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青春校园 > 枫林漫步简介 > 枫林漫步最新目录

第十二章 舍勒

    “舍勒对康德伦理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康德认为,一门具有正确方法的伦理学不仅要拒绝善业和目的,而且要拒绝所有质料自然的价值……‘凡是把欲求能力的质料预设为意愿根据的实践原则,一概都是经验的,并且不能提供任何实践法则。’由于康德在伦理学论证过程中试图撇开现实的善业事业不论……于是他也就随即认为,可以不去考虑在这些善业中展现出来的价值。舍勒所谓的质料伦理学正是价值伦理学,受胡塞尔的影响,舍勒将先天的意向性结构改造为先天的价值结构,即在经验行为中的一切‘善业’和‘弊端’——舍勒所使用的这两个词在德语中分别是‘善’与‘恶’的近义词——必须放到关于‘善’与‘恶’的先天价值结构中去考察,也即人在日常行为中的偏好或选择并不取消‘善’与‘恶’的价值。我出卖了朋友或者朋友背叛了我并不取消友谊本身的价值。舍勒写道:‘正如康德完全合理地指责任何善业伦理学和目的伦理学一样,他也完全合理地指责一门想将其结论建立在归纳基础之上的伦理学……一切在此意义上关于善与恶的经验都以对善和恶是什么的本质认识为前提……纵使是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定义,即善就是最大数量的快乐或全部功利,也不是来自经验,而是必须要求这个定理具有直观的明见性——康德便是这样正确地理解他自己。虽然他而后通过归纳来证明:人对善恶的实际价值判断与什么是有益与有害(随因果认识阶段的不同而变化)的判断实际上是一致的,只要他这样做了,他便是在试图赋予一门理论以在各种情况下有效的伦常性。但这并不是伦理学的任务。因为伦理学并不试图说明,什么东西作为善和恶处在社群的有效性中,而是试图说明,什么是善和恶。在伦理学那里,问题并不在于,在善的事物与恶的事物方面的社群价值判断,而是善与恶的价值质料本身。’康德讲,个人的行动准则必须依据于其愿意成为普遍法则的那个法则,如果我不愿意它成为普遍的法则,只是愿意它只适用于自己,比如我只愿意去抢劫别人,而不愿意别人来抢劫我,那么这样一个准则也就失去了它的‘社群的有效性’。舍勒认为这种只关乎个人‘欲求’的形式是不能够产生善的观念的,因为‘善’必须是绝对的:‘这里存在着一个绝对的价值,绝对价值之明见性所给予我们的,并不是经验中的实际固持……而是这个被感受到的绝对性本身,它使我们现在就已经感受到,为了其他的价值而放弃它或弃置它的想法是可能的罪’,并且是一个刚达到的我们价值之存在高度之上的堕落。’价值也是有级序的。‘首先是这样一个定律:一切应然都必须奠基于价值之中,即唯有价值才应当存在和不应当存在;以及这样的定律:肯定的价值应当存在,否定的价值不应当存在……还包括这样的联系:同一个价值不可能既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我在这里要强调:由康德所发现的那些原则只是部分地展示着这个形式价值认定原则的一个特例,这种展示仅仅在于,它们错误地只与伦常领域相关联,并且同样错误地不与价值认定相关联,而只是直接与意欲相关联,它们实际上只对意欲有效。’舍勒写道:‘康德所谓的先天被虚假地限定在形式上,这种形式是或应当是一种构形活动,一种构形行为和联接行为的结果……然而,这种制作性的知性活动的神话与先天论没有任何关系,它并非建立在直观之上,而是一种对在经验对象中的先天内涵的纯粹臆造性解释,这种解释只是在此预设下才能成立:被给予的处处都只是一个无序的混乱(在这里是所谓感觉的混乱,在那里是本能或禀好的混乱)。但这个预设是感觉主义和康德所共有的基本谬误……如果被给予之物的确处处都是印象的,或本能冲动的混乱……那么当然就需要一个行动组织的原则,这个原则重又被回归为自然经验的内涵。简言之:休谟的本性需要康德的知性才能生存,而霍布斯的人则需要康德的实践理性才能生存。’康德和休谟都承认这个世界是缺德的,只是它们所采取的态度并不相同。而舍勒却从根本上否认了这种预设。仅从对于人类社会的态度而言,康德与休谟似乎要更实际一些。所以今天的人们有意无意地采用的都是康德的伦理学,而舍勒则被置于边缘地位,因为他只是一味地从为道德行为从逻辑上立法的角度去看问题,而忽视了当今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类心灵的不可被穷尽。‘价值和他们的秩序不是在内感知或观察中,而是在与世界感受着的、活的交往中,在偏好或偏恶中,在爱与恨本身中,即在那些意向作用和行为的进行线索中闪现出来的(换句话说,价值永远不附着在这些意愿行为之上)……伦常意愿,甚至整个伦常行为都奠基在这个价值认识连同其本己的先天内涵和本己的明见性之上,以致任何意愿都原本地朝向一个在这些行为中被给予的价值之实现……在这个意义上——并且仅在此意义上——苏格拉底的命题得到恢复:一切好的意愿都奠基于对好的认识之中,或者一切坏的意愿都建立在伦常欺罔的基础之上’。从上述这些,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舍勒的旨趣与胡塞尔有着根本的不同,后者只注重于意向性结构的本质分析,只是在先验转向后,对形而上学的态度才稍稍有所改变,而舍勒则是在普遍对形而上学采取拒斥态度的时代里坚持形而上学信仰的极少数人之一,另外,胡塞尔更关注的是人的认识问题,对人类学伦理学这些不屑一顾,而舍勒更为关注的或者说他唯一关注的则是人本身。无论如何,康德所倡导的先验方法到20世纪仍然被这两位哲学家作为最基本的方法所谈论,也正好体现出他的伟大来!”

    ……

    “今天的课你听懂了吗?”大虫问我道。

    “确实很难理解。”我回答道。

    “不理解就别理解了。看看这是什么。”

    “啊!你把兔子带到教室里来干嘛?”

    “玩呀。我还买了只乌龟。等一下回寝室去看看,到底是兔子跑得快,还是乌龟跑得快。”

    “……”

    “哈利,看看这段时间以来我的读书心得。有什么错误,提提意见。”小勉跑过来,递给我一个小本。

    我翻开来,扫了一眼:“原来你看了这么多书啊。”

    “看书一定要快。”

    “好的,一定仔细拜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