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碧蹄驿(1)
李如枫到底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动作,还告诉自己这样会吓到这姑娘的,本来想上去搭话一二,又想起人家是朝鲜人,听不懂汉语,便打消了这个想法,不过最终如枫还是起了挑逗之心,竟然面带微笑的对着人家来了一句‘你真好看。’自做聪明的以为人家听不懂,然后就扬长而去了。却不知道,人家李靖轩可是把他的话听的个一清二楚,闹的个*。
如松见如枫折返,也料定他必有事情,当得知是因为药物之事时,如松无奈说道:“你可知每年兵部采买之后发下来的药物是什么样么?”
如枫当然不知道这些,如松便继续说道:“每年朝廷会专项拨款让兵部采买药材补充部队消耗,但这笔钱每年都会十去其九,被主官挪为他用。”
“兵部连士兵的救命钱也要贪占?”如枫不禁问道。
“救命钱?治黄河决堤的钱是不是救命钱?三实灾赈济是不是救命钱?”如松问道。
如枫竟一时语窒,也不怪军户不愿卖命,帝国腐朽到这般地步,谁又会愿意白白搭上性命呢?
“可当务之急还是要补充些药材,我们不能见死不救啊。”如枫说道。
“好啦,回去你派人去李家军那边,说我说的,尽可能补你所需药物。”如松道。
“那别部?”“我能管的了你,你就且庆幸去吧,记住,在你没有能力管别人的时候,就别发那没用的善心!”如松斥责道。如枫只好无奈而去。
送走了如枫,大帐内的如松也是一脸凝重,平壤大捷后,本该是皆大欢喜,可刚将拟好捷报发往内阁后的如松却是面无喜色,如枫不是主将,只管打仗就好,偶尔还可以向如松哭穷,而如松却还要为整为大军的后勤伤脑筋,粮草,又是粮草,明军满打满算四万八千零五人,平壤一役阵亡七百九十人,就这不到五万人的吃饭问题依然无法解决,士兵饥一顿饱一顿,这样即便是获得了胜利,士气却依然不高,如松知道宋应昌已经尽力了,奈何这是国力不济,谁也没有办法,柳成龙几次来大营求见如松希望早日南下,如松倒是不惧朝鲜的压力,但为了快速缓解后勤危机,如松也只能乘胜追击与日军速战速决。平壤大战后,火器大量的消耗还需要补给,但没办法,如松还得硬着头皮往上上了。
一月二十四日,李如松率领大军在汉城以北的坡州安营扎寨,这天,明军得到前方朝方哨探一条消息:“倭贼已退,京畿已空”。如松看罢情报后犹豫不决。对于来自朝鲜的情报,有了祖承训的前科(指第一次平壤之战),李如松也不敢完全相信朝鲜的情报,上一次就说是平壤空虚,结果让祖承训所部三千骑兵有去无回,这次如果重蹈覆辙后果会更为严重,但如松还是谨慎的于是为证实此消息的准确性,大帐内的李如松即刻命令“查大受、祖承训。你二人即刻带五百骑兵南下,让朝鲜防御使高彦伯带些朝鲜兵作为向导,向王京搜索前进,以探查王京内日军虚实。”
“遵命。”查大受二人领命下去。
平壤战后,见实过日军铁炮实力之后,如枫更加意识到藤牌的重要性,刚好战后与吴惟忠打了一些交道,这天晚上,如枫干脆自己带了几瓶好酒和小菜来到南军大营,当听说李如枫来找自己时,吴惟忠也是一脸惊异,二人也没打过什么交道,心里存疑之下,他还是把如枫请到了帐中。
“子毅老弟,这么晚了,怎么这么有空,跑哥哥这里来了?”
