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穿越言情 > 太子殿下请接招简介 > 太子殿下请接招最新目录

第027章 烽烟起

    一连两天的春风宴,最终以兰恬狼狈而逃和姜蘅的万丈光芒告终。兰恬的海棠花弃权,秦紫琼中途退出,参与殿试的人,只剩下了容玉和姜蘅。

    据说当日,容玉姜蘅正极殿政论,论的是开国年间的大夏大盛之战。

    据说当日,快马八百里加急,大盛出兵攻破边疆,狼烟起。

    据说当日,萧呈深夜进宫与皇帝密谈,最终是姜蘅入主南风楼。

    姜蘅的受封仪式一切从简,一道懿旨下来,省去了一切程序,只因边疆战事紧张,要火速应对。

    这也是姜蘅第一次跟随皇帝议政。

    朝堂之上吵的天翻地覆,皇帝便召了朝中二品以上的官员进乐政宫议事,只是慕容山这种空有一品侯爵却无半点实权的人,被挡在了门外。

    朝中二品以上的大员,无非就是朝堂上吵的最厉害的几个。姜浔没有什么实权,讲到底也是监察百官的指责,可是正经的二品官,浑水摸鱼的跟了进来。

    毫无疑问,朝中分成了主战和主和两派,在朝堂上争吵不休,在乐政宫照样各不相让。

    右相为首主战,左相为首主和,中间掺着一个内阁首辅方正和稀泥。皇帝一开始还很有耐心,后来听得越来越不耐烦,最后龙颜大怒一拍桌子:“别吵了!”

    正攻击左相枉为统帅的右相甩了袖子,正劝架的方正松了口气,正和户部尚书厮打的兵部尚书松开了手。

    皇帝气不打一处来:“你看看你们,哪里有朝官的半点样子!前方大盛还在其乐融融的庆祝他们攻下了城,你们在这里吵个天翻地覆,有用吗?姜蘅。”

    “臣在。”

    皇帝抖了抖袖子:“说说你的看法。”

    众人这才注意到,站在皇帝身后几步的新任殿前修仪姜蘅,是姜浔的亲妹妹。此刻,她正平静的看着他们。

    姜蘅心知皇帝有意平衡底下言论,以防止两派内斗太狠,伤了大夏筋骨:“阿蘅主战。”

    众人一惊,看向跟着方正一起和稀泥的姜浔,后者神色自若,没有半分不自在。

    “哦?”皇帝问“这是为何?”

    姜蘅看了正对着她似笑非笑的姜浔一眼,沉声道:“阿蘅不知出兵要多少银两,不知会让多少儿郎告别故乡马革裹尸,不知会让北地的农民再交多少粮食,更不知要打多少斤铁用多少匹马。”她神色淡淡,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决“阿蘅只知,大盛的铁蹄踏过了八百里清山,踏过了大夏的子民,踏过了我们曾以为是通天福地的清河,踏在了大夏的国土之上。”

    此言一出,鸦雀无声。

    众人各有各的想法,却都不肯说出口。姜浔左右看了看,对着皇帝拱手道:“臣附议。”

    方正猛的回身看向姜浔。

    姜浔视若无睹:“我大夏建国五百年,承蒙太祖皇帝圣恩,子孙兴旺,繁荣不息。中虽有世家干政,外戚独大,但皇权巍巍,山河如旧。十年前大越犯我西北边疆时,萧大人能以十万大军破之,十年后大盛来势汹汹,我大夏儿郎为何惧怕,为何退缩,为何龟缩不前?”

    “姜修仪此言差矣。”左相看着她“非我大夏男儿不能战,而是国库已入不敷出,当今应派使者议和,请求大盛退兵。”

    右相哼了一声:“国库入不敷出,偌大国家竟说国库入不敷出!每年各地进奉的银两粮食,难道支撑不起一场战争吗!”

    “曲大人!”左相转过身瞪着曲道之,皱纹挤在了一起“安定十九年大越来犯,退之虽以十万大军破之,然而大越残暴,每攻一城,必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仅通阳城中百姓,死伤达十万之多,几乎是整座城的人口。国库拨给通阳重建的银子有多少,户部尚书最是清楚。这样的城池有十四座,国库如何支撑?”

    曲道之怒道:“那便任由大盛铁塔踏遍我大夏大好河山,*大夏的百姓,我京都世家犹自享乐,歌舞升平吗!?”

