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古代言情 > 医后要上天简介 > 医后要上天最新目录

第一百九十二章 普通书生(二)

    吃完饭,青蛇需要找个地方炼化灵气,任由张源自由行动。它不怕张源跑掉,张源的气息,哪怕在方圆百里,它也能闻得到。除非张源躲到红尘道里面去,青蛇不敢上去。

    不过,经过几天接触,张源觉得青蛇本性不坏,只是不懂尘世规矩罢了,是个可以结交的人。杀人吃肉这回事,自从吃了丰庆楼的酒食,就再也没提过了。

    自己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张源暂时告别青蛇,自去童文馆求书。从骨子里,张源还是个读书人。

    童文馆的位置很好打听,它是宜州文人的脸面,说起来与有荣焉。

    宜州本来就是人杰地灵之地,自古以来才子佳人层出不穷。武周诗文十二位大家,其中两位出自宜州。

    山水田园派词人温严庭温大家,还有一位,在朝为官的,司虞卿柳宜章。司虞卿是官职,掌管山水地图绘制的最高掌管,柳宜章是当朝一品大员,跟留恋山水的温严庭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派别。

    以上两位都有着作传世,柳宜章年轻的时候用尽二十年时间,走山仿水,探查民情,再用十年作出《水谭章》,是研究奇闻杂记民间传说必不可少的书目。

    温严庭是浪漫派,柳宜章反而是写实派。因为这位柳宜章,记载民间传说,总是要认认真真标注出来“此事口口相传,尚未求真”,以免误导后人学子。

    如果是他经过证实的传闻,比如说他听说峡西有奇石,夜能发声。“某家特意在夜间逆流而上,果然听闻啸声阵阵,从石而出。”只是因为才学尚欠,“不知奇因,录而已待后人”。

    意思是:“虽然求证了石头确实可以发出声音,却不知道原因,只好记录下来,期待有后来的人能够解开谜题。”

    当时,柳宜章已经担任一品司虞卿,以朝廷大员的身份,为了求证一个民间传说,居然一个人划着小船逆流而上,求真之心实在让人佩服。

    《水谭章》这本书,也是张源购买的目标。

    在红尘道的藏书楼,张源早就把这本书倒背如流了。但是,为了防止学子把昂贵的书本给翻烂了,藏书楼的书,全是以小刀刻在石头上的,根本带不出来!

    就是这样,听说石刻书每月也有十几本的消耗,字迹都被学生给磨平了。

    以此可见,纸质书籍的缺失。就算普通的红尘道弟子,经济条件勉强温饱,对待非必须的杂学书籍,也是能不买就不买。书籍,那是奢侈品。

    想买闲书,只能到人间的书肆来。

    听说帝都最大的书肆“览玉阁”,能够买到十二大家任何一位的真迹,只不过价格不菲。宜州的童文馆只能保证有抄录本,还是显得有些小气了。

    小气也没办法,要不是张源进了红尘道,他连抄录本也买不起的。

    张源已经决定了要行万里路的修道方法,那么《水谭章》是他的必读书目,书里记载的奇闻异事,他希望能亲自看一看,说不定还能得到新的感悟。

    进门问了问,果然,真品就不要想了。这东西现在保留在紫禁城,是太子修学体察民生用的课本。就连抄录本都很少见,宜州到底还是温严庭的天下,温严庭的抄录本随处可见,价格也便宜,柳宜章就难找多了。

    武周的文坛,受剑仙李文越的影响,越是浪漫虚拟的文章,越是受欢迎。

    在说了,那柳宜章是一品大员,文人总是有一颗倨傲之心,觉得抄写一品大员的东西有谄媚之意,会被同门笑话。所以,柳宜章的书稿抄录本,竟然稀少而且昂贵。

    童文馆的小书童,别看年纪轻轻,却对各种名家如数家珍,张口既来。张源断定,这小家伙如果要去考科举,很有希望能够考中。可惜小书童出身商贾世家,不得科考,只能来童文馆某个差事,沾沾文气,也好庇佑家道中兴。

    小书童彬彬有礼地说:“公子,柳大家的文章本来就很少,这几年没有新作,已经无人抄录了。最近送来的一本,是女子手书,您要是不嫌弃我这就拿来。”

    别看张源的打扮贫寒,浑身的家当,也不如小书童的一根毛笔值钱。但是,书生打扮就值得尊重,武周是文人的天下,怠慢文人学子,童文馆的招牌就砸了。

    这些文人,骂人从来不吐脏字,而是写诗词刻于墙上,供人揽阅,引经据典文采斐然。你就是想骂回去,也要保证字写得比他好看才成,所以根本得罪不起。

    所以,小书童说没有存稿,那就是真的没有。

    他态度恭敬,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你说女子手书,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吗?给我看看总是可以吧?”张源只能退而求其次。

    “看当然是可以的,请公子跟我进来。”小书童礼仪很周到。

    自古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武周是女帝当政,连宰相都是女人,对女子的苛责放松了很多,一时间也涌现不少才女佳人。主流的观点,还是女子不要有太多学问,能识字算术就可以了。

