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青春校园 > 谢相简介 > 谢相最新目录

分卷阅读171

    chap_r();    她即位后,忙于这个忙于那个,竟未腾出空来约束他们,以致给了他们可趁之机。

    她想得失神,谢漪受刑的场景不断在她脑海中闪过,使得她惊恐不安,连身子都颤抖起来,不住地想,应该她来受刑,谢相有什么错,错得都是她,是她引诱的谢相,谢相什么错都没有。

    “你的衣衫怎么湿了。”耳边传来谢漪的声音。

    刘藻猛地回头,谢漪的身影映入她的眼球,与梦中血淋淋的模样重合起来。她吓得后缩。

    谢漪一怔,抬手抚摸她的额头,触手便是湿漉漉的冷汗,连她的发丝都是湿的。谢漪问道“怎么了?”

    刘藻骤然清醒过来,那不过是梦,她竟怕得几近入魔。

    “我、我没事,汗是热的。”

    谢漪手心还残余汗的凉意,怎会相信这是热的。睡前还好好的,睡醒便这样了,恐怕是受了梦魇。谢漪将她抱住了,像是安抚受惊的孩童一般,柔声劝慰“萌萌不怕。”

    刘藻不住点头,却不由自主地把身体蜷起来,仿佛只有整个人都容纳到谢漪怀中,方能心安。

    谢漪想,萌萌什么都好,只是执念太重。可对她,她又怎么说得出责备之语。她伸手抚摸刘藻的后背,触手却是坚硬的脊梁。

    她的动作便顿住了。

    平日里看不出来,可她蜷成小小的一团时,脊梁突出,显得她格外瘦削。

    她动作停住,刘藻急了,等了一会儿,忍不出催促“你摸摸我。”

    谢漪一下一下地抚摸,道“不怕了。”

    过了好一会儿,刘藻才平静下来。她反过来抱着谢漪,又嫌衣衫相隔,不够亲近,将自己与谢漪的里衣都脱去。若是平日,谢漪必是不肯,天都亮了,如此行事,太过荒诞。这时却由了她,只是将锦被掩得格外严实,将身子牢牢遮挡在下头。

    可这般亲密无间的相拥,哪有当真什么都不做的。

    她们在床上拖延,过了辰时方起。

    谢漪取了那枚璜佩,与刘藻道“此玉既有安神驱邪之效,该与你用才是。”

    刘藻嘴硬“不必,汉天子百毒不侵,我又不怕。”

    谢漪便未与她争执,想着回头交与胡敖,央他悬于皇帝的床头也就是了。

    刘藻在相府,觉得相府比未央宫都舒服,依依不舍的,不想走。那梦境终究对她有了影响,纵使再想与谢漪待在一处,她还是回宫去,召了几名心腹重臣来议事。

    韩平是除谢文之外,最受重用的大臣。刘藻已决定弃置谢文,韩平自然更突出了。

    这回她也在召见之列。

    大臣们正自疑惑,陛下何事急召,连一日都等不得,在休沐日将他们召入宫来。他们在宣室等了半柱香的功夫,皇帝自内殿出来。

    众人俯身下拜,抬头时各自一凛,陛下神色平静,与往日无异,可今日衣着用色晦暗,连袖口的祥云纹样都似蒙了一层阴影。

    大臣们都是善于察言观色之辈,见此愈加小心侍奉。

    刘藻也未与他们兜圈子,直言道“自前秦,天下始设监御史,掌监郡,督察各地施政。后各地监御史懈怠散漫,每有缺漏,相互推诿,使吏治不清。于是武帝将天下划分为十三州,每州各置刺史,专刺州郡不法事。武、昭两朝,刺史屡立大功,昭帝时,燕王谋反,青州刺史得人密报后,上报朝廷,拘捕诛杀与燕王同流合污的齐孝王,立下大功。”

    大臣们认真听着,又生疑窦,不知陛下为何说起这些陈年旧事。但他们并未疑惑太久,刘藻话音一转,道“可到了朕这里,怎么刺史们就懈怠起来,每年入京,都言地方无大事?”

    大臣们面面相觑,陛下这话,说得可不实,去年还有刺史奏禀太守不法,调查清楚后,将那太守罢黜免官了。

    李闻见同僚皆摸不着头脑,还有几人恭维起皇帝英明,天下澄清,颇觉同僚无能,不能体会上意,侍奉不好陛下。

    陛下既拿燕王与齐孝王的旧事举例,可见她不满的是诸侯王。

    眼见无人察觉,又或是察觉了,也不敢言,李闻只得自己来,上前道“不止州郡,各侯国也多平静。自武帝推行推恩令来,诸侯势力削减,起不了什么风浪,故而多安享富贵,无生事之心。”

    刘藻仍不满,反问“是诸侯无生事之心,还是刺史们畏惧宗室,不敢秉公?”

    大臣们哪儿敢为诸侯打包票,他们刘家自相残杀起来,向来没手软过,从高祖起,每代都有宗室谋反之事,景帝、武帝时更是闹得凶。无人敢肯定,到了这一代,诸侯们便能安分下来。

    刘藻见他们不敢言,更加觉得这梦兴许就是特来警醒她的。她往日也防着宗室,但如今看来,防得还不够严。

    第121章

    到底是向自家人下手,那些宗室中,多半还是她祖父辈,叔伯辈的,刘藻不好说得太明。

    宣室殿散了后,会意的自然会意。诸侯王与长安的关联大多不密切,故大臣们与他们多无甚情面,行事起来也无掣肘,并不为难。不能会意的则是满头疑问,见李闻走在前头,上前讨教“陛下这是何意?诸王这些年也称得上安分,怎地突然就提防起他们来了?”

    李闻一面走,一面道“不大生事不错,却也少有站在陛下这边的。前几年陛下为戾太子议谥,闹了那一波,宗室中除却在京的几个小辈,可无一人上表声援。”

    那人恍然大悟“陛下是与宗室生疏了。”

    李闻笑了一下“何曾亲密过?”

    皇帝与宗亲相互间都不亲密,在京的时常能见,倒还好,不在京的便疏远得很了。皇帝幼年遭遇,使她与刘氏并无什么归属,不过是面子上的事。诸侯王也因旧事,颇有些忌惮她,她被逐出宫门时,宗室中可寻不出一个为她说话的。毕竟那时谁能料到她有今日的造化。

    倘若诸侯识趣,在她即位后,向她靠拢,以陛下的胸襟,多半也就揭过了,天下还是平稳为好。可他们却仗着辈分,仗着各在封地,与朝中少有往来而沉寂不语,陛下哪里能忍得了这个气。

    要李闻说,皇帝到今日方想起削弱诸王,还是因她即位后一事接着一事,腾不出手来。

    只是此事也称不上急,不知陛下为何赶着休沐将他们召到宫中。

    此事且得布置。刘藻召了大臣,说清意图,便暗自思索起能为她行此事的人选,与宗室中最为嚣张跋扈者。

    岁末将至,各州刺史也将回京述职,她正可斟酌哪几人堪用,哪几人难以任事。要看牢郡国,刺史的作用远不止在削弱宗室这一项,须得慎重方好。

    凛冬酷寒,未央宫的烛火彻夜长明。刘藻常问谢文动向,欲知他何时方能往相府请罪,连续一月,失望至极。

    谢相口上不言,内里必是难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