品尝”

    景王端正身子,斜眼瞟他一记,凉凉的斥道“本王岂会不知靖州大旱?此次前来正是为国分忧。一别数月不见,你仍是这般无用,靖州数万百姓得你庇佑,真不知是福是祸!”

    一番训诫,听的刘魏之脸色煞白,内心惭愧有加。可他并非无所事事的安居高位,每日都有尽心尽力的打理一州事务,怎就成了无用的家伙?

    “本王自请下派,就是见不得百姓受苦,此次特请太后恩准,选了靖州做为封地。你作为靖州知州,当履行职责协助本王治理,若敢玩忽职守,也不必奏请朝廷,直接革职查办便是”景王重重放下茶盏,对这毫无建树的庸官连唬带吓。

    “哈?”刘魏之语带惊讶的倒吸口气,他没听错吧,圣上竟封了靖州作为景王的封地?眼见景王脸色不愉,不敢多言,赶忙低头认错。

    “下官知错,定不负王爷厚望”刘魏之跪地叩首,心下早已愤愤不平,勉力绷紧面皮认下失职之罪。

    “哼~本王的行囊于三日后方到,这几日便安居在此,一应用具也不用费心置办,全部从简即可”景王捋顺发丝,心情大好的揪着人就往后院走。

    刘魏之陪侍在侧,被迫将府衙的犄角旮旯步量一遍。

    这难伺候的王爷转了一圈,指着他的寝室叫到“这地方不错,够清净,今日吾便下榻于此,有什么事明日起早再来禀明”

    刘魏之银牙暗咬,这家伙明摆着就是鸠占鹊巢,可官大一级压死人,别说这家伙还是王爷了!

    明明自己尚年长他三岁,可就是次次都在他面前吃瘪,刘魏之暗恼不已的踱步吩咐仆役收拾寝室,又悄声吩咐几人将自己惯用的物件全部偷渡出来。

    待得傍晚,收拾屋子的仆役哭丧着脸回来复命。王爷也不知怎的,偏生要盯着他们干活,几人吓的簌簌发抖,别说偷带东西了,能直腰出来的都没两个。

    “混蛋!”刘魏之咬牙低喝一句,眼见仆役瞪大眼睛惊讶万分,忙清清喉咙改口训道“你们几个真是不知分寸,怎能让王爷在满是尘土的屋内安歇,下次定要提早清扫,免得污了王爷的贵体!且去库房挑些精细物件送去,王爷千金之躯,那些糙物怎能污了王爷的眼?”

    仆役大气不敢出的忙应声去办,刘大人平日甚少发脾气,虽不常笑但也从未责骂过他们,想来今日也是怕怠慢王爷才这般动气。他们定是脑袋出了问题,才会误以为大人是在背后非议景王!

    第150章 爷们

    刘魏之窝在偏房彻夜难眠,暗自思索尚需几月才能远离封地。

    本就为灾民之事忙的焦头烂额,再加上一个更令人头痛的景王,真不知自己这根神经还能绷多久。

    夏景玉则是嗤嗤笑着把玩屋中各种摆件,语气嫌弃的咕哝道“小酸腐,明明才三十岁就跟个小老头一般竟稀罕些破书古画……”

    惦着手中折扇轻轻展开,夏景玉啧啧欣赏一番,复又放回原处,心道这刘魏之哪都挺好,就是为人过于呆愣,一板一眼跟个木头一般无趣,可也正是因为如此,逗弄起来方觉有趣。

    朝野上下,武将粗鲁,文官奸猾,难得几个清官,不是过于刚正就是顽固的跟个茅坑里的石头一般。

    青壮派的又多不成事,城府不深也不宜参与核心政事。皇侄跟前那些重臣,除了拉帮结派就是各自为政,若非实在无人可用,夏景玉也犯不着见天跟这帮老东西过不去。

    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穷极无聊,才容他发觉这般有趣的家伙解闷!

    此次前往靖州接收封地,一是因为此地乃为重灾区,二则是因为刘魏之恰巧在此任职。

    皇侄有感于新政艰难,怕小叔成为众矢之的,特将他下派至封地避风头,待祸患远离,朝臣的不满也得以东引,对于新政的推行便不会过于抗拒。

    每每涉及到权贵利益,这帮老臣就要跳出来闹事,若非夏景玉上窜下跳的转移注意力,这帮穷极无聊的老东西定会见天跑到皇帝跟前寻死觅活。

    夏景玉又非闲散王爷,岂会那般闲来无事?成天转战老臣家中东拉西扯,为的就是搅得人家不得安宁,没心思理会新政推行。

    但凡阻碍大夏发展的陈旧国策,都是叔侄俩励志维新的动力,大夏不仅仅是夏家的天下,更是千万百姓赖以生存的国度。只为满足少数人利益拒整个大夏国运于不顾,那就不仅仅是在跟夏家作对,更是在跟天下百姓为敌。

    怀揣同样心思的叔侄俩,为图国泰民安当真是殚精竭虑,可即便日夜勤于朝政,也抗不过天灾降临。

    仅仅一场旱灾,便要拖后国运三年发展。

    国库空虚,对于地处强敌环绕的大夏来说,如同行走在独木桥上一般危险。居安思危、天灾不可怕,众志成城下终能携手共度,可人祸有时却是力所不及,一旦国破家亡,上至朝中显贵,下至黎民百姓皆不得安生。

    大夏立国前,曾历经七年战乱,万民生于水深火热的动乱年代。寻常百姓更是饱受战火洗礼,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若非先祖有感于万民诉求,率领家将揭竿而起,直至打下大片江山,方始一方百姓得以安生。

    夏景玉不求什么名垂青史,只图有生之年能看到大夏国富民强。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只要皇侄的子嗣不是昏庸之辈,想来日后定能将他们此生未能达成的愿望一一实现。

    寄望于未来,方始叔侄俩努力至今,他们只是迈出了最为艰难的第一步,只要持之以恒,将先祖遗训推行下去,不难还给天下百姓一个喜乐和平的繁荣时代。

    如此宏伟的设想看似无稽之谈,但只要心中没放弃期待,终有一日定当实现。

    夏家帝王从未忘本,也不曾忘记那些跟随先祖的开国功臣,只是为达初衷,免不得要拔去蛀虫,切下腐肉,先帝仁慈不忍抹杀那些功臣后代,可长此以往,仗着祖上功绩为祸乡里,岂不是舍本求存?颠覆立国之本?

    夏景玉长叹一声,打从儿时起便被父皇淳淳教导夏家祖训,这是每一个夏家儿郎自出生起就要接受的洗礼。可能坚持初衷不被世俗左右之辈少之又少,传到侄儿那辈,更是掀起如同九子夺嫡一般的腥风血雨。

    罔顾先祖遗训,兄弟相争,若非父皇力排众议,皇帝之位还不定落到哪个狠心侄儿手里。

    忆起三年内患,夏景玉被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