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都市言情 > 记者锋芒简介 > 记者锋芒最新目录

第十九章 矛盾

    题记:毒辣椒逐渐浮出水面,但李锋芒没有喜悦,看着椒农到处卖不出的辣椒忧心忡忡,这或许就是一个记者的成长。

    ————————————————

    从来了屯里县,一直在这个“假辣椒”周围,麻强的介绍让李锋芒心内狂喜,转了一圈,终于绕出采访的重点,他不露声色,掏出烟:那感情好,只是现在省城辣椒面市耻混乱,买家怕假货,卖家提心吊胆,我现在进这个不是糊涂吗?

    麻强把刮雨器加快一档:我就是建议,采购什么当然是你做主。

    李锋芒递过去一根烟,然后说看看也好,有些饭店还是要用到,不知道这里产量有多大?

    “我估摸着供给你们省城的辣椒面,多半就是这里加工的,”麻强把烟塞到嘴上点着吸一口,路面湿滑,赶紧恢复双手抓方向盘:袁家十多个院子,每个院子里都能做,一家一个粉碎机,每天加工几百斤就不是个事。

    尽管内心激动,李锋芒装作越发平静的样子笑了笑调侃道:麻哥对屯里辣椒市场门清啊,认识你真幸运。

    麻强不由自主又叹了口气,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越是清楚越难干,我干这行五年了,却越来越不会干了。不说这个了,这样吧,咱们先去一个地方,返回来你再去这个袁家村看辣椒面。

    车拐到一条岔路,路面变窄,往前四五公里就开始下坡,走了一小段,麻强把车停到路边一个废弃的房子跟前,看断垣残壁上有“面馆”字样。

    “不能再往前开了,要不然一会雪再大路滑咱们就上不来了,走几步吧。”麻强下车指着坡底右侧:咱们去那个村子,围绕着村子周边的地都是辣椒地,每年辣椒成熟,在这里看下去,红彤彤一片。

    再转身指着这个坍塌的房子:当年这里是个面馆,顾客基本就是来收辣椒的人,现在,唉。

    俩人顺着路缓缓往那个村子走,麻强边走边介绍:辣椒种植很麻烦的,不能旱不能涝,又不能连做——一块地最多种两年,就得种其它作物改良一下。地要冬耕,种植前还得整地耙畦,天热了辣椒苗会落叶子,雨水多了又易死秧,肥少了不长,下肥料多了就把根烧死了。就这样辛辛苦苦种一季,辣椒又卖不起好价钱,唉。

    连着叹气,李锋芒听到这里,不由也感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麻强接过话说:可不是,老百姓种辣椒成本逐年增加,可辣椒价格就是卖不起来。农业专家说当地的气候条件很适合种辣椒,种其它农作物收成更低,现在是种也不是,不种也不是。

    “为什么卖不出好价钱?”这话一出口李锋芒就觉着多余,他摇摇头自问自答:次辣椒处理处理就成了好辣椒,但价格低,好辣椒卖不出价钱也就成了必然。

    麻强又叹气:我在这个村子里教书的时候,还不至于,收辣椒的商人都是直接到地头,挑拣苛刻但能给到好价钱,间接刺激种辣椒的好好管理,收入可观。现在,随便种出来,好坏一个价格一锅端,都也就没了积极性,恶性循环,再这样下去,我看这“辣椒之乡”很快就没人种辣椒了。

    进了村子,麻强很熟悉的样子,见人五叔六婶的称呼,随便就推开一家门进去,对于李锋芒,他也没介绍说是采购,只说是省城朋友,想做辣椒生意来看看。

    李锋芒注意到辣椒随处可见,尤其是进了院子,基本全都是红的,屋檐下、树上、平房顶子上,基本有空的地方都是辣椒。

    不同的人家不同的人,李锋芒随意问了几句,大家跟麻强说的非常一致,他对这个“假辣椒”更加的痛恨,种植户与消费者都受害,只有中间这些不法分子赚钱,实在让人气愤。

    午饭就在这个叫“车返”的村里吃的,麻强带着李锋芒到了村中间一户:这是我岳父岳母家。

    应该是没有提前打招呼,因为麻强的岳父母已经吃开了饭,麻强递过去下车时提着的塑料袋:爸、妈,这是我朋友小李,给我们俩随便弄点吃的就行,这是我给二老买的猪头肉。

    麻强的岳母赶紧放下碗:你这回来也不说一声,我和点面,给你们弄荞麦面饸饹吃吧。

    麻强说好,然后笑着加了一句:妈,臊子多加辣椒,我这朋友这次来就是为了解辣椒的。

    李锋芒也笑:在辣椒之乡当然要吃最好的辣椒,谢谢阿姨,辛苦您了。

    麻强岳父闻言也放下碗站起来说去炒臊子,麻强说我们早晨就吃的羊头菜,爸你给炒个素臊子,吃清汤饸饹吧。

    李锋芒看饭桌中间有一碗辣椒面留着没动,遂走近端起来看了看,麻强在旁边说:这都是自家晒干辣椒用石碾子磨碎的,加点盐、加点花椒面浇上热油,一年四季都有。

    对于饸饹面,省城随处能见到,李锋芒不陌生,等待的过程他给麻强讲了个故事,说这个饸饹面的名字是乾隆爷给起的。当时乾隆要求各地把风味小吃上报,看名录的时候看到一种面食叫河漏面,很奇怪,就找来尝了尝,觉着还行,但名字实在不雅,便提笔按照谐音给起了个饸饹面。

