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查找问题
星期一,陈卫红兴致勃勃地思考着修订后的教案和思路,轻快地踏入教室。在教学活动中,尽力模仿名师的教学方法,包括新课引入、例题分析、习题评讲方法以及语言、时间安排等。
课堂上,陈卫红自我感觉比原来要好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优生,在课堂上更兴奋,学习更积极主动。
课后,陈卫红在批阅学生作业的同时,认真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优生、中上生对知识的掌握比原来略好一些,但是,中差生却没有明显的好转,有些甚至还比原来更差一些。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名师”的经验与方法没用,还是自己学得不像?或者,纯属偶然?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是自己通过实践去探索,还是请教别的老师?或者放弃?
带着这些疑问,陈卫红在课间去到班上,找了几名作业错误比较明显的学生,与他们聊了起来。
“昨天这节课,你们感觉如何?与老师原来的教法比较,你们感觉有什么区别没有?” 陈卫红抛出了话题。
几名学生犹豫了一会儿,接着,便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老师,这节课开始时,听起来感觉很好,但不一会儿我们就跟不上了。感觉这节课与你原来的课相比,要难一点,而且,好像你讲得有些快,我们有点跟不上。”
“我感觉好像听懂了,但又似乎没有完全明白,待我正在思考时,老师你又讲后面的去了,后来,就不知道你讲些什么了。”
“这些题显得有点难,我感觉不容易理解。老师,你讲解时,我也认真听了,但因为有些地方要涉及前面的知识,而那些知识,我没有弄懂,还有些是当时懂了但过后就忘记了。当你讲到这些地方时,我在竭力回想前面的知识,但还是想不起来,对于这些新内容,我实在是听不懂,无法理解。”
“老师,最后一道题,听你分析讲解过程中,见你把这些知识点理出来,我好像都懂都知道。但我拿着这道题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过后我又想了想,这些知识好像我都知道,也能理解,但却不能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而且,题的字那么多,我理解不了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如何下手去解决。”
……
陈卫红微笑着认真倾听,并不时追问两句。通过学生七嘴八舌的话语,陈卫红逐渐认识到,自己按照“名师”的方法去教,但自己的学生却不太适应,特别是中差生。
学生离去后,陈卫红坐在办公桌前,一边回忆学生反馈的意见,一边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名师”方法效果不好的原因进行梳理后,写到备课本上:
第一,“名师”们的学生经过规范有序的训练,师生间配合默契,而自己的学生缺乏训练,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养成,师生间还没有达成默契,难以有效配合;
第二,自己所面对的学生,与“名师”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动手能力、社会阅历、思维方式和水平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有些例子和习题,超出了自己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经验范围;
第三,自己机械地照搬“名师”教法的形,但应用得不熟悉,甚至有点“邯郸学步”,不仅没有把别人的先进经验学会,反而把自己通过通过实践探索和学习借鉴形成的有效教法抛弃了。
陈卫红联想到自己的习武经历:学习了一些套路,练习了一些基本功,自我感觉良好。可是,如果真正与高手搏击,却没有多少胜。名师的方法好比武功套路,如果没有基本功的支撑,不结合实际进行反复的训练,这些套路只是一些华而不实的无用花招,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花拳绣腿,难以应用到实战中。在搏击时,如果只会摆好姿势,机械地按照套路出招,而不灵活地重组和使用招式,可能一招都用不了就会被揍趴下。
陈卫红有些明白了,名师的套路招式是正确的,自己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一是基本功不够,导致未能把这些“招式”的威力发挥出来;二是自己对基本“招式”还不熟悉,对许多“招式”后面的作用,没有能够真正理解;三是由于缺乏练习与实践,对“招”与“招”之间的衔接、组合不熟悉,不能结合实际灵活有效地选择、组合、运用这些基本“招式”。
找到初步原因之后,陈卫红通过思考,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与学习思路:一是加强基本功练习,认真学习名师的“招式”,通过学习、实践与反思,熟练掌握基本“招式”,逐步深入领悟各“招式”的妙处;二是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见招拆招”甚至“创招”,通过实践探索找到既实用又有效的办法,改进工作,增强“功力”。
