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统计
虽然蔡侯纸已发明六七十年,然而由于制作难度较大,费用较高,加上政府又未全力推广,故如今书写依然以简牍为主,这也包括朝廷公文,如今纸质公文依旧非常罕见。
刘玘知道,要全部淘汰简牍,还需要一百年时间,在古代推广一项先进科技的技术,时间非常漫长,有时超出想象。
由于二人关系很好,李尚也并未再更衣,直接席地而坐,与刘玘继续攀谈。
“你此次考中何曹?若能在功曹属下当差,那可是绝对的肥缺!”
功曹负责官吏考核,自然在所有少吏当中排名第一,人人趋之若鹜。
“那种上等曹佐要排资历,通常是逐级迁转,要当上功曹佐至少六年其他曹佐经历,现在如何轮得到吾辈?
我如今是在户曹任当佐,现在是八月,刚上任就要登记户口、田籍,肯定要累死饶!”
“那也还算不错,到时求足下办事之人要踏破门槛,你清贫日子快到头了!
改日我若要分户,你可得帮我忙,对了,记得前任户佐刚到任不足半年,如今升迁何职?”
“他以功迁二百石县尉!”
李尚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羡慕,毕竟那职位对于低级吏而言,是梦想,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难以企及。
户佐直接迁二百石吏?刘玘一听,也有些惊讶。
户佐尚未及斗食,越过斗食、百石,直升三级迁二百石长吏,这相当于从最低一级的办事员直接到副处级,在低级起步的吏当中极为罕见,真不简单。
“他有何功劳,能升迁如此之迅速?”
“他带人进入大野泽剿灭贼盗,斩杀十余人,当上县尉也理所应当!”
古代,可未必只有贼曹才具有捕盗之责,很多时候全靠长官指派,因为那时百石吏以下都是长吏自辟,他们可随时更换你的职务,也可随时安排给你任务。
刘玘一听,没想到他居然有军功,一般人可没这机会,而且剿匪风险也不,算是拿命换来的,倒没什么可值得羡慕。
很快,李妻将热汤端了上来,刘玘谢过。其实热汤也就是开水,讲究一些的会加一些蜂蜜,饮茶之风此时在中原还未流行,江南倒是有人煮茶饮。
李尚又道:“你若要想为吏,单在聚室读书可不成,县吏考试乃许功曹负责,他多取县校生,就是乡庠生,他也瞧不上的,何况聚生?你应设法速进县校就读,或许会事半功倍!”
“算了,我尚需在家中照顾阿妹,不敢远走,就先在聚室混几载!”
自己已准备直接考试,还去学县校读什么书呀?
李尚一听,摇摇头,心想,就你那学习成绩,直接考吏肯定无望,只有等你伯父伯母找贤达给你推荐了。
此时人们为吏,若想从中上层起步,大多靠察举、征辟、推荐,以这种方式为吏,也必影策试”。
汉顺帝“阳嘉新制”(132年)以前,策试成绩优劣只确定你职务好坏与高低,绝不会出现因“不及格”让你回家这种情况,这也是察举制和科举制的本质区别。
不过那以后,即便是举“孝廉”,也有很大可能被“黜落”,这就表现出“察举制”向“科举制”过渡。
但这还不是完全的科举制,因为,参加考试必须经过推荐,还不允许自荐。
若从下层少吏起步,由于申请人多于职数,一般都要先由主管曹吏对申请人进行简单考试,主要考识字、书法、律令、计算等四方面知识,然后再择优向上面推荐。
因为推荐人本身要对被推荐人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大多不敢马虎。
……
却二人正聊着,忽然外面传来吵闹之声。
二人知道有些不寻常,于是赶紧起身出门来查看。
刚踏出门槛,就看见一名三十余岁、穿着白色公服的少吏站在门口。
李尚赶紧对刘玘道:“那是邓户曹,走,速去拜见!”
二人来到门口见过了户曹邓雍。
邓雍为人非常随和,他谢绝了刘玘入户邀请,然后指着身后一大牛车的简牍道:
“你虽要三日后才上任,然这几日事务繁忙,我有些忙不过来。这些账簿,你先帮我统计,争取五日完成,当然提前完成最好,我就有充足时间复核!”
“诺!”李尚点头,上级安排的事务自然不好拒绝。
接着,他让刘玘帮他一起把一大堆简牍搬入房中,足足有四百余汉斤,随后邓雍离去。
“如此多账簿,我这几日怕是不要睡觉了!”李尚望着简牍有些愁眉苦脸。
“你一直梦想早日为吏,如今已得偿所愿,为何又不开心了?你慢慢统计吧,此乃是你首次办差,万不能出错!”刘玘笑道。
“嗯,要是这初次统账就出现差错,我今后还如何考核?对了,你今日既然无事,可得帮我!”
“这是当然!”
“好,我二人现在就开始!”
刘玘坐在堂屋正中间的案几旁,李尚则在另外一张大案之上工作,二人开始分头统计。
刘玘他翻了翻账簿,见这些全是田账,共分五种:民宅园户籍、年细籍、田比地籍、田合籍、田租籍。
上面有姓名、数量、田地等级、田地来源等等,统计起来颇为麻烦。
嗯,赶快开始干吧!
……
很快就到吃早餐时间,当时百姓大多是两餐制,早餐也即是午餐,就餐时间并不怎么固定,大致在午时之内。
“咦?莫非这些简牍你都已完成?”李尚听得妻子叫他早餐,赶紧起身,不过当他看到刘玘左边一大堆简牍,非常惊讶。
因为刘玘已完成的简牍几乎比他多了两三倍。
“当然!”刘玘笑了笑站起身,然后又道:“这些简牍虽然看着庞大,其实内容不算多,今日完成当无问题!”
“今日完成?”李尚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双耳,这怎可能?自己速度也不算慢呀?
他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赶紧低头拿起刘玘的统计木牍一看,不由得更加吃惊,只见刘玘统计的方法和自己完全不同:
刘玘列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奇怪表格,横栏上有姓名、地名、田地等级、数量等等若干项,然后直接往上填即可,速度自然快许多。
不仅如此,刘玘的隶书突然间与以往风格迥异,字体别具一格,看着大气、雄浑而流畅,水平远超自己。
“你这是从何处学来的奇怪统计法?我从前在聚室中读书时,怎未见过?”李尚问道。
刘玘淡淡一笑:“这是我新发明的统计台账法,较之以往的计法要便捷数倍,你今后可以推广此法!”
“哦,看来你真用心,若非潜心钻研,哪能悟出此绝妙的统计之法?
还有,足下这书法进步神速,难得!仅几月不见,想不到足下居然长进如斯,佩服,佩服!”李尚连声赞叹不已。
“过誉!”刘玘微微一笑。
“我家中刚好有两斗酒,今日我二人一人一斗!”李尚非常兴奋。