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科幻网游 > 八零之发家养娃简介 > 八零之发家养娃最新目录

第33节

    尝了一下,陆夏觉得这么辛苦还是很值得的。

    她已经很久没有炒瓜子了,手艺并没有退步,火候掌握得很好。

    以前那个家做过不少小生意,炒瓜子就是其中之一,当时陆夏一放学就被指使着去炒瓜子。

    那时候她还上小学,个子小小的,还得站在凳子上才好拿铲子炒。

    这配方是他们家调了几次才配好的,当时他们租的是市场的摊位,卖瓜子的摊子有好几处,都没他们家的瓜子香。

    后来市场重建,他们家这才换了一门生意。

    “你要不要学这门手艺?”

    陆东升毫不犹豫道:“当然要学!”

    冰棍虽然更轻松,可能卖的时间太短了,瓜子却是一年四季都能卖。

    逢年过节卖得尤为好,哪怕是乡下地方,现在日子逐渐好了,嘴也越来越挑了,县城人更不用说。

    陆东升一点不嫌弃卖瓜子的生意小,钱就是这样一分分赚的,比起种地已经轻省多了。

    “三姐,咱们的瓜子这么好吃,你说咱们有一天能不能像雪糕厂那样,就负责炒,让别人拿去卖?”

    陆夏挑眉:“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我就觉得吧,我一个人再怎么使劲,一天能卖的都很有限。可要是分给别人卖,虽说少赚了点,可架不住量大啊。而且瓜子还能拿到下面乡镇去卖,买的人就更多了。

    这么算下来,肯定会比自己走街串巷卖瓜子要赚得多,还不怕刮风下雨出不了摊。”

    陆东升说完,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觉得自己也太能想了,现在一颗瓜子都没卖出去,就开始想那么老远的事了。

    “三姐,你就当我随便说说。”

    “你能这么想,姐很高兴。”

    陆东升的眼眸顿时亮了起来,“真的?!”

    “说明你是在动脑子的,想着以后该怎么办。不管做什么就得走一步看三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是一直守着原来的,很可能哪天就被淘汰了。”

    陆东升举一反三,“就跟现在一些厂子一样?”

    现在那些国营厂虽然没有倒闭,可半死不活的样子,陆东升觉得也跟倒了差不多。

    陆东升来到县里也有一阵了,平常陆夏会买报纸回来,让他们必须要多看报,了解政策是怎么变化的,外面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陆东升很听话,每天都乖乖地看了,每一条都看得很仔细。

    看着看着就品出味来了,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巨大变化,不再想着能进厂子就会管一辈子。

    尤其看到现在县里很多厂子工资都发不出来,陆东升更是深刻体会到了改变。

    “不进则退。现在是市场经济,跟以前不一样了。”

    陆夏跟陆东升解释什么是市场经济,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她深信陆东升不会一直都只是个小贩,基本知识储备还是得有。

    第一次卖瓜子,陆夏只炒了一锅让陆东升先拿去试卖,看看大家的反应。

    大夏天很热气,瓜子的销量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之前陆夏买的旧报纸此时派上了用场,把它们剪成方块,折成三角桶,分有大中小三种不同的量。

    “你中午还要回来吃饭,不用把所有的瓜子都带上。”

    一锅瓜子有好几十斤,陆东升全都给背上了,被陆夏拦住。

    他力气虽然很大,可也没必要浪费力气。

    “没事,不重。我都带着,兴许一上午就能卖完也不一定。”

    陆东升将装瓜子的担子挑了起来,那样子非常的轻松。

    陆夏看劝不动他,只能叮嘱:“中午必须回来吃饭,否则有你好看!”

    住到这里,陆夏才知道陆东升和陆东杰之前中午都是不吃饭的,觉得绕一圈回家太麻烦。

    他们又舍不得在外头吃,因此上午吃得饱饱的,一直到下午甚至晚上回家才吃第二顿,整个人都饿得前胸贴后背。

    陆夏以前因为工作繁忙有胃病,还差点因此挂掉,所以非常重视饮食规律。

    她得知以后,命令哥俩中午必须吃饭,三餐一顿都不能落下。

    陆东杰现在去了学校,陆夏并不是太担心,陆东升成天在外头窜,时间过了都不知道,也不如陆东杰老实,这才两天就有一天忘了吃的。

    陆夏只能威胁他。

    陆东升不太想中午回来,费那时间他少卖好几根冰棍呢。

    “三姐,你要不帮我做个饼啊馍啥的,耐得住放的,我带着吃。这样中午不用回来,又能吃得上饭,还不用在外头花冤枉钱。”

    “行。”

