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都市言情 > 记者锋芒简介 > 记者锋芒最新目录

第五百三十二章 古城

    题记:就想尽快跳出这个案子,剩下专访做完休息一段时间,作为单位的副总编总是在外头跑也不是个事,也会给一般记者很大压力。为完成昨晚剩下的采访,李锋芒中午前又赶到了古城,也不知道来过多少次,但知道这里跟总编辑有猫腻后,就很少来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非常难两全。

    ————————————

    有些迷糊,也实在不想再面对女人,李锋芒坐起身来:葛女士,抱歉,我现在有些事情走不开,咱们能电话里聊聊吗?

    葛薇很温柔的笑从话筒传过来:昨晚不至于很辛苦吧?你应该在睡觉。好了,不愿意来再约吧,电话里很多话是不便说的。

    这个女人太聪明,李锋芒好似来了兴趣要“斗一斗”,于是说你猜对了,我是刚醒,昨晚不辛苦,就是没有陪你喝好红酒,还有你的故事戛然而止,这是我没睡好的主要因素。

    这是李锋芒自我解嘲,他不可能给一个外人讲自己老婆喝醉了,自己一晚上的伺候,但葛薇却听出了暧昧,于是又笑:红酒我这里有,故事也有,李总编抽时间过来吧。

    想了想,李锋芒说那好吧,我中午前过去,一会儿见。

    放下手机下地拉开窗帘,北方冬天的萧瑟尽入眼帘,他暗自叹口气:赶紧做完这个专访,好好筹划下,今天一大家人去河左荒原过个年,这是第一次,作为最中间的人,这个大家庭是需要他这样融合快乐的。

    正在这时候手机又响,黄长河电话急急火火的:我去你办公室好几趟,后来听朝阳说你在家睡觉,昨晚我嫂子没事吧?

    不等李锋芒说话,他已经按耐不住了:你昨晚说让我离开广告部,开玩笑的吧,我有啥问题可以改正,当下广告部也离不开我啊……

    不想听他继续啰嗦,冷笑了下,李锋芒说我脸上被挠了十几道,暂时没法见人。你的事情见面再说吧,就这,挂了。

    “别别别,对不起对不起”,黄长河急了:嫂子不至于这么粗暴吧?你别逗我了!我去家里见见你吧,这事情得从长计议,大兄哥,我跟很多大客户正在商谈的业务,要是我离开肯定就黄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我刚买的房子还等着用钱呢——五月份就要跟雅南结婚,你不至于让我们俩去村里住吧!

    暗自叹气,李锋芒觉着这个家伙已经钻到钱眼里出不来了,于是拉开卧室门看了客厅的挂钟,然后说这样吧,我下不了楼姥爷还得吃午饭,你十二点过来,买点现成的饭。

    满口答应,黄长河说有酒吗,我带瓶好的咱哥俩喝点?

    暗自偷笑,李锋芒说拿吧,姥爷每天中午要喝一小杯的,就这样吧。

    放下电话马上打给车队老石:你到我楼下,送我去下古城。

    老石说没问题,好久都没送过李总了,马上到。

    姥爷从自己卧室出来:你让谁送饭?不用,家里这么多吃的我对付一口就是了,你有事去忙吧!

    嘿嘿笑,李锋芒说姥爷您就等着吧,今天中午我估计有鸡有鱼还有好酒,我有事先走了,“送饭的”来了,您就说我去医院了。

    “去医院干嘛”,姥爷说看文秀?去吧,你俩一起在外面吃点,好好谈谈,夫妻没有隔夜的仇。

    不再解释,又嘿嘿笑了下,李锋芒就穿衣下楼了。

    所谓古城是省城龙脊所属的一个县城,因为靠近西山毕竟贫瘠,这么多年几乎保留了原貌,很多明清建筑都是原汁原味,尤其是明代老城墙保存完好。

    当年去采访西山山体滑坡,李锋芒他们路过,但当时就是简单开发,这七八年来,河右省重点打造这个古城,尤其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这里已经成了举世闻名的景区。

    当年的山路现在基本都废弃,两条宽阔的高速路直通古城,逢山钻隧道,遇水就架桥,原本两个多小时的路,现在半小时就到了。

    路上李锋芒跟老石说:贫困限制了想象,贫困也保留下瑰宝。我写《城说》的时候查资料,当年龙脊市才是天下闻名的古城,城墙最宽处有百米。因为是交通咽喉之地,龙脊自古就是商贾云集,各种建筑庙宇层层叠叠……看如今,高楼大厦,环线高架,水泥钢筋,哪里还能找出点古韵?

