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其他小说 > 最强王者之成吉思汗奋斗史简介 > 最强王者之成吉思汗奋斗史最新目录

第42章蒙古军攻占中兴府

    金王虽然以如此高昂的代价换来了和平,但这种和平当时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休战。蒙古军队已经积累了攻破万里长城及其附近的防御据点的经验,因而他们随时都会挥师重来。

    蒙古军队猛马快刀,在那个冷兵器时代,金军根本不是凶猛的蒙古兵的对手。

    金宣宗从多次的战争中已经深深领会到了这一点,所以这次休战之后,这哥们就召开了紧急君臣大会,很惊惧地说;“咱们兵弱将少,中都非久留之地也,大家赶紧收拾东西,迁都河南开封吧。”

    朝中有的官员和太学生大声抗议,认为不可迁都。都说“中都是国之根本,弃之南迁,北方皆不能守矣。若迁都,辽东、关中皆强于开封,恃险备御,可为后图。”

    然而金宣宗认为自己堂堂老大,说话得算数吧,不然不象个样子了,于是,贞佑二年(1214年)五月十一日,下发文件,决定立即南迁。十八日金宣宗带着六宫仓促离开中都,迁往南京(今河南开封)。命令平章政事、都元帅完颜承晖、尚书右丞抹燃尽忠奉太子完颜守忠留守中都。

    金宣宗跑到良乡(今北京西南)的时候,觉得那帮契丹降军不大可靠,便命令契丹降军交还原给铠马还营,激起兵变。契丹军杀掉他们的主帅,推举契丹人斫答等为帅,回军中都。完颜承晖闻变,率军于芦沟桥阻截,被斫答军击败。

    斫答知道中都城坚固难以攻克,便投降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绝不会放弃这一良机的,上一年,成吉思汗坚决不同意进攻北京城,因为那时北京城防坚固,卫戍部队齐集在城内。但现在,敌人的内部已经发生了混乱,卫戍部队中已有一部分撤离了北京,他便毫不犹豫地决定攻占北京。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成吉思汗性格的特点之一。他头脑清醒而冷静,总是善于辨别事情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只有在有把握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他才肯采取行动。这一次他又看得很准。

    七月,成吉思汗抓住这一有利战机,以金朝迁都是对和议无诚意作为借口,命令撒木台率领蒙古军、石抹明安率领契丹军,会合契丹降军斫答进攻金朝中都府。为了切断辽东与中都的联系,成吉思汗命令万户木华黎率军向辽东进击。十月,石抹明安率军入古北口(今北京密云东北),连克景(今河北遵化)、蓟(今天津蓟县)、檀(今北京密云)等州,进围中都;木华黎攻占高州(今内蒙古赤峰东北)、成州(今辽宁阜新西北)、锦州(今属辽宁)。十二月,木华黎克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北)。

    1215年(贞佑三年)正月,金右副元帅蒲察七斤率通州(今北京通县)守军投降石抹明安,石抹明安将他置于麾下,率军进驻中都南面建春宫。金中都被围日久,承晖向南京告急。三月,金宣宗派遣御史中丞李英率领河间、清沧的义军数万人,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元帅左监军永锡将四万人分路运粮支援中都。

    永锡进军到涿州(今属河北)被蒙古军击退;李英进军到霸州(今河北霸县)遭遇蒙古军,因为他们军纪松弛,被蒙古军歼灭掉了,尽失所运军粮;乌古论庆寿听到这个消息后,怕得要死,也赶紧率军逃回去了;