    “你——”

    身边的兵部尚书拦住了要冲上去的左相,右相狠狠的瞪着左相,一副倔强文人的样子。姜浔在心里道了一句可惜,若不是曲道之生错了地方,他会是大盛最有权势的臣子。

    一直没说话的萧呈这时开了口:“臣以为,左相所言极是。”

    姜浔一惊,转头去看萧呈。

    他的计划里,左相必定主和,因为一旦战争开始,将领奔赴战场,有死有伤,世家子弟并不吃香;反观寒门,大夏的军功制,给了他们晋升的机会,一旦寒门势大,世家并无优势。右相也必定主战,他是庄陵出身,在京都任从六品礼部员外郎时,也曾经历过成王叛乱京都,必定怜悯百姓。他也料到皇帝态度暧昧,因为这场战事关乎国本,齐少毅需要权衡。可唯独萧呈,他算错了。

    “十年前大越之战,我军折损将士十七万人。如今朝中,将军年老,新晋军官无人有经验。今年又有大旱,粮草难以维持,北有北漠虎狼之心,西北大越又蠢蠢欲动。若此时与大盛开战,北漠大越趁虚而入,大夏将内忧外患。”

    姜蘅在上首冷哼了一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群却为战还是和而争论不休。无人问百姓生死,无人问前线将士饥寒,更无人问战况如何。世家只想世家的利益,可怜曲道之耿直忠臣,难以力挽狂澜。

    盛卫密折已呈上,说大盛的军队已连破大夏五州,已至梅州修整。

    “大盛的军队打到梅州城了。”皇帝轻飘飘的声音传来,众臣又安静了不少“大盛的军队,也曾在梅州城驻军。”

    姜浔闲闲的翻了翻袖子,又听见刑部尚书说:“五百年前,便有梅州盟约。南风修仪出使大盛,虽未见到盛帝,可两方也达成了和解,大盛退了兵。眼下正值多事之秋,臣以为,应派使节出使大盛议和,以保我朝,长安太平。”

    “臣附议。”兵部尚书道“五百年前的梅州,南风修仪出使大盛。五百年后的梅州,臣举荐姜修仪出使大盛,或许能再续……”

    “容大人。”姜浔冷冷的开口“诚然当年大盛退兵,可南风修仪却因此丧命,香消玉殒。您让我妹妹出使大盛,居心裹测罢。”

    盛太祖姜阳心许慕南风,当年出兵原因,是为慕南风兵马改革做声援,给大夏世家施压,这件事情大盛的史书写的很清楚。谁知大夏派慕南风出使大盛,途中暗杀,致使南风修仪香消玉殒。盛太祖自此一病不起,缠绵病榻数十年之久,最后郁郁而终。

    云中的大夏人,男子娶亲很难,因为云中的姑娘们都不喜大夏男子的朝三暮四。

    兵部尚书义正言辞:“大盛派的是羽林军将军,官居二品,我们便应派同级别的官员出使,才能……”

    “容大人!”姜浔再一次打断,厉声道“你身为兵部尚书不行兵部职权,一昧求和,可有大夏半点雄将之风!忘山容氏,军功成世家,到今日竟抢了我姜浔的活计做,劝谏陛下向敌国认输吗!”

    姜蘅淡淡看向那兵部尚书,知道姜浔和她与大夏虽是对手,可遇到这样一个对百姓江山毫无担当的兵部尚书,朝廷正二品官员,也难免动怒。换做是她,手中袖剑早已刺下,哪里轮得到兵部尚书在这里站着。

    曲道之向皇帝稽首:“臣自安定九年中状元榜,殿试第一,至今在朝为官已有二十年整。臣曾任兵部侍郎,也曾到过梅州,做过县令,历任两朝,承蒙陛下器重,担任右相。敌国来犯,诸位不思应对之策,无人肯战。臣已近垂暮,对大夏无以为报。请求陛下开恩,容臣告老还乡,到前线去为大夏尽绵薄之力。”

    姜蘅微微动容,从心里敬佩曲道之。

    二十年官场浮沉,不思变通被世家打压的人有之,利欲熏心倒向世家的如大理寺卿亦有之,唯独身居高位的曲道之,同是寒门出身,依旧坚持本心,忠君爱国。一代文官,能有上战场的想法,已是忠良。

    吏部尚书也稽首:“臣请辞去吏部尚书一职。臣是镜江边上长大的,家乡有难,臣愿同家乡父老一同进退?求陛下恩准——”

    他的朝服一抖,跪下扣请,所言句句诛心,所为件件泣血。吏部尚书沈丘,出自山中落魄秀才之家,父亲早年病逝,他到私塾给先生端茶递水,中了秀才。安定十二年的金榜,他是探花。文人风骨,便是如此。

    两位朝中要员接连发难,若准,朝中哪有可以替补的官员。若不准,曲道之也不是傻子,必定召集国子监的文人大闹一场,民情汹汹,朝廷难以下台。

    皇帝头疼的捏着眼角,想着既要平衡何方势力,又要解决大盛军队,实在进退维谷。兵部尚书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大夏安逸了几百年,他不能以江山为引,赌一场一统天下。成则功照千秋,败则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实在不能冒险,必须有万全之策。

    姜蘅正想开口帮腔,却听到宫外一声急呼:

    “八百里军报加急,梅州县令献城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