“哈哈,吴大哥,上次一会,小弟只觉吴大哥爽快,是个值得相交的朋友,所以吴大哥今日可否再与小弟喝上几杯啊。”如枫笑道。
“我也觉得子毅老弟爽快,不同于北军一些滑头,只知道说好听的,既如此,来来来,咱哥俩喝点。”吴惟忠道。
二人又寒暄了几句,酒过三旬,见时机也差不多了,只见如枫说道:
“今日前来,小弟还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想找大哥帮忙。”
“哦,什么事?哥哥若能帮的上忙,肯定知无不言。”吴惟忠道。
“上次大战,我已领略了倭*炮的厉害,但我见浙军的藤牌对抗倭寇有奇效,而我辽东军的藤牌无论是质量还是防护效果上都无法与浙军的藤牌相比,我也是看着自家的士兵受伤心疼,所以想请教哥哥,这浙军的藤牌有何不同之处,是否可以仿制?”“没想到兄弟在战后还知道总结经验,没有自大,真是不容易啊。”吴惟忠道:“说到这藤牌,还是当年戚大人传到了北军,但在北军中依然不太受重视,只因这藤牌对抗北方骑兵效果并不是很好,但东南不同于北方,东南多山地,不利于骑兵展开,在步兵对抗尤其是对抗火器中这藤牌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那这次北军也有藤牌手,为何对抗日军的铁炮手还是效果不好呢?”如枫问道。
“一是北方藤牌手战术单一,他们常常做为辅助兵种,在之前的对战中不受重视,二就是北方的藤牌就地取材,其伸缩性、坚韧性都难以与南军的藤牌相比,南军的藤牌多取自福建,福建多山,这藤牌就是采集山上的老粗藤制作,这才使得藤牌圆滑坚韧,对抗火器也有奇效。”吴惟忠道。
“我原本还想仿制一批藤牌以减少我军损失,现在看来,也不是一时能做到的。”如枫道。
“那当然了,藤牌的制作工艺虽然不复杂,但上好的材料都在南方,而且还需要长时间晾晒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岂是一朝一夕能够办成的。”吴惟忠道。
“多谢哥哥知无不言,子毅以前谢过。”如枫道。他确实是很感谢吴惟忠的知无不言。如果人家把这当成压箱底的秘密,李如枫也没有办法。
“你也是替自己的士兵着想,都是为国事,我又怎能推三阻四呢。等战后,哥哥想办法想你一些。”吴惟忠道。
“多谢大哥,能在这万军之中与大哥相识,当真是幸运。”
李如枫真觉得这顿酒没白喝,问出了这么多事情,虽然一时间无法解决藤牌的事情,但等战后一定想办法做一些出来。
如枫心里明白,在这汉城北定会有一场更加猛烈的厮杀,但远水解决不了近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自己也只能迎难而上了。
~~~~~~~~~~~~~~~~~~~~~~~~~~~~~~~~~~~~~~~~~~~~~~~~~~~~~~~~~~~~~~~~~~~~~~~~~
自闲山岛失利后,日本在半岛上的陆军过得很是艰难,大半年的时间秀家没忙别的,就是忙着扑灭各地的义军,朝鲜李家已统治百年,儒家制度深入人心,日本人并没有学会蒙古人和女真人南下时那套拉拢士家大地主的路数,只知道一味的武力强统,因此也遭受了强有力的反弹,各地义军如星星之火一般直把日军折腾的焦头烂额。
首先是宜宁地区的儒生郭再佑举义,献出家产,组织武装,袭击敌人。每次战斗他都身披红装,一马当先,敌人称其为“红衣将军”。他很快收复了宜宁、三嘉、陕川等地区,更是与晋州牧使金时敏里外夹击在晋州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被朝鲜称为三大捷中的晋州大捷,其他地方的姚敬命、金千镐、姚基鲁、洪彦秀父子、僧人灵圭等都使敌人闻风丧胆。他们“虽无统一领导,但作战英勇,成为抗敌的重要力量,当时朝鲜政府的一位官员曾叹道:‘灭倭救国,实义兵之力也’”。
为此秀家也是无可奈何,从釜山屠城伊始,日军其实就失去了俘获朝鲜民心的机会,按毛主席的话说,日军现在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好不容易以雷霆之势不计损失将大部义军歼灭,许多地区失而复得,明国大军进发的消息又传到汉城王宫,残破的宫殿内,秀家正在为平壤的失利思考对策,重镇平壤一战即告失守,这消息震惊了所有在朝日军,当然也包括秀家自己,原本想成为第二根据地的朝鲜直到现在还需要本土的输血,东国的大名们尤其是德川家康那个老家伙听到小西行长失利的消息一定会偷着乐吧…父亲(秀吉)虽然在本土,但一直心心念念着朝鲜的战事,不论怎样,也不能因为一次失利就放弃秀吉的梦想。秀吉的梦想就是他秀家的梦想,为了秀吉秀家可以毫不犹豫的付出生命,于是秀家命令分驻扎在八道的日军除了平安道的加藤清正以外全部集结于汉城,准备与明军决战。
日军各部收到命令后火速向汉城集结,京畿道内的本部兵马于一月十八日,放弃开城,各部相继放弃一应据点南下,于二十二日进入汉城,坐镇王京的侵朝日军总大将秀家,紧急会同石田三成等军监三奉行和南撤的诸将领召开军议,商讨迎战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