    陆夏无奈又欣慰,不管怎么说,知道拼总比想啃别人的好。

    陆东升之前依照陆夏的嘱咐去黑市收了肉票,她决定去买点肉,做辣椒肉酱,再买一些菜腌制咸菜。

    陆夏将所有肉票都花了出去,一口气就买了五斤肉。

    留下一斤晚上吃的,其余都做成了肉酱。

    陆夏在走廊炒辣椒,将陆满满锁在屋子里,门窗都给关紧。

    自己被呛得一把鼻涕一把泪,陆满满在屋子里睡得香。

    现在的门窗关得没那么严实,满满还是被呛得咳了几声,却没有醒过来。

    中午陆东升并没有回来,把陆夏气得够呛。

    以前她的弟弟酱油瓶倒了都不扶,年纪一大把了还在家里啃老,从学校出来就没上过几天班。

    这辈子弟弟们都那么勤快,饭都不惦记吃,完全两个极端。

    陆东升下午回来时,陆夏沉着一张脸。

    “我还以为你晚饭也不回来吃了。”

    陆东升露出招牌傻笑,“三姐,我在外头吃了一碗馄饨面,所以中午就没回了。”

    “真吃了?”

    “吃了吃了,就在电影院斜对面那一家,味道特别好,价格贵但是量足。”

    陆夏这才没继续追究,看向他手里空荡荡的口袋。

    “都卖光了?”

    提起这个陆东升就来劲了,“卖光了!特别好卖,吃过的都觉得好!”

    瓜子大家都喜欢吃,热量高还有饱腹感,有些人嫌弃雪糕太凉,对身体不好,却没人觉得瓜子不好。

    虽说吃多了容易上火,可依照现在的经济水平,少有人舍得吃到上火的。

    “一开始其实不太好卖,咱们家的比别人家的更贵。我就抓一把让人尝了,就跟你说的,只要咱们货好,肯定有人买账的。”

    陆东升主要在各个厂子的家属区卖的,因此那些人一买就买一斤两斤的,所以卖得特别快。

    “三姐,今晚上咱们多炒一点,今天都不够卖的。”

    “行,接下来你跟着我好好学,等你学会了就得独立支起这个摊子。”

    陆东升拍胸脯保证,“三姐,我一定好好学!”

    陆东升说到做到,学得非常的认真,关键地方还用小本本给记下来。

    陆夏手把手教了三四锅,他就掌握了得差不多了。

    陆东升原本以为每天卖冰棍赚那么多钱,他已经非常的满足了。

    可自从加上瓜子之后才发现,他之前不该那么没出息的。

    每天还是走那么多的路,收入是从前的一倍甚至更多,晚上一数钱,陆东升就忍不住地激动。?

    “三姐,我觉得咱们的瓜子应该有个名字,这样我吆喝起来更容易让人记住。”

    陆夏赞赏的点点头,肯定他的想法。

    “想法很好,你想要叫什么?”

    得到肯定,陆东升立刻挺直的身体。

    “我想好了,就叫大个子瓜子。我出去卖冰棍,不管小孩还是大婶们,都喜欢叫我大个子。现在只要一提大个子,很多人都知道是我。

    我就想着,干脆瓜子就叫做大个子瓜子,听着容易记住,别人想冒牌都不行。”

    陆夏重点在最后一句话上,“冒牌?”

    “对!三姐,我们家的瓜子现在都打出名声了,大家吃了几回都知道我们家的瓜子跟外头卖的不一样,更香口感更好,还粒粒饱满没坏的。吃着手里都是干净的,不像吃别人家的,手指都是灰,有时候还会被石子崩牙。

    结果有些人看我生意好,就说他们家的瓜子跟我们家一样,有个大婶也是吃了别人的才想买的。结果花了更多的钱,买的还是以前的次货,可把她给气坏了。”

    陆东升说起这个就十分的气愤,他们家卖得贵,那是因为物有所值,不是故意喊高价的。

    他收回来的瓜子,每次能挑走近一成,别人哪里会这么做,只一会一大锅子炒。

    会有坏的、干瘪的,还含沙子石子或者杂物,要么就是吃到后面全都是小粒的,特别难嗑,吃着闹心。

    以前没有对比,大家也没觉得,吃了他们家这么好的,不仅味道好,品质还有保障,那要求就不同了。

    他们一斤也贵不了多少,肯定更乐意买他们家的了。

    那些人价格跟他们学,东西还是那么烂,忒不要脸了。

    “三姐,我不是抢你功劳,厚脸皮冠上我的名头,主要是我这个子放在整个县城也没几个人。我到时候就沿街叫卖,‘大个子瓜子,香又脆,吃了像我一米八。’

    我看那些人好意思这么叫唤吗,就算好意思喊了,那也得有人愿意信啊。”

    陆夏噗嗤笑出声,这招确实绝了。

    她莫名想起上辈子网上各种关于男性身高的调侃,比如什么如果有一米八朝上恨不得把标签焊身上,什么平躺了,一听到法医尸检身高179.5,也能从验尸台上坐起来声明自己一米八。

    话题扯远,陆夏提出一个问题:

    “你是不是忘了你以后是要让别人去卖瓜子,自己只负责供货这件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