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校检左卫将军!
“左卫中郎将程处弼,上前听封!”
直立在玉阶之上的李二陛下,双手背负,身形傲然,双眸若天边的银河一般璀璨,对望着程处弼,声音洪亮。
上前听封?!
一语既出,群臣皆惊!
殿内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先仰着目光凝望着李二陛下,而后则又将目光回收,聚焦在沙盘前的程处弼的身上。
已经身兼左卫中郎将、左卫锦衣卫指挥使、工部军械司郎中、弘文馆学士四职,还临时负责编纂《论语》以及秋试命题人、年仅十四岁的程处弼,还有封升!
“这......”
程处弼也有些傻眼了,李二陛下的话宛如晴天霹雳一般让他措不及防,进退失据。
想要踏出一步,但却感觉双腿有千斤之重、寸步难移,想要开口拒绝,对抗圣裁、不听君命的事情,他又如何做得出来。
“男子汉,大丈夫,何故故作儿女之态,扭扭捏捏,还不快上前来!”
李二陛下的心情很好,尽管话语是斥责之词,但听上去却尽是慈爱之意。
“臣在!”
程处弼眉关一紧,还是硬着头皮,走上前去,向着李二陛下抱拳拱手。
“朕封你为校检左卫将军,随朕御驾亲征!”
李二陛下以嘹亮的声音,宣布着他对程处弼的任命。
十六卫,每卫大将军一人,正三品;将军二人,从三品。
左卫将军,从三品,校检加“检校”官职虽非正式拜授,但有权行使该是事职,相当于“代理”官职。
校检的官职一般比原来的官职要低一阶,校检左卫将军,自然是正四品上。
程处弼的官职是正四品下的左卫中郎将,提上一级,升任校检左卫将军,也于情于理。
但是在群臣看来,李二陛下给程处弼的封官,却不符合情理,年仅十四岁的正四品上实职,而且还是含金量最高的、宿卫在皇帝身边的校检左卫将军,这样的恩宠,实在是无能能及!
“臣......臣少不更事,且名微德薄,恐有负陛下圣恩,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在李二陛下期待的神情下,程处弼拒绝了他的封赐。
他知道李二陛下对他的宠爱,校检左卫将军,虽然挂着“校检”两个字,但是其实上他就是左卫将军。
只是因为他的年纪问题,所以年纪轻轻就担任左卫将军不好,所以李二陛下才会想到一个折中的“校检”方式,让自己既能得到晋升,又不让其他人的神经过于敏感。
但是他还是拒绝了李二陛下的好意,他相信凭着吕布的无双勇武还有霍去病的骑神战法,在这一场草原之战后,“校检”两个字,他一定会去掉。
年仅十四岁的从三品大员,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存在!
“说说看,你拒绝朕的理由?”
李二陛下并没有因为程处弼的拒绝而生气或者是好奇,而是不紧不慢地抬手,询问了一句。
“臣未加冠,已是正四品下的左卫亲府中郎将,掌宫廷宿卫,又蒙陛下圣眷,加左卫锦衣卫指挥使、工部军械司郎中。”
程处弼回答得有礼有节,很是干脆利落,因为事实是最好的回答。
“陛下对臣之厚爱,纵览我朝,可谓是前无古人,微臣岂敢盘桓,再有所希冀!”
“那朕问你,知道冠军侯霍去病吗?”
李二陛下仿佛事先已经知道了程处弼的想法一般,抬眼一笑,走下阶来。
霍去病,程处弼又如何不知,他身上的兵法,还是霍去病的传承,现在的他就相当于“霍去病”。
对于自己的事迹,他又岂会不知,但他对于李二陛下突然提到霍去病感到有些诧异。
“微臣当然知道,冠军侯霍去病,是每一个军征沙场的男儿都崇敬的对象,其在狼居胥山祭天封礼、在姑衍山祭地禅礼的传奇,是每一个热血男儿的向往!”
程处弼微微蹙眉,带着神往的心态,缓缓的答道。
“元朔六年,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取其勇冠三军!”
“元狩二年,十九岁的霍去病便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
李二陛下如同述说故事一般,声色并茂,将霍去病的履职与升迁,娓娓说道。
“元狩四年,霍去病便加官为大司马,且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相同,年仅二十一岁,便与其舅卫青,同尊于武将之巅!”
“这些,你可知晓?”
“这些,臣自然知晓,霍骠骑虽然只在天地间生活二十三春秋,但他的年华却并未虚度,在他简短却胜美的韶华里,他达到了许多人拼搏数十载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程处弼那来自亘古岁月般哀伤的星眸,宛如庄周梦蝶一般的凄婉迷茫,声音惆怅且虚长。
一个人人嫌弃的私生子,因为姑姑成为了皇后,摇身一变成为汉武帝刘彻的外甥,得到刘彻的亲自栽培!
年仅十七岁便被身为大将军的舅舅卫青带到了战场,结果一战成名,年仅二十一岁就成为了和舅舅一样牛逼的存在,中央军委副主席!
但命不长久,年仅二十三岁,便如同繁星一般迅速的陨落!
霍去病这不可复制的一生,本身就是一种传奇!
“那朕告诉你,他汉武帝刘彻可以做到的事情,朕一样可以做到,明白吗!”
李二陛下走到程处弼的面前,相距不过一尺,对视着程处弼赫赫有声。
因为视角的不同,程处弼注重的是霍去病,而李二陛下注重的是汉武帝。
“微臣明白!”
程处弼心神一凛,立马的回答。
李二陛下的态度很明确,程处弼可以做霍去病,他就可以做汉武帝!
“那还不快领旨谢恩!”
李二陛下故作愠色,低声喝了一句。
程处弼长揖一礼,心气豪迈,斩钉截铁的说道:“微臣遵旨,微臣定当效霍骠骑之志,为陛下北定大漠,并武广地,竭心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