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科幻网游 > 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简介 > 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最新目录

第199节

    新皇忽然咳嗽了两声,他的旧疾似乎又犯了。

    猛烈的咳嗽仿佛要把肺咳出来一般,过了好久,他擦了擦嘴角,“父皇,儿臣是不对,但儿臣没有做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老皇帝不想再和他啰嗦了,对旁边人道,“将太子锁进东宫,宣庄爱卿和诚王入宫。”

    老皇帝一声令下,所有人立刻行动起来。

    新皇被人拉走了,五皇子将老皇帝抱上了龙椅。

    阔别了几个月,老皇帝感觉仿佛过了半辈子一样。他摸了摸手下的龙椅,心情十分复杂。

    很快,朝堂上又站满了人。

    庄大人进殿后就痛哭流涕,“陛下,陛下,臣无能,致使天下生灵涂炭。”

    老皇帝见到自己的心腹老臣,也忍不住红了眼眶,“爱卿高义,朕已经知道了。贼子作乱,和爱卿无关。当今之际,还需要诸位爱卿与朕一起,收拾残局。”

    庄大人抹了抹眼泪,从地上爬了起来,“恭喜陛下回朝,有陛下在,山河修复指日可待。”

    正说着呢,刘文谦来了。

    他瘦了好多,急匆匆进来后,先看了一眼皇帝,然后伸手摸了摸他的脸。

    这举动有些大不敬了,谁知刘文谦忽然就哭了出来,“皇兄啊,您总算回来了啊。”

    皇帝心里又觉得一暖,弟弟的作为他都听说了。按理来说,太子给的条件优厚,他一个王叔,就算倒戈了也无所谓,能做到这个地步,实在是难得。

    皇帝安慰弟弟,“五弟受委屈了。”

    刘文谦哭着哭着,忽然晕了过去。

    内侍立刻叫了太医来诊治,太医很尴尬地说出了原因,“回禀陛下,诚王爷这是饿的。”

    四皇子顿时找到了说话的机会,哭着说道,“父皇,您不知道,二皇兄登基当日五叔不肯来,那周家一个小妾的娘家哥哥就敢拿刀去砍五叔。长乐妹夫的斥子书一到京城,也不知哪个黑心的种子,让人把诚王府围了起来,断了一切米粮,可怜五叔上了年纪,活活被饿了这么多天。”

    皇帝捏了捏龙椅的扶手,“将两个逆党下狱,其余容后再议。”

    周家和太子岳家全部被锁拿。

    皇帝又让人安顿好了诚王,然后开始拖着疲惫的身躯和大臣们商议抗拒胡人的事情。

    刘文谦被安置进了太后的寿康宫。

    李太后见儿子被饿成这样,忍不住老泪纵横,“老五,老五啊。”

    刘文谦被老娘的眼泪浇醒了,虚弱地喊了一声,“母后。”

    李太后颤巍巍喊人,“快,送一碗糖水上来。”

    等糖水来后,李太后亲自喂儿子喝了一碗糖水,刘文谦腹部感觉暖和多了,终于缓过来气。

    “儿臣不孝,让母后担忧了。”

    李太后拉着他的手,“别怕,你哥哥回来了,你不用挨饿了。”

    刘文谦安慰老母亲,“母后,儿臣也没挨饿。家里有点存粮,儿臣和义兄义嫂一起,把花园子里能挖的野菜都挖了,活着面一起做团子吃,虽然不大好吃,好歹支撑了这么久,还能见到母后的面。儿臣刚才看见皇兄了,皇兄的腿受伤了,这会子还苦撑着和大臣们议事情。”

    李太后也心疼大儿子,但想到他的糊涂,还是有些生气,“要不是他治家不严,哪里会有这乱子,让他吃点苦头,不然以后还要犯糊涂。”

    嘴上这么多,李太后心里还是心疼儿子,盘算着等天黑了去看看儿子,“你别管你哥哥了,你伤了肠胃,也不能吃大油水,等会子在我这里喝两碗粥。你皇兄才回来,你明儿也去给他帮帮忙。”

    刘文谦点头,拉着李太后的手,“母后多保重身子,等这阵子事情过了,儿臣多进宫看看母后。”

    李太后又忍不住哭了,点头说好。

    皇帝火速和大家拿定了主意,命韩世梁立刻折回西北,抗击胡人,兵部拨一批重型火炮随后到,务必狠狠迎头痛击胡人。同时,原京畿大营统领归位,将京城军队梳理清楚,重新整编。各地驻军,凡跟随太子作乱的将领,通通革职查办,另选将领统领军队。

