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科幻网游 > 八零之发家养娃简介 > 八零之发家养娃最新目录

第104节

    陆东升还没回到家,消息就已经传开了,得到消息的陆朝阳跟个炮弹一样冲过来。

    “三姑,四叔!哇!录音机,我们家真的有录音机!”

    陆朝阳兴奋极了,一路了哇哇大叫,快冲到陆东升的时候,被他一把扛了起来。

    陆朝阳‘咯咯咯’笑得十分欢快,“四叔,我可想死你了。”

    “拉倒吧,你是想我口袋里的糖吧?”

    “我都想!还想录音机!四叔,我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录音机,原来录音机长这个样子啊,太带感了。这真的是咋们家的吗?”

    “不是。”

    “啊……”

    陆朝阳失望极了。

    “这台录音机不会放家里,不过我带回来了一台收音机。”

    他们屯里大队长家就有收音机,因此陆朝阳并不陌生,又高兴了起来。

    “四叔,我可真是太稀罕你了!”

    陆朝光一路小跑过来,小脸红彤彤的。

    陆夏递给他一颗大白兔,用手帕帮他擦脸上的汗。

    陆朝光仰着头歪着脑袋问:“姑姑,你们真的带回了电视吗?咱们村没电可怎么办啊?电视也能放电池吗?”

    陆夏戳了戳他越来越肉乎乎的小脸蛋,“你要想看,我们可以到村委会那边看,那里通了电,找一户人家借光就行。”

    “真的有电视啊!”陆朝光兴奋极了,双眸里好像有星星。

    电视机带来的震撼太大了,一家人得到消息也不管手边还在忙什么,全都跑回了家。

    就算村子里放不了,能看一眼那也满足了。

    “这,这就是电视机啊?”

    陆国强稀罕的轻轻抚摸着,小心得不行,生怕昂贵的电视机被自己个摸坏了。

    陆朝阳一直在电视周围转悠:“四叔快点放电视啊,这咋是黑的呢。”

    “家里没电怎么放。”陆东丰轻轻拍他的小脑袋。

    “转到中央台啊,中央台能放!”

    陆东升将他一把抱了起来:“你还知道中央台啊。”

    “我跟奶奶去赶集听到人说的,中央台能放的。”

    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周小英:“傻儿子,没电啥台都放不了。”

    “你们先试试啊。”

    最终陆朝阳也没能看到电视机亮起来,心里很是失望,就去看录音机了。

    陆夏将一台小收音机拿了出来,“家里买电池不方便,录音机太费电,所以给你们带了收音机。”

    现在的电池也就能放四个多小时,一对电池现在需要五毛钱,录音机需要三对电池,也就是说听四个多小时的歌曲,需要1.5元钱。

    这台录音机就算放在家里,大概率也是舍不得开的。

    收音机就省电得多,而且能收不少台,评书、歌曲、新闻等等内容丰富,也足够他们用的了。

    赵桂芬心里高兴又心疼,两个孩子那么辛苦还这么惦记家里。

    “不用不用,家里听这个做什么。你们赚钱不容易,别老想着买这些不当吃不当穿的东西。”

    “买都买回来了,县里我们看电视听录音机,不能让家里什么都没有。况且听收音机也不管是消遣,你们也听听新闻,知道外头发生什么事。”

    陆国强:“既然买了就收下吧。”

    赵桂芬这才没说些什么,嘴里嘟囔着:

    “以后家里都得留人,这么小的东西,要是没人偷了怎么办。”

    他们村整体风气不错,所以也没什么小偷小摸的情况。

    大家出门的时候,只要不是长时间不回来,一般也不会锁门的。

    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本村的人不犯事,兴许有外村的人偷偷溜进来的呢。

    收音机好几十块钱一个呢,要是被人偷了哭都来不及,他们家这茅草房锁了也不顶事。

    陆东升听到这话,顺势道:

    “妈,我有个办法解决这件事。既不用每天有人守在家里,又不怕贼惦记。”

    “啥办法啊?”

