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想办法收学生
第三百九十八章想办法收学生
房玄龄笑了笑,道:“是想知道李峰跟陛下说了什么吧?”
“呵呵,玄龄啊,你真的是老夫肚子里的蛔虫,什么都瞒不了你。”杜如晦半调侃道,半认真道,“根据李峰多次跟陛下接触,每次都有大事发生,李峰这小子就有大功劳可以捞。
这次恐怕也一样,就是不知道,这小子瞒着我们什么,唯独让陛下知道,却不让我们知晓。”
“明天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所以你一定要记得了老夫。”
“一定。”
两人边说边缓缓的离开了皇宫。
另一边,崔民干走到魏征身边,说道:“魏大人,还没有恭喜你升官。”
魏征说道:“多谢崔大人。”
崔民干见魏征终于搭理自己,立马打蛇随棍上,说道:“魏大人,你觉不觉得奇怪,一开始是李峰自己说要让扶桑国的货物都留下来,现在又还给他们,实在太可疑了。”
魏征道:“此事我们不能听风便是雨,需要调查清楚,崔大人,不妨动用你崔氏的势力调查一下此事?”
崔民干干笑了两声,说道:“魏大人,这可是公事,崔氏可不能随意的参和此事。”
“那算了,这件事我不想管。告辞。”魏征拱了拱手,就快步离开。
只留下崔民干一个人咬牙切齿的呆在原地。
……
何勇回到自己的府上后,何进就找上他,问李峰一天都教了什么?
何勇就将今日自身李峰所教的一切都说了一遍,就连满水的杯子上放一张纸,可以使水不洒出来,纸也不会掉下来。
何进表示不相信,让何勇现场演示一遍。
何勇正愁没有机会将今日所学展示一遍,技痒难耐时,何进的要求刚好和他心意。
当场在何勇的演示下,一张纸牢牢的吸附在水杯上,这纸就是不掉下来。
何进惊讶的看着这一切,结巴的说道:“这、这、这,这怎么可能?”
何勇高傲的说道:“恩师说了,这是因为水杯里的大气压比外面的大气压还要小,所以纸就掉不下来。
但是只要水杯里一旦有空气,那纸也会掉下来。”
“神奇,真是太神奇,勇儿好好的跟蓝田候学习,何家能不能光耀门楣全都靠你了。但凡蓝田候有任何的要求,你都要满足他。”何进嘱咐道。
“爹,你放心吧,孩儿知道怎么做。”
这样的情景在王立以及其他学子府上都有发生,他们的家长看到了这神奇的一幕,也都不在反对自己的儿子跟李峰一起学习。
第二天,朝廷颁布一道圣旨,就是这次科考的制度跟以往不同,实行糊名制,但凡参与出题的人,都会在软禁起来,直到考试结束以后才能恢复自由等等一些利的措施。
这让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高兴起来,让一群想着走后门以及作弊的人,纷纷开始咒骂起来。
还有一个消息,就是允许商人子嗣参加科举。
可让一群商人纷纷跪在地上,痛苦流涕,并且高喊陛下英明。
一下子整个长安都能听到陛下英明四个字。
就连坐在皇宫中的李二和长孙也隐约能听到声音,于是让李君羡去打听。
得知百姓们纷纷称赞他英明,李二心中十分的高兴,他做到了,让百姓认可自己,虽然他只知道这才刚开始,但是他会一直努力的。
城南,生活着长安城里最底层的百姓,也就是说,这里是贫民区。
以往这里到处都是没有活,或者就算有活,但也是有一天没一天的干着。
可是自从李峰开始修水泥路后,这里的壮汉们全都去修路了。
不单单如此,因为蓝田交易中心的关系,多了很多的作坊,很多老人和妇人也都去干活了。
这导致整个城南只剩下一群孩子和一些干不了活的妇人和老人,看起来非常冷清。
李峰发现了这一点后,就想到了教育那些小孩,不过需要循序渐进。
今天,何勇和王立等二十五名少年郎来到了城南,他们挨家挨户的表示要收教孩子们读书识字。
然而无不例外的全都被拒绝了。
一群少年郎聚集在一起,一个个垂头丧气。
王立道:“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大家都没有找到一个学生。”
何勇道:“真是奇怪了,有书可以免费念,为什么他们就不肯来呢?”
张旺达说道:“不如我们去找恩师,他应该知道原因。”
“不行。”何勇和王立同时说道。
何勇道:“恩师说过,学习数理化就是要善于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在我们刚刚遇到问题就不想着解决问题,而是找恩师,你们认为恩师会这么看我们?”
“恩师有说过吗?”张旺达撇撇嘴说道。
何勇脸上一红,道:“虽然恩师没有亲口说过,但是昨天的满水实验不是侧面在告诉我,碰到问题要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
“何勇说的对。”王立站出来道,“这是我们自己的学生,我们应该自己想办法。
现在孩子们的父母不再家,家里的老人没有权利做主。我们不妨等他们回来了,再和他们父母谈一谈。”
“好。”众人同时应道。
何勇道:“为了能让大家都能安静的听我们说,不妨我们在这里先授课几天,让大家觉得我们的诚意。”
“好。”众人再次应道。
于是乎,大家都开始安排起来了。
二十五人,每个人都找了一个地方,准备好了长凳,书本,然后每个人都配备了一个夫子。
一直忙到中午的饭点,大家都饥肠辘辘的聚在一起准备去吃饭。
王立突然说道:“现在是饭点,我们饿了,孩子们肯定也饿了,但是他们的父母都出去干活了,家里没人,吃的一定不好。
我们不如……”
何勇等人茅塞顿开,都笑了起来,不等王立将不如之后的话说出来,纷纷喊道:“好。”
接着,不一会儿功夫,城南支起了五十个锅,二十五人分散开来,每人负责两个锅,开始蒸馒头包子,以及一锅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