    另外,下安抚诏令,恢复京城秩序。

    忙到了天黑,皇帝终于把大事忙完了,虚弱地躺在了椅子上。

    五皇子在身后给他揉了揉太阳穴,四皇子在一边给皇帝揉腿,“父皇,您腿怎么样了?儿臣听说父皇的龙辇被大石头压住了,儿臣担心的饭都吃不下,想去看父皇,又不能去。”

    说完,四皇子还哭了两声。

    三皇子见老四老五贴身照顾老父亲,只能拿别的话说,“父皇不在,母后一直住在昭阳宫没出来过。我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暗中照看母后和六妹妹。”

    皇帝看了这两个儿子一眼,满眼欣慰,“你们这次做的很好。”

    三皇子和四皇子这回真是难得明白一回。

    皇帝其实很懂自己几个儿子,三皇子喜欢占便宜捡漏子,为人过于谨慎,总想用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多的回报。他虽然也和两个兄长争,但出力总是最少的那一个。

    原来三皇子想的是让老大和老二争个你死我活,虽然后来二皇子做了太子,他仍旧不着急。父皇还活的好好的,老二想上位,怕是没那么容易,从古至今,有几个太子能活到登基的。三皇子继续站干岸,只要老二稳不住,就轮到他了。

    四皇子又不一样了,他和他娘谢贵嫔一样,连付出都不想付出,且还见不得以前比他差的人混的比他好,心眼子有点小。比如老五做了宣王,他还是个郡王,他心里就一直不服气。

    这回太子私自登基,哥儿两忽然着急了。

    这样子不成啊,父皇到底死没死啊?要是死了,我们可怎么办啊?老二个黑心的,连五叔都敢砍,别说他们两个了。帝王登基,是需要友爱手足来表达自己爱护先皇骨血,可后面还有年幼的老六老七呢。要是把老三老四杀了,对老六老七好,老二也能得个好名声。

    哥儿两眼见着太子心里眼里只有自己的舅父和岳父,把他们这些兄弟都放到腚沟里去了,心里越来越凉。原来父皇在,他们还有份体面的差事,自从太子登基,他们身上虽然仍旧有差事,却丁点权力都没了。

    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亲爹当家和不是一个娘生的兄弟当家之间的区别。

    但这兄弟两个胆子小,也不敢轻举妄动,直等到老皇帝回到京城,他们亲眼认出了亲爹,这才开始动了起来。

    兄弟两个第一次联手,背后靠着高家和谢家,由孙侯爷在中间起头,策反了几个城门卫,在两军交战正酣畅的时候,倒戈相向,打开了城门。

    五皇子等两个哥哥说完了,这才道,“父皇,您一路劳累,儿臣才刚让人给父皇备了晚膳,父皇进一些吧。”

    皇帝点头,“你们都留在这里陪朕一起吃。”

    皇帝带着三个儿子一起吃晚饭,看到一桌子菜,他命人把其中两样送去昭阳宫,并给皇后传话,明日再去昭阳宫。

    等送菜的人走了,爷儿四个坐在一起吃饭,五皇子这些日子天天照顾皇帝饮食,很自然地给他盛汤夹菜,两个哥哥看的目瞪口呆。

    三皇子机灵些,“五弟这回在阵前真勇猛,为兄佩服。”

    四皇子也跟着嚷嚷,“老五你可真是有本事,我原来以为你是耗子胆,没想到你胆子这么大。”

    五皇子淡然一笑,“三哥四哥过奖了,我都是跟着父皇一起出动,没有父皇指点,我哪里敢一个人上阵前。”

    三皇子隐隐听说了父皇阵前写了白绫诏书的事情,心里都忍不住打鼓,难道父皇准备立老五了?老五在西北经营了那么久,听说和韩世梁之间还勾勾搭搭的,五叔也喜欢他,这回和父皇一起出生入死,怕是入了父皇的心了。

    三皇子有些焦虑,老大老二没了,按例也该轮到自己了,凭空冒出个老五,还是个强劲敌手,不好办呐。

    四皇子就乖觉多了,他已经认命,除非天上掉馅饼,不然这皇位可能真落不到他头上。不管你们谁上位,只要别跟老二似的苛待我就行。

    皇帝看出了儿子们之间的暗流涌动,垂下眼帘吃饭,一个字都没说。

    等吃过了饭,皇帝刚把儿子们打发走,老母亲和兄弟又来了。

    李太后虽然生气儿子,见到儿子不能动的腿,又哭了一场,“你说说你,好好的跑出去做什么,以后不许出去了,让我们多担心呐。”

    皇帝安慰老母亲,“母后,儿臣尚好,让母后担忧了。”

    母子两个说了几句暖心的话,李太后问过了皇帝的腿,又忍不住嘱咐他,“你年纪不小了,这回又受了伤,等处理完了北边的事情,你好生歇一歇,朝廷也不是大事小事都离不开你。”

    皇帝点头,“儿臣多谢母后教导。”

    刘文谦插了一句嘴,“皇兄,长乐她们还好不好?”

