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各方的反应
在紫禁城里的隆裕太后怀里抱着爱新觉罗溥仪,看着下面的的群臣,在群臣们三拜九叩之后就开始了他们今天的早会。
“陈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诸位爱卿平身吧,今天早上不知道诸位爱卿有什么事情要奏吗?”。
“启禀太后,南方革命党人已经攻下全武汉,其他各地都发现革命党人在蠢蠢欲动,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请太后示下”,一个汉臣说道。
“那诸位爱卿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
作为摄政王的爱新觉罗载沣当仁不让,说道:“启禀太后,南方党人只不过是跳梁小丑,不值得一提,他们所谓的革命,不知道发动多少次了,哪一次不是被我们镇压下去,这一次虽然占据了武汉,但是我们很快会拿回来的,可以让姜桂题、冯国璋、张怀芝、曹锟、王占元出兵消灭即可,我想只要我们大清朝出兵,这些人很快会被消灭的,希望太后不要过于担心,伤了身体就得不偿失了”。
爱新觉罗载洵出来说道:“启禀太后,南方革命党人的势力越来越大了,臣认为启用袁世凯,他是知兵之人,有了他的指挥,我想乱党很快就会消灭的,如果时间拖延久了,我想说不定和几十年前的红毛一样,难以剿灭了”。
这时候载沣出来反对了,他坚决不同意启用袁世凯,他自己知道自己好不容易把袁世凯给挤走了,在把他请回来,不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啊,他还想咋样把袁世凯的爪牙如段祺瑞,冯国璋,曹锟一个个给解除,可惜那群该死的革命党人不给自己时间,他是坚决不同意的,可惜的是他虽然是摄政王,但是也没有这些人的总和力量大如徐世昌、端方、李盛铎、尚其、爱新觉罗载泽、绍英等,在众人的一致要求之下,最后不得不请袁世凯出山,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以什么身份来请此人,朝廷最后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负责剿灭革命党人。
就这样一充轰烈烈的朝堂论是就这样偃旗息鼓,也没有拿出什么具体的方法,现在的朝堂之上有本事的汉人不说话,说话的都是空架子的满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整天就知道领着一个鸟笼子,走在街道之上调戏人家小娘子,要不就是拿几只蛐蛐在斗蛐蛐,要不就是斗鸡,现在上位了却没有本事解决当前发生的事件了,现在的汉臣已经离德离心了,不愿意为满人出力,因为袁世凯的例子在那里摆着,他们也怕鸟尽弓藏的事例出现在自己的身上。
然而,几天时间过去之后,袁世凯托病不就,随着南方革命的愈演愈烈,朝廷一下子慌了,没有具体解决办法,随着湖南独立, 江西九江独立,朝廷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任命袁为钦差大臣,统率北洋军向武汉进攻,袁世凯率领军队到鄂,驻节孝感萧家港,和革命党人玩起了暗中议和的事情,至于朝廷的催促他就在不停的找理由来应付,可见此时的袁世凯已经有了异心,不再为大清朝出力了。
在万般无奈之下,朝廷只好让人去催袁世凯出兵,这一次的使节是徐世昌,徐世昌是朝廷的重臣也是袁世凯的兄弟,由他出使最为合适,徐世昌见到袁世凯之后两个人也开始密谋起来:“宫保,现在朝廷的情况你应该了解,你是咋样想的,我也可以给朝廷说说你的难处,为你争取更大的利益”,徐世昌问到。
“世昌,朝廷对我们汉臣的苛刻你是深有体会的,虽然他们现在任命我为钦差大臣,但是如果革命党人被消灭了,我估计又要回去钓鱼了,说不定会杀了我的,所以我在等,等朝廷支持不知的时候自然会想到我们这些汉臣的,我要的不是钦差大臣,而是内阁总理大臣,现在朝廷有战斗力的只有北洋军队了,其他的旧军战斗力你有事不知道,而新军只有北洋军队些好听还敢用,南方的新军多少都和革命党人有联系你说朝廷他不依靠我依靠谁,希望你在朝廷里帮我拖延时间,时间也不长,最多半个月时间,到时候朝廷不得不答应我的条件”。
“上一次朝廷做的实在是做得太过了,他们对我们汉人防的可厉害了,这一次我倒想看看这些人还有什么办法组织我们的崛起,就是当年在慈禧太后那段日子里,他们还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臣,现在能扛起大梁的就只有你袁宫保了,他们不重用你,难道等待自己的王朝灭亡不可”。
“朝廷的那些黄带子、红带子只知道争权夺利,他们懂什么,现在的我已经没有心思在为大清朝效力了,孙大炮也快回来了,如果他回来,局势会变得更加朴树迷离,那些南方各省我想也快要独立了”。
“看来宫保自己心里已经有了打算,大清朝300余年的江山就要倒了,我也给离开了”。
“我说兄弟,你现在还不能离开,你如果离开,朝廷里面就没有人在为我们汉人说话了,说不定也会有什么变数,再说你迟离开一段时间对你也没有什么坏处啊”。
徐世昌看着这个和自己相处了三十几年的老兄弟,他变了,他是不可能成为李鸿章那样的人的,大清的灭亡不光是满人的无能,更可怕的是自己的这个兄弟在后面出很大的力气吧,那些革命党人的枪炮是谁卖给他们的。这里面肯定有袁世凯的影子,是不是自己在帮完他之后就应该退了。
远在吉林的张学良默默地看着南方,大时代的格局终于来临了,是该抢占先机的时候了,自己是不是也给派一些人手去南方做点什么了。
远日本的首相府内,有人也在望着大清朝的方向,心里暗暗的惊喜,乱吧、乱吧,你们越乱,就会给我大日本帝国主义给多崛起的时间,是不是联系一下孙中山让给他贷一笔款,让此人回去闹去。
在不同的方向人们都有不同的心思,但是到底是花落谁家,谁也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