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玄幻仙侠 > 万物皆可娘简介 > 万物皆可娘最新目录

第222章 排查

    我的实力,从人祸级巅峰极其圆润地过渡到了妖煞级初期。

    似乎,我的实力会随着我的心性而发生变化。

    因为度过了八苦轮回,内心饱经人世沧桑,使得我的实力到了人祸级巅峰。而现在,我又被公良听雨的话触动,实力再度飞跃了一个台阶。

    还真是……不可思议呢。

    貌似其他人的实力增长不可能这么快吧?

    “听雨姐,言归正传吧。你打算怎么寻找车小之呢?”我说着,也掏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四处照了照,“如果犯人将车小之给藏起来了的话,那对方一定会加以掩饰,防止让外人察觉到车小之的所在位置吧?”

    我倒是可以用「读魂」的能力给任大哥来一下子。但是「读魂」的副作用让我有点怵。

    实际上,现在公良听雨找不找得到车小之都无所谓,毕竟到了事不得已的时候,我就算忍着恶心也会用读魂的能力从任大哥等人的脑海中找到车小之的所在位置。现在让公良听雨等人尽快离开黄丞岭村才是良策。

    “做掩饰是一定的,只要他们不傻。”

    公良听雨推了一下眼镜,不疾不徐地说道:“当然咯,若非经验老道,又拥有独特眼光与智慧的罪犯。一般的犯罪者在掩盖犯罪现场时,会着重掩饰「人眼能看到」的东西,并制造一定的「错误逻辑」,旨在从「视觉」和「逻辑」这两方面误导他人。”

    说到这里,她微微一顿,“当然,犯罪者也会掩饰一些特殊的气味,比如会试着清除尸臭味、血腥味、药物味道等等,但犯罪者在掩饰「气味」的时候,远不如掩饰「人眼能看到的东西」那般细致——不贴近仔细闻就闻不到——差不多都只会做到这种程度。”

    “这是哪儿来的歪理?”我不解地问道。

    “陈天灯,我认为呢,人认知世界时最直观的一种感知就是视觉。”说着,公良听雨指了指自己的眼睛,“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选择「视觉」、「听觉」、「嗅觉」三者中效果最强烈的一者进行印象刻画。比如来到嘈杂的工地,机器吵闹震耳的「声音」是效果最强烈的,所以人首先会通过「听觉」去认识工地这一「场景」。再比如来到公厕,臭味最明显,所以效果最强烈的正是「嗅觉」,人们会首先通过「嗅觉」去认识公厕这一场景。而当一个场景无明显气味、无声音、并且没有什么醒目的物体映入眼帘时,即便「视觉」的效果与「嗅觉」「听觉」都一样是平平淡淡,但人们还是会选择以「视觉」所见的事物搭配感性认识来刻画第一印象。”

    嗯……

    我按照公良听雨的说法认真想了想。

    好像有点批道理。

    “所以我向来都很重视气味。”公良听雨用自己的手指点了下自己的鼻尖,“顺便一提,我对声音的微妙变化也能把握得很准确。”

    她并没有被常识拘束在视觉逻辑这两者之上。她的眼光很全面,同时重视视觉、逻辑、气味与声音,甚至远不局限于此。

    “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我们的五感放大。”公良听雨一边说着,一边弯下腰,认真闻了闻木头架子的味道,“用眼睛搜寻蛛丝马迹,用鼻子嗅探气味,用耳朵聆听声音,用皮肤感知温度与材质……呕!”

    她话还没说完,就干呕了一声。

    Emmm,好像是被木头架子上的臭味给恶心到了。

    在我注视智障般的视线下,公良听雨以诡异的姿势坐在地上,将头枕在菜墩子上,在以一种奇妙的角度观察着木头架子对面的区域。

    “如果是将手表扔到菜墩子后面的话……”公良听雨自言自语道,“八成是从那附近扔的吧。至少说明,车小之在那里就已经知道自己要被带到表面上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她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走到木头架子的对面。

    先是用灯光照射墙壁和地面,观察了半天。

    没观察出什么来,又爬下去闻了闻。

    墙根那里放着个大蒜臼子,里面还沾着新鲜的蒜沫,明显孙定山等人刚刚用过这个蒜臼子。

    奇了怪了。

    如果他们刚刚用过这个蒜臼子的话,那他们为什么要将这个蒜臼子放在这里,转而用起另一个蒜臼子了呢?