    后来金廷虽然又多次派遣援兵,最终也是没有成效。中都粮尽援绝,陷于孤立。五月,金中都守将完颜承晖绝望至极,便服毒自杀;抹燃尽忠同志见势不妙,也撒开脚丫子弃城南逃。

    在这位将领逃走后,蒙古军队便在一个已经投降蒙古的将领——明安的带领下攻进了北京城。

    当时金王统治下的北京城没有今北京城这么大,只限于指今日北京的“外城”,即今日北京的南部。但是,虽然如此,当时的北京仍不失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环绕该城的城墙周长达43公里,有12座城门,城内分为4个“小城”,蒙古军队入城后不得不一个一个地攻占这四个“城”。金国的皇宫设在今日的天坛附近。同时还有一座夏宫,位于靠近今日“紫禁城”之“北海”的白塔寺一侧。这座供金王驻夏的宫殿及其周围地面就是今北京的内城,在当时,这是一个供金王娱乐的巨大的公园。整个北京城都被蒙古军摧毁了。大屠杀也在人们的预料之中。蒙古军队放火烧掉了皇宫,熊熊大火持续了一个多月。

    为避免被大火烤着,成吉思汗退驻于长城外侧的多伦附近,他甚至不愿意枉驾来看一看他的战果。正像所有其他的蒙古人一样,他根本不懂什么城市经济,对城市经济没有任何概念;至少在他一生中的这个阶段,他还不知道除了把被攻陷的城市摧毁以外,还可以利用占领的城市做其他的事情。

    但是,尽管他不懂得城市的用途,在占领北京以后,他仍派了三名军官去接收金廷府库里的珍宝,即黄金、白银、珠宝、丝绸等。

    被派去完成这一使命的三位将官是汪古儿、阿儿孩合撒儿和失乞忽秃忽。

    金国一个名叫合答的将官来点交这些财宝,合答亲自去迎接他们。原来这个也留守北京的金军首领合答将军见蒙古军队很猛很牛,心想反正自己的老大已经跑路,自己再干下去,还不是白白送死,于是率部投降。

    为了讨好这三位蒙古将官,降将合答取了几件绣金丝织品作为个人战利品赠送给他们三人。

    当时,这种绣金丝织品相当名贵。

    阿儿孩合撒儿和汪古儿为这种名贵织品所吸引,便收下了礼物。但是,失乞忽秃忽却表现得很廉洁,拒绝被收买。他对合答说:“以前,这中都以及中都的东西都是金朝皇帝所有,而现在已经为成吉思汗所有啦。你怎么能擅自支配属于成吉思汗的财产啊?你怎么敢擅自拿这些东西送给我们呢?我是决意不接受这些的!”

    失乞忽秃忽等三人完事后回到成吉思汗处交差。成吉思汗是很了解人的心理的。见到他们三人以后,他突如其来地问他们:“唔,合答向你们赠送了什么礼物啊?”

    失吉忽突忽同志当场报告说:“他给我们送了很多的锦缎。不过我义正词严的拒绝了,还对他说,以前城里的东西属于你们的皇帝,现在都属于我们的老大成吉思汗了,你怎么敢拿成吉思汗的东西送人呢?还骂了那家伙一顿。”

    铁老大听了义弟的话,非常高兴,摸着山羊胡对失吉忽突忽大加赞赏:“你做的相当对!不愧是我的好义弟!”

    同时,对私下接受贿赂的汪古儿、阿儿孩这两个家伙进行了严厉的指责。

    在这次战争的俘虏中,有一个哥们比较特别,我们得简单研究他一下,他就是耶律楚材。

    他这哥们的身世还真是复杂。他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但是到他这一代的时候,辽国已经被金国给灭了,他们一家人生活在金朝。他老爸耶律履在金朝做过尚书右丞,在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他也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同学,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着”,也就是说,他是一个三教九流无不精通的家伙。

    他老爸在金朝做过高级公务员,他自己也做过金朝的中层公务员,担任过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等职位。

    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五十四岁时,蒙古军攻下金朝的首都中都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铁老大听说耶律楚材这家伙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便派手下马仔向他询问治国大计。呵呵,成吉思汗这老哥子还是很重视人才的,他重用的内地人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耶律楚材,一个是后面我们要说的全真教“七真子”之一——丘处机道长。