    古城已经能看到,李锋芒说这里原来就是龙脊市富豪们的外宅,可以避暑可以躲避,也可以养小,所以这里的宅子都很封闭,但各种消费场所琳琅满目,无心之举却成了研究明清文化的好地方。

    开着车,老石说时代在发展,当年到处是城,是个城就有城墙,如果都留下咱这里就不会出名了。我看咱们报纸报道,黄金周都是上百万的游客。我小时候来过,我们同学是这个县的,有名的穷啊。

    点头说是啊,正因为穷所以原来的建筑就没拆了重盖。咱们这里人世世代代都喜欢盖房子,我们老家临江市,因为有矿,当地经济不错,小时候记得有些老房子,如今早都变成了楼房。

    说话间,车到了古城门口,非当地拽的机动车是不让进的,老石说出示记者证车就能进去。

    笑着摇头说进停车场吧,进去也不好停车。我的记者证很少带,在办公室呢,就算带了,人家一看是“李锋芒”估计会出汗,咱溜达溜达走走吧。

    这可不是大言不惭,《河右晚报》当下的发行量将近六十万份,而河右省只有三千万不到的人口,除去农村,可以说到处都是了。

    尤其是这个古城,李锋芒知道这里是总编章漂的“地盘”,常驻人口五六万,加上景区管理委员会几百人,这里居然订了三万份《河右晚报》……

    龙脊古城进门没有门票,城里开发了二十多个景点,有镖局、票号、私塾等等。原来想看啥就买啥的票,申报成功世界文化遗产后,几个着名城内景区升成五A,于是成了联票——为此,晚报热线接到过很多不满意的电话,联票二百多块钱,而这些景区除了几个必去的,剩下的都是凑数……

    因为章漂,《河右晚报》就没写过龙脊古城任何负面报道,对此温青云也无奈,要发行要广告……因为分管热线部,李锋芒几次派记者过来,写了稿子最后只能给了章漂。

    原来以为这样古城会接受批评改变,但后来发现稿子成了章漂“要挟”的砝码,每一次记者调查回来,没多久就会有古城的整版广告。为此李锋芒问过黄长河才知道原因,后来就再没安排过记者,原来挺喜欢过来转转,后来也不愿意来了。

    爱屋及乌是一个心态,跟古城没有关系,除去管理除去猫腻,这是省城龙脊的名片之一。

    俩人很快到达城门楼,太阳直直照着,有了些暖意。进了门洞,随即就看到被栏杆围起来被保护的车辙古朴沉寂,身边一个导游摸样的女孩子在跟几个游人讲解:这里被保护的车辙有四十多米长,十五厘米深,青石板上为啥能有这么深的车辙呢?大家猜猜看。

    不觉笑了,听着游客们七嘴八舌的猜测,李锋芒低声问老石,你知道吗?

    老石摇头,李锋芒说她该说是:是龙脊城有钱老板过来藏钱,银车压的呀……

    果然,老石站住听了下,随即紧走两步跟上:李总,神了,语气都差不多。

    哈哈笑,李锋芒指了指标牌:咱去城隍庙街。

    很快就走到熙熙攘攘的主街道,从穿戴到谈吐可以判断,来来往往有游客,也有当地拽。

    其实根本不用考证这些孕满岁月的车辙,就如同一个古老屋檐下面的青石板上的深坑,不知道多少场雨后,滴水才可石穿。不否认那些沉重的银车会留下痕迹,但来来往往的马车肯定也是顺着这个走过,又有谁知道车里是什么。回娘家的小媳妇、走亲戚的老大爷、去赶考的学子……他们匆忙、淡然或者喜悦的走过岁月,城门洞里的青石板也默默走着。

    曾有一次跟旅游部门一位官员吃饭,他说起河右省里一位以拆迁出名的市长,口气很是惋惜:要是这个人要来古城当县长,我估计古城早就大变样了。

    很是奇怪,李锋芒就问:您想让古城变成啥样?

    这个官员不假思索:把古城里所有非古建都拆干净,把老百姓都迁出古城。然后重新规划修复,古城墙里全是明清街,然后打造一个真正的全方位的古城……

    礼貌问题当时李锋芒没反驳,但这真的是胡扯。

    如果这个古城里原建筑与复古并存,商业跟旅游点交织,那就如一个画中美女,把该掩盖该加工该修饰的都做足,肯定比现实里的模特好看,但没血没肉的,只能是可观而不可亵玩也。

    说白了:没有生活的作品,那是空洞的,没有生活气息的古城,那肯定是萧条的。也正是有少许近代平房的衬托,古城保存才显得难能可贵,弥足珍贵。

    比如商铺的更迭,比如吵架,比如街边飘来的炸油饼香味,比如街道上的狗狗猫猫,比如自行车后面夹把葱的大爷,比如不修边幅的邋遢中年妇女……这都是古城的片段,不可或缺的片段。

    也只有这些碎片才能拼出一种幸福,古城的幸福生活,对祖祖辈辈住在这里的人,还有偶尔来过的人,都如此。

    也不急,俩人谈谈聊聊,溜溜达达就走到城隍庙街,这个古城大致是个长方形,一条主横街十八条竖道路,最有名的就是十八钟鼓楼,也就是每个十字路口都有一个鼓楼。

    拐进城隍庙街,两头瞅,李锋芒依次打量了一下两边的小院子,随即就指着一个门说:估计就是这家。

    老石很纳闷:李总,您这是采访还是拜访,用猜的?不用打个电话问问?

    笑了笑说应该错不了,李锋芒很自信,我跟这个女人昨晚聊了一半,就是“来运”集团的财务总监,她跟我说自己有个院子在这条街。

    知道李锋芒不说谎,老石说人家没说左右也没说第几家?

    摇头说没有,李锋芒已经走到那个门口,只见大门上有个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 “W Inn”,更加确信无疑,于是伸手就推开门,果然就看到葛薇在院子里坐着,手里拿着一本书。

    看到李锋芒很是惊讶,随即站起来:李总编,你来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