    我可记得,在我们进入饭堂子的时候,孙定山是捧着个大石蒜臼子从厨房那里走出来的。

    “蒜味很重呢。”公良听雨微微拢起眼睛,“明显是为了掩盖气味,才将蒜臼子放在这里的。”

    换言之,为了掩盖住这里的某些气味,犯人捣了一些蒜,将残留有浓重蒜味的沉重蒜臼子放在这里——放这里就是为了掩盖气味的,自然不能再将它抱走。

    所以,孙定山只能拿起另一个蒜臼子准备饭菜。

    因为吃饭的人很多,需要捣的蒜泥也多。他们怕捣蒜捣到一半就有人过来饭堂子这边,就只拿这里的蒜臼子简简单单地捣了几下,染上气味就放好。转而才拿起另一个蒜臼子,去厨房那边装作准备饭菜的模样。

    “孙定山跟人贩子一伙……”我眯缝起了眼睛,“就算不是一伙的,也一定跑不了关系。”

    “哼。”公良听雨冷哼一声,抬起手来,想试着将蒜臼子搬走,“嗯嗯嗯嗯嗯Y咻!嗯嗯嗯嗯嗯!”

    她使出了吃奶的力气。

    然而蒜臼子纹丝不动。

    毕竟跟城里的那些塑料蒜臼子玻璃蒜臼子不同,农村里的蒜臼子,都是庄稼汉们亲自拿沉甸甸的大石头一点点凿出来的。捣蒜用的捣子也是同样的材质,全都是大沉石头。这样的家伙,用起来的效果自然比城里的那些塑料蒜臼子好上太多——当然弊端也很明显,又大又沉,而且长得不好看。

    就眼前这个蒜臼子,个头有一个篮球大,分量少说也得三十斤!

    公良听雨毕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大学生,虽然个子长得比我还高,但是身体极其瘦削,肯定是没力气挪动这个大块头的。

    我无奈地耸了耸肩,将手机放在一旁,走过去帮她把蒜臼子抬走了。

    移走蒜臼子之后,公良听雨便再次蹲下来,认真观察了一下原本被蒜臼子盖住的那一小块地面。

    “陈天灯你快过来看,地上的灰尘有痕迹。”

    是竹扫帚扫动灰尘后,将灰尘扫出来的一条一条的乱荆状的痕迹。

    “他们特意扫过这里?”我明白了什么,“他们扫什么?”

    “或许是挣扎过程中扯下来的发丝、衣服纽扣之类的东西吧。”公良听雨推测了一下,“小之要想背过犯人们的视线,偷偷将手表扔到木头架子那边的话,肯定要制造点动静来吸引住他们的注意。你能把蒜臼子翻过来,看看它的底面吗?”

    “OK。”

    毕竟一般人也不会想到把数十斤的蒜臼子抬过头顶观察它的底面。

    一个不小心都有可能把脑袋瓜子砸碎。

    当然,这点小重量对于已经踏入妖煞级的我来说,跟羽毛差不了多少。

    我轻而易举地将蒜臼子抬起来,观察了一下它的底面——果然。微微受潮的蒜臼子表面本就带有薄薄一层的水渍,而一根弯弯曲曲的长发正被这水渍给站在底部!

    我将发丝揪了下来,递给公良听雨。

    她试着拉扯了一下那根头发,“韧性很强,这点符合车小之的头发特点。而气味方面……一根头发,还黏在蒜臼子底,闻不出什么气味了。”

    同样,地面上也没有什么气味。

    “线索断了啊。”我皱皱眉头,看了看这附近,“除了蒜臼子以外,这里好像也没什么特殊的摆设了。”

    “确实,视觉和嗅觉方面的线索断了。”公良听雨笑着摇了摇头,“但是听觉和触觉方面呢?”

    “触觉你想怎么搞?”我感到十分疑惑。

    “我说过,感受所触摸物体的材质和温度。”说着,公良听雨将手附在墙壁上,任凭手臂将手掌心中的温度热传递到土墙壁上——“看来我运气不错呢。”

    “怎么?”

    “陈天灯同学,你刚高一,应该没学过热学吧。但是作为一般常识,你应该知道不同的物体导热能力是不同的。”

    “这我知道。”

    公良听雨盯着墙根处那一小块黄不拉几的墙壁,“我把具有温度的手贴上去,结果是半个手掌所盖住的墙壁热得快,另半个手掌所盖住的区域热的慢。”

    她一边说,一边将耳朵贴到了墙上,手指敲了敲两边的区域。

    声音有所不同。

    她用手指来来回回地叩击听声音,敲了一会儿,便就通过声音的不同,确定出了一个见方一寸的方形小区域。

    总感觉……跟我想象中的‘神探破案’相比,她的做法有点不同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