    耶律楚材这哥们早已对腐朽的大金王朝失去信心,看到成吉思汗老大这样看重自己,心里爽歪歪的,于是决定以自己的才华辅助成吉思汗。铁老大得到耶律楚材后,也非常高兴,就像刘备得到诸葛亮一样,如鱼得水了,时刻把他带在身边。

    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后来西征那样的大事,耶律楚材当然也是重要的谋士了。耶律楚材同志随成吉思汗西征之后,又随成吉思汗征讨西夏,他和丘处机一样,劝成吉思汗老大不要过多杀戮,成吉思汗也部分采纳了他的意见,蒙古军队后来的屠杀行为就减少了很多,减少了一些冤魂。

    再后来在成吉思汗死后,三儿子窝阔台汗即位,耶律楚材倡导应该建立君臣礼节。原来的草原民族民主风气很浓,兄弟之间就是兄弟,才不管你是不是大汗,照样勾肩搭背称兄道弟。耶律楚材先生认为这样不成体统,君和臣还是要讲礼节的,于是就设立了君主礼节,然后让脾气粗暴的二哥察合台按照臣子的礼节拜见身为大汗的弟弟窝阔台。

    你知道的,人呢都有显摆的心理,耶律楚材先生搞的这一套君臣礼节让窝阔台同志心里很受用,觉得这个大汗当得还有很有成就感的,于是非常那个感谢耶律楚材先生,尊称他为“社稷之臣”,你看,这马屁拍得多爽,大多的拍马屁者都是有益处的。

    我觉得耶律楚材这个花招搞得很不好,汉族森严的上下尊卑的礼节就是这些人搞出来的,所以现在当官的那些个家伙们在老百姓面前一个个地显摆装大条,老百姓一个个在当官的面前摇头摆尾就是这种传统造成的。你看,没有这种礼节的外国,老百姓才不管他当领导不当领导,不高兴了就向他扔臭鸡蛋和烂西红柿什么的。要是耶律楚材先生看到,一定会气得晕菜了!

    当然,耶律楚材也不仅仅是一个只会吹牛拍马的人,他还是做了很多实事好事的。比如说,蒙古人占领中国北部后,把好好的田地变成牧场,不准老百姓种庄稼混饭,老百姓没地可种,就没有吃的,饿死了一大批。耶律楚材先生据理力争,让蒙古人后来放弃了这个可怕的做法。

    窝阔台汗三年(1231),耶律楚材先生担任了中书令,成了宰相,于是他大刀阔斧实行“儒学治国”的政治理念。

    “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他的这些政策全是孔夫子的政治主张。他的这种做法,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盛世,使先进的中原封建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这哥们的功劳还是不小的!

    耶律楚材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多才多艺,是一个在文化艺术方面有卓越修养和多种贡献的人。他是我国提出经度概念的第一人,编有《西征庚午元历》,还主持修订了《大明历》。他还酷爱诗歌创作,写过不少诗词,发表了很多大作,现存于世的有《湛然居士文集》共14卷。当然他这个不是象我一样为了稿费为了找点酒钱,而是他的爱好而己。

    耶律楚材先生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朝任事近三十年,正宗的国家公务员,但后来他老人家也因为政治斗争被排挤了。这和现在的官场是一样的。公元1244年5月14日,耶律楚材先贤悲愤而死。“砥柱中流断,藏舟半夜移”,消息传出,倾国悲哀。汉族的士大夫们流着眼泪凭吊这位功勋卓着的契丹族政治家,不但汉人伤心,许多蒙古人也哭了。这充分说明,只要你是一个好人,喜欢你的人是不分民族的。

    公元1261年.忽必烈遵耶律楚材的遗愿,将他的遗骸移葬于故乡玉泉以东的瓮山,即今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卒后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再回头说,成吉思汗想充分利用攻陷北京所造成的有利形势,于是下令突袭金国的新都开封市。