    皇帝回答的不具体,“怀瑜在西北堪大用,孩子们会受些惊吓,想来无大碍。”

    刘文谦这才放下心来。

    皇帝累狠了,李太后看了出来,又带着刘文谦走了,让人送他出宫,给了许多赏赐。

    刘文谦急匆匆回了家,一进门就闻到了饭菜香。

    今日诚王府解禁,郑太太亲自带着两个老仆去采买了许多吃食回来,做了一桌子清淡的菜。

    刘文谦在李太后宫里只喝了粥,见到一桌子菜,肚子又忍不住咕噜咕噜起来,“大哥大嫂这些日子跟着我受苦了。”

    三个人一起坐了下来,也不分男女,高高兴兴吃了顿像样的晚饭,郑太太怕郑老爷伤了肠胃,只允许他吃一点荤菜,还是清炖的。

    诚王府那些在外的仆人们听说王府解禁,又纷纷找了回来。刘文谦留下了一些忠心的,至于中途和别人家眉来眼去过的,一概不要。他一个人在家里,不需要那么多下人。

    皇帝的回归,让京城迅速稳定了下来。

    他一边盯着北边战事,一边开始处理家事,连发几道圣旨。

    第一,先太子不尊诏令,废除太子位,赐白绫;第二,周家与太子岳家谋反,诛九族;第三,封高淑妃为贵妃,升四皇子为亲王。三皇子本就是亲王,封无可封,干脆封他娘做个贵妃算了。

    太子收到白绫后,要求面圣,皇帝答应了他。

    深更半夜,二皇子又到了勤政殿。

    他多喜欢这个地方啊,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又做了几个月皇帝,对这里十分熟悉,许多地方的布置还根据他的喜好进行过改动。

    二皇子也没行礼,直接坐在了皇帝身边铺着明黄色软垫的小凳子上,“父皇,儿臣来和父皇辞行。”

    皇帝正低头看折子,听见这话,抬起了头。

    他看着这个捧在手心里养大的儿子,心里百感交集。从二皇子出身开始,因为母亲受宠,他在兄弟们中间就很耀眼。又因为聪慧,多少年来一直和嫡长子分庭抗礼。很多时候,他甚至比大皇子都更得大家看重。大皇子没去守皇陵之前,大家看了二皇子,都忍住不感叹一声,这要是嫡长子多好啊。

    是啊,那时候连皇帝自己都遗憾,这要是嫡长子多好啊。

    有了这个遗憾,他就动了心思,想尽了一切办法,把他变成了嫡子。

    可谁也没想到,他的结局是这样。

    二皇子见到了老父亲眼里的悲痛,反倒笑了,“父皇,您不必难过。儿臣做过皇子,做过太子,做过皇帝,这辈子也不算白活。儿臣要走了,想和父皇说几句知心话。”

    皇帝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感情,“你说。”

    二皇子问他,“父皇,儿臣想听真心话,在您心里,儿臣是不是比大哥强一些?”

    皇帝没有承认,“你们兄弟,各有优劣。”

    二皇子咳嗽了两声,“父皇,儿臣去后,母妃会受到牵连吗?”

    皇帝回道,“罪不及出嫁女。”

    二皇子点头,“儿臣知道了,多谢父皇,儿臣还想告诉父皇一个消息。”

    皇帝把双手搭在了腿上,“你说。”

    二皇子忽然笑得露出了一口白牙,“父皇,您知道那石头是谁放的吗?儿臣知道。”

    皇帝忽然大怒,“住口!”

    二皇子笑了,笑着笑着又咳嗽了起来,“父皇您看,人心不是规矩可以管住的。皇兄守皇陵守了这么多年,大家都说他惯爱用妇人手段,可这回这妇人手段却奏效了。一块大石头,让我们父子争了起来。”

    皇帝把手里的铜炉一扔,吩咐旁边人,“送他回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