    “妈,咱们家盖新房吧。”

    众人的目光瞬间从电视、录音机、收音机那收了回来,投向陆东升。

    陆东升直接摊牌:“我们这次回来,就是想跟你们商量建房的事。我们这段时间赚了不少钱,不能再让家里还住在这破茅草房里。一到冬天四处漏风,太难熬了。”

    屋里十分安静,几个小孩子都察觉到不对劲,都不敢吭声。

    陆夏将怀里的陆满满放了下来,让陆朝前三兄弟带她去院子里玩。

    现在外头还有太阳,铺着凉席在地上爬也不会觉得凉。

    看到孩子们出了门,陆国强拿出了自己的烟斗。

    “我们是这么想的,我们在外头做生意,是没法回来帮忙,所以大哥出力我出钱,先把房子建起来。小弟以后能出来挣钱了,就让他买电器,那时候咱们屯肯定通上电了。”

    陆东丰闷着不吭声,他这个做大哥的应该挑大头,可他手头上实在是没钱。

    现在家里还是父母当家,养的猪种的地拿到的钱也是父母拿着的,虽然他们自己手里也有点零花,可也就几块钱,根本不值当什么,到时候只能自己多使点劲。

    陆国强吸了几口烟,“孩子妈,咱们家有多少钱?”

    “不算零头有二百六十块,今年收的粮食都没有卖,就卖了西瓜。这二百六十块钱里,大部分都是夏至和东升给的补贴了不少。”

    陆夏将陆满满放在家里,原本想着一个月给五十块钱,当作是伙食费加辛苦费,可赵桂芬哪里会收。

    掰扯了半天,陆夏一个月拿回家二十块钱。

    就这,赵桂芬觉得拿着手都在发烫。

    陆夏平时回来就没啥买东西,现在全家人都能穿上新衣服,都是陆夏带回来的布料或者成衣。

    吃上面更是不用说了,他们现在都不需要花钱去买了。

    陆夏一个月至少能回来两三次,每一次带回来的东西都能吃到她下次再回来。

    陆东升每个月也会给家里二十块钱,不答应都不行。

    所以他们也不需要卖什么东西,成天好吃好喝,还能攒下了这么多钱。

    “家里还有两头肥猪,等年底卖了也能凑够三百块了。你再补贴一点,也能盖一间大的了。”

    陆东升一听就知道他爸想岔了,以为他们要盖泥坯瓦房呢。

    泥坯瓦房要比砖瓦房便宜得多,主要花费就是瓦片和地基用的大石头。

    泥坯自己运自己造,没什么成本。

    “爸,我们要建的是砖瓦房。”

    陆东升从包里翻出两张图纸,上面是陆夏画的大房子和整个院子鸟瞰图。

    不仅有外观,还有里面的布局。

    陆夏是依照当地的风格设计的,挑高的瓦房,中间会隔开。

    上面不仅能住人还能当仓库装粮食都能,以后孩子多了,就往上放就行。

    本地房子几乎都是这么设计的,非常的符合现在的需求,陆夏也就保留这个风格。

    楼下一共有六间屋子,父母一间,每个兄弟姐妹都各自拥有一间,每个房间都有二十来个平方,能摆上两张一米八的床,中间还能剩下两米的过道。

    这样方便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既能照顾到,又能分开睡。

    等他们长大了,想自己住一间房,就搬到阁楼上去。

    一家人光看那间砖瓦房就已经倒吸一口凉气。

    赵桂芬:“这么大的房子得花多少钱啊!”

    周小英:“我们家没有这么大的地方啊。”

    光是大房子占地面积就已经有近两百平了,这还不算院子。

    陆东升还嫌弃刺激不够,将下面那张整个大院的图纸抽了出来,摆到大家的面前。

    院子是个一进的四合院,正屋在北面,东面是厨房,西面是杂物房。

    南面大门口这边是连廊,东侧还建了阁楼,坐在那就能眺望远方,西面则建了两间茅房。

    陆夏虽然画的只是线图,可也足以让大家能感受到这房子建好之后会是多么的漂亮和实用。

    唯一的毛病就是,贵啊!

    可是看到这样的房子,谁不心动?

    一想到住在里面,就不知道有多舒服。

    陆东升这种感受到城里便利,觉得在城里住着更舒服的人,看到这个图也充满了向往。

    要是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回村里也挺好的。

    城里什么都好,就是住的地方太小了。

    很多人家五六口人也都挤在十来平米的房子里,转个身都艰难。

    陆国强望向陆夏:“你相中了村尾隔壁山头那块宅基地?”

    陆夏:“对,那里足够宽敞,距离村子里近却又不会跟村里人挤在一起,哪家吵架都能听得一清二楚。爸,咱们能拿下这块宅基地吗?”

    “应该没问题。”

    陆国强早就打听好了,手里的钱越来越多,想要盖房的想法也越来越浓烈。

    那块地虽然宽敞,可到底远离了人群,村子又不是没别的地方,比如他们现在住的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