    但开封有黄河天险保护,蒙古骑兵要想渡过黄河是无望的。在这种情况下,蒙古骑兵采取迂回进攻的战略,从四面陕西一侧攻河南。

    公元1216年至1217年冬,蒙古将领三木合把阿秃儿攻取并洗劫了“中国的罗马”古城西安以后,便挥军从陕西南下攻潼关。潼关位于渭水与黄河汇合处,即黄河向东拐弯处,处于华山与黄河之间的峡谷中,是阻挡蒙古军进入河南的重镇。由于不能攻下这个重镇,三木合把阿秃儿便率军顺华山一侧继续向南。潼关东面的黄河峡谷有洛阳扼守。三木合把阿秃儿避开洛阳不攻,再继续南进,来到嵩山下。嵩山险峻峭拔,构成了他行军的巨大障碍。他在这个地区攻取了洛阳南面的汝州,终于来到由黄土和冲积层形成的广阔的平原上。该平原向北一直伸展到开封城。

    他的行军迂回前进的计划制定得很巧妙周密,执行得也很顺利,但进攻开封的战斗仍然失败了。因为金人从容不迫地在开封城周围部署了比三木合把阿秃儿的部队远远占优势的军队。三木合把阿秃儿攻到离开封市四公里处时遭到了顽强的抵抗和反击,只好后撤。幸亏这一年冬天来得特别早,天气酷寒,河水封冻,所以三木合把阿秃儿得以从冰上渡过黄河,顺利向北撤走了。

    当时,成吉思汗已不大关注在中原进行的战争了。金朝皇帝已被赶到了黄河南岸,铁老大对这个结果已感到满足。此后,他再没有发动认真的攻势逼迫金王。即使在黄河以北,除了蒙古军队牢固控制的北京地区以外,他几乎只是把被他占领的中原土地看成是一块空地,一块供他留下的军队进行劫掠的地区。他之所以持这种看法,部分是由于当时的蒙古人还不懂得城市生活方式。他们每夺取一个城市,接着就进行洗劫,随后就放弃城市而去。而他们一旦离开,金朝便派兵来收复这些城市。到了第二年,一切又从头开始。双方就这么攻陷、收复,收复、攻陷着。(公元1218年9月,成吉思汗委任他手下最优秀的将领之一木华黎负责在中原的战事。他作这样的决定很可能是由于他通过经验意识到了过去在中原的征战缺乏条理和连贯性的缺点。他授予木华黎以国王称号,赐给他金印(木华黎也懂得了这样一条道理:要进行中原式的攻坚战,就必须采用中原的战略,首先必须征召和组织一支由中原人组成的步兵,甚至必须组织起一支炮兵部队。此后五年中,他顽强地坚持不懈地有步骤地在中原攻城掠地,占领城池要塞,再一次把金朝皇帝逼到了河南境内。最后,这老哥精力耗尽,于公元1223年4月死于任上)。

    那个逃到河南开封的金朝皇帝看到自己无法抵御成吉思汗,心想再这样打下去,搞不好还得继续跑路,那是相当影响泡妞工作的,于是,派自己的儿子腾格里带着一百人和大量财物到成吉思汗那里,请求投降。那些人就留着当人质了。

    老铁同志接受了金朝的投降,下令退兵,经居庸关撤回后方。

    金国在蒙古的多次打击下,城乡经济都遭到破坏,百姓流离失所,财源、兵源已近乎枯竭了,国力受到最严重地摧毁,在短时间内要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已是没有可能了。

    尤其严重的是战争之中,蒙古军队所到之处,广泛实施“抵抗者杀,投降者免”的政策,一方面有不少顽强抵抗的将领被杀,另一方面是更多的将领投降。

    对投降的契丹、汉族将领,成老大往往授以旧职,甚至加官进爵,给予种种优厚待遇。

    蒙古军队退走后,这帮投降者多留在原地,拥兵割据,又成为金国的心腹之患,有的公开与金军对抗,使金王朝处于分崩离析状态。面对危机四伏的全国形势,金国朝廷不得不考虑今后的出路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