    大部分文人,更是不屑把女子的手书,天天研读。所以,女子的抄录本经常是卖不出去的。

    张源看到的抄录本,有点不同寻常。要不是小书童提前告知是女人抄录,他竟然看不出丝毫娟秀之意。一笔一划,古朴劲道,眼见没有十几年的功力,写不出来这样工整的小楷。

    “这真是女子书写?也许我才疏学浅,看字迹倒是看不出来。”张源感叹道。

    童文馆果然还是有底蕴啊,一般人文不屑于买的抄录本,居然质量出奇的好。

    “很多人来看过,一开始都满意抄录的小楷,说是有几分古晋书圣欧阳呈大家的意思。听说是女子写的,就不愿意买了。”小书童也极力推销,如果能卖出去,他自己也能得一笔提成的。

    一般女子写字,免不了娟秀二字,一看便知跟男子有很大区别。这本抄录,却是完全的模仿欧阳呈,力求相似。

    对于想寻找真迹而买不起的张源来说,这本书的书法,是他见过最接近欧阳呈的小楷。他自己的小楷,也是模仿欧阳呈,知道对方的功力比自己强。

    “学问之道,达者为师,是女子也无妨。我看字迹果然有力道,可惜不知是何人书写。”张源说。

    如果不是女子的作品,也根本轮不到他买,说不定早就被抢购了。

    抄录本大多数是不署名的,只能在抬头写上“后人抄录某某大家习作”的字样。

    她似乎还有强大的师承,这么好的字,放在一般学士那里,完全有资格写上自己的名字,甚至比那四品知府陆荣都不差多少。可惜,她竟然还没有被自己的老师承认学识。

    “这就不知道了,公子既然买的是字,又何须知道呢。”小书童说。

    这小书童很会说话,不愧是商人子弟。

    一般来说,写出这种手书的女人,年龄应该不小,不是名师弟子,就是名士的夫人,闲暇时候抄录书稿,她们其实不缺少这几两银子的稿费,需要的是被主流文人的认同。

    张源自己还只是一颗杂草,谈不上认同谁,他只是觉得字写得好,像欧阳呈的笔迹,自己可以拿来练字。

    “书画几钱?”

    “三两银子。”

    水谭章属于杂书,杂书的发行抄录没有官府补贴,比课本贵得多。就算是不被承认的抄录本,都需要三两。如果是带署名的,低价不会低于十两。

    现在他所有的闲钱,不过六两银子而已。

    “书我就买了,有没有温大家、欧阳大家的小楷书法,我想观摩学习一下。”张源没有忘记他本来的目的。

    “当然,温大家的随时都有。只不过,先生是想要小楷则以,还是制定欧阳大家的笔迹?”小书童问。

    小楷是一种文体,,欧阳呈把小楷写成了巅峰,写成了科考御用文体,不过他早已作古,留下的着作有限。后人也有精彩纷呈的作品,只不过因为学派不同,一般来说,一开始临摹谁,基本上就应该认准谁去写。

    打个比方,哪怕欧阳呈写得再好,如果你入门的时候临摹的是温严庭,那么最好一直是温严庭。入门导师换来换去,反而会耽误了形成固定的风格。

    当然,入门以后,形成自己固定的风格,就没这个顾虑了。

    所以,小书童才会问他,要谁的作品。

    “哦,除了这几位小楷大家,难道还有新作问世?”张源觉得自己小楷应该还算入门了,看看别人写的,也没坏处。

    小书童眼睛一亮,也知道遇到了识货的人。

    “前几天,新进剑仙大作,不过是小楷,一首五言绝句。”小书童说。

    “剑仙?李文越?那位不是行书大家么,他最近改写小楷是真的?”张源很是疑惑。

    虽然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在一个领域中的集大成者,却历来没有争议。温严庭的小楷,李文越的行书,柳宜章的瘦金体,当朝敢称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尤其是李文越,虽为妖修,你要是说他是当朝第一诗人,没人敢跳出来反驳。

    他的诗,浪漫飘逸,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字,同样如此。听说一手行书龙飞凤舞,见之则有刀剑之声。

    张源没有怀疑李文越小楷的功底,小楷是所有书法的基础,一般初学写字,都是先学小楷,再去开发别的字体。可以说,只要是书画大家,基本上小楷都不会差到哪儿去。

    “剑仙虽然以行书见长,不过,听闻剑仙新进收的徒弟,只会写小楷。所以咯……”小书童叹息着摇摇头,说起来是一脸的羡慕。

    剑仙李文越一生放浪多情,不喜拘束,所以没有弟子。唯一的一个,还是红尘道强行塞给他的。李文越对待学问倒也严谨认真,既然塞给我了,那就好好教,所以就有了李文越最近写小楷的趣事。

    文坛佳话。

    有这么一个肯为他改写字体的师傅,当徒弟的何其幸福。

    张源也很羡慕,没错,剑仙出自红尘道,是红尘道的妖修,可惜并没有见过。李文越对他来说只是一个传说,就好像天上的星辰,看得见,摸不着。

    “欧阳呈、温大家的小楷一定要看,剑仙的小楷,不知道钱够不够。”张源惦记着自己身上的银子,只剩下3两了。

    “公子,观摩文字是风雅之事,怎么可以谈钱。只需要用这种铜花来换就行了。一朵铜花,一幅字,所谓花换字,字换花是也。”小书童笑嘻嘻的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