将这些要点梳理出来并记录之后,陈卫红仿佛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秘诀,兴奋地找出教案,认真地修订起来。
通过这几次的深入思考,陈卫红逐渐明白,在教学活动中,自我感觉良好,并不能代表学生感觉良好。学生感觉良好,也不能完全代表教学效果好。自己在教学中肯定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与不足,要提高和完善自我,首先必须得找出、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问题从哪里找?当然只能从学生中去找。
星期三上午第三节课,陈卫红打紧安排,挤出几分钟的课堂时间,在教学任务完成后,于临下课前,与学生一起合演了一场情景剧。
趁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陈卫红走到教室后面,将一些粉笔灰悄悄地抹在自己的右脸上,然后走上讲上,一本正经地宣布:“同学们,我马上要讲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请大家集中注意力,看着老师。”
有些细心的学生,特别是几名女生,注意到了陈卫红脸上的粉笔灰,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有的甚至忍不住捂嘴笑起来。
陈卫红故作严肃地看着这几名学生:“你们笑什么?有什么好笑的?”
这时,更多的学生关注到了陈卫红脸上的白色灰渍,也跟着议论起来,更多的学生也笑了起来。
班长曹强举手站了起来:“老师,你脸上粘了些粉笔灰,成花脸了。”
“是吗?我脸上有粉笔灰吗?在哪里、有多少?我怎么看不到?你们是不是合起伙来幽默老师啊?” 陈卫红故作惊讶地问道。
经这一提醒,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陈卫红脸上,看到确实有些粉笔灰,好像京剧里的白脸一般,于是,都跟着笑起来,还有几名学生打趣道:“老师,是真的,你的脸上粘了些粉笔灰,像一个小白脸了。”
前排的一名女生,偷偷将自己的小镜子递给身边的男生,让他递给陈卫红。
陈卫红接过镜子,夸张地一照,幽默地做了个怪像:“原来真是这样啊,老师成了大花脸居然还不知道,惭愧惭愧。谢谢同学们的提醒,要不然,一会儿走出教室让其他老师看到,就更是笑话了。”
将脸上的粉笔灰擦掉后,陈卫红示意学生们安静下来,开始发问:“同学们,刚才我的脸上粘了些粉笔灰。可是,我自己却没有发现,而你们却很快地就发现了,大家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们安静下来,他们不知道陈卫红为什么要问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同学们,我们所有的人都一样,能够看清楚别人脸上的污点,却看不到自己脸上的污渍。所以,我们经常犯错误或让别人笑话,自己却浑然不知。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或错误,自然也就无法改正了。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及时发现自己脸上的污渍呢?” 见学生们有些茫然,陈卫红继续引导学生。
一些学生开始窃窃私语,还有些学生依然茫然或好奇地看着陈卫红。
陈卫红顿了顿,继续说:“要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唯一的办法,就是主动、及时地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让别人作为自己的镜子,通过别人反馈的信息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找到自己看不到的污渍。同学们,老师与你们一样,也是一个普通人,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甚至错误,特别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地方不能适应同学们的要求,不能让同学们满意。这些问题正如老师脸上的粉笔灰,自己是不知道的,要靠同学们的帮助才能发现。”
“同学们,我真诚地希望从今天开始,你们在每天做完作业后,给我提出一条缺点或者是工作改进的建议,写在作业的后面。如果可能,尽量写出理由。当然,如果找不出理由或者说不好表述,不写理由也行。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缺点,将尽量想办法去克服;对同学们提出的建议,一定认真对待,尽量采纳以改进工作。谢谢同学们!” 看到学生们都集中精力在倾听自己的讲述,陈卫红的心里充满了欣慰。
教室里安静了一嗅儿,随后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下课之后,陈卫红回到办公室,在备课本的封底上,写下了两个大字: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