    麻强说这个还真第一次听说,李总博览群书啊,这样的野史也读,佩服!饸饹面很多地方有,但浇面的卤子我们这个村子最特殊。这个村子叫车返,一个意思是再往前都是山,没路了车子过不去得返回,另一个意思也是传说——古时候有位县太爷来这里,本来决定在这里吃了饭再往前去看看山里风景,吃了一碗素卤子饸饹面后,可口的心满意足,随即就说不往前了,这么好吃的东西比风景好,于是直接就返回县城。

    哈哈大笑,李锋芒说你这传说有些牵强吧。

    麻强说不牵强,这素卤子,也就是清汤饸饹里有胡萝卜、豆角、豆芽、粉条,豆腐,土豆等等七八种菜,炒的时候热油加辣椒面半糊,出锅再加一次辣椒面,然后勾芡——两次加辣椒的卤,全国独一号。

    闲聊间麻强岳母端出来两碗饸饹面,李锋芒看碗里上面是卤子,果然色香味俱全,爽口开胃。

    早晨吃的多,这会也就刚十二点,李锋芒仍旧吃了两碗,随即摸着肚皮说真好吃,看麻强岳父在旁边抽烟,随口就问了一句:今年辣椒不好卖?

    麻强岳父苦笑一声:辣椒刚下来觉着价格太低就没卖,晒干了准备卖多点,省里一个什么晚报发了一个稿子,说我们的辣椒都是有毒的,于是,就都烂在家里了。你说这个报纸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这好好的辣椒怎么会有毒呢?

    李锋芒觉着脸上发烧,不由就辩解了几句:叔叔,我看过这个稿子,《河右晚报》发的,不过他只说辣椒面有问题,没有提到辣椒都是毒的啊。

    麻强喝了一口面汤接话说:矫枉过正自古就有,快过年了,相关部门怕出事就是这样。

    李锋芒脑子里转了几转,麻强把自己拉来这里,不是为了让买这村里的辣椒吧。随即就发自内心感叹:记者本意肯定是为了老百姓饭碗安全,出发点是好的,有些东西估计他也预料不到。

    说到这里,李锋芒扭头看着院子中间的树,光秃秃的树干上悬挂着十多长串辣椒,雪在干辣椒上有积存,红白相间,说不上来的就觉着心里堵的慌,于是站起来掏出相机出去拍了几张,一再琢磨怎么能帮帮这些椒农。

    麻强喝完面汤若有所思看着李锋芒拍照,他岳母过来收碗问他还喝面汤吗,他摇头刚说不了,李锋芒突然扭头:麻哥,你的辣椒酱厂为啥不收这些辣椒?

    麻强站起来出屋:你也知道辣椒酱的出厂价,这些都是最好的辣椒,厂里不会要的,我就是个销售经理,就算管采购我也不可能买。

    尽管说的含糊,但李锋芒马上就懂了,假如他们辣椒酱出厂价三块,这些好辣椒得卖四块。于是摇摇头,不服气:你们就不能生产一些高档些的辣椒酱?

    麻强笑了笑掏出烟走到跟前递过去一根:等着吧,等我将来有自己的辣椒酱厂,我就出屯里县最好的辣椒酱,当下次品横行霸市,我又能怎么样呢?

    不再聊这个话题,两个人抽完这根烟就出来,雪逐渐密起来,俩人不再多聊,咯吱咯吱踩着雪专心走路,到车跟前发现蓝色面包车上已经全是雪,几乎全白。

    自己一篇稿件居然影响到这么偏远的地方,这一路上,李锋芒都在想一个问题,也许很多都是片面的目睹与不完整,一个记者下笔前顾忌多了是不是就不能写了?就像启明星,拉开黑暗的大幕,但光亮根本不足以照亮道路,只是微弱的希望,但他明白,只有这样才能让很多事情照着该有的方向发展,不再偏差。

    麻强只是把挡风玻璃清理了下,然后俩人上车,小心翼翼上路。车晃晃悠悠到袁家庄,麻强还没开口,李锋芒就说麻哥你不用进去了,我猜很多人认识你。

    麻强笑笑说,从这个胡同进去,顶头三家都是袁家的,想买啥样的辣椒面都有货,我们辣椒酱厂供不应求也从这里进过货。

    李锋芒下车,麻强叮嘱说:最好不要拍照,我岳父知道《河右晚报》,这里人肯定也知道。你办完事原路返回,我在